當下,一些不法商販為牟取暴利,以“山寨農資”坑農害農。特別是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等只要遭遇一項有假,就會耽誤莊稼一年的收成,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與關注!當購農資遭意外侵害時,切記依責賠沒例外!
種子發芽率低于說明書標準應如何主張權益?
[案例]2012年1月初,趙老伯從安某個體種子經營店購買芹菜種子6袋,價款660元。種子包裝袋上的標明出芽率為90%~95%。趙老伯種植后盡管經心護理,可芹菜發芽率也就在5成左右。經當地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結果其為發芽率為64%,遠遠低于產品標明標準。趙老伯找安某要求退還種子款,并賠償損失。安某卻對檢驗站檢測結果不予認可,只同意退還種子款。對此,趙老伯該如何主張權益?
[維權提示]趙老伯可依法要求安某退還貨款,并賠償全部經濟損失;同時,還可向有關部門舉報,要求對安某予以行政處罰。《種子法》第四十六條(二)項規定:質量低于標簽標注指標的,為假種子。顯然,安某所經營的芹菜種子屬于不合格的假、劣種子,由此給他人造成損失,應當予以賠償。其損失賠償額應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同時,趙老伯可向工商管理部門舉報,要求對安某予以行政處罰。
低價處理農資品,就可以不賠償損失嗎?
[案例]農民劉某到本鄉集市上選購“遮蔭網”用于自家蘑菇遮蔭。見田某正在降價處理“遮蔭網”,劉某便花1.9萬元進了27卷,可使用僅20余天,部分“遮蔭網”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導致蘑菇減產約30%。劉某找田某賠償損失,田某強調是低價處理品,只能適當免費贈送一些同類“遮蔭網”,拒絕賠償。后經有關部門檢查,該“遮蔭網”屬于無廠名、廠址的“三無”產品。低價處理品就可以不賠償損失嗎?
[維權提示]《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零售商開展促銷活動,不得降低促銷商品(包括有獎銷售的獎品、贈品)的質量和售后服務水平,不得將質量不合格的物品作為獎品、贈品。可見,以促銷形式獲得的商品與正常購買的商品同樣受法律保護,出現質量問題并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零售商同樣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化肥標注與宣傳單不符,責任在廠家?
[案例]曹某到李某所開的農資商店選購化肥。見“俄羅斯”牌復合肥宣傳標注的氮含量高,且比同類化肥價格便宜,當即選購40袋。用時發現復合肥袋上的小標簽標注的氮含量低于宣傳單上標注的數值,找李某要求退貨或價格讓利。李某認為這是生產廠家的過錯,不同意讓利更不予退貨。
[維權提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二條二款規定: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第三十九條規定: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增氧機質量有缺陷,只能找廠家賠償?
[案例]個體養殖戶楊某在齊某農機銷售點購得一臺增氧機,用于自家魚塘增氧。使用到第3天下午,增氧機突然不明原因停止運轉,導致魚塘200余公斤魚死亡,經濟損失2000余元。與銷售商齊某聯系經現場檢查,齊某承認增氧機不太好使,可能存有一定的缺陷。楊某要求退貨并賠償損失,齊某只同意更換或退貨,損失讓找廠家賠償。
[維權提示]如果是因增氧機存有一定的缺陷,導致楊某經濟損失,應當更換或退貨,并全額賠償楊某的損失。《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于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可見,楊某既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遼寧省錦州市人民檢察院
楊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