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否定一個成功的計劃對于個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計劃能夠成功,結果往往只有小部分人能夠如愿以償。人們不禁反思,計劃為何失敗?
古人云:“沒有遠慮,必有近憂”,所以有些人總喜歡事前就進行細枝末節般的設計,這是種習慣,也許只有這樣心里才踏實。可計劃沒有變化快,當現實和設想不同時,心中又會不免陣陣失落。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往事歷歷在目,突然發現真正按自己計劃那樣發展的事情少之又少,有些事情甚至是完全與自己的意愿相悖。
美國某中學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一個班級塵封了30年題為《我的理想》的作文,重新開啟后,驚訝地發現,全班竟然沒有一人現在從事的工作和最初的愿望一致。
雖然規劃未來很重要,但萬事皆在變動,無法預料的各種機遇將不斷出現在你面前。并且,這又是個快節奏的世界,環境在變,生活在變,就連我們自己也在變。生活有時會給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也有太多我們無法預期的不定因素,影響著你并改變著你。因此,現在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把手頭的事情做好,并且在機會和挑戰出現時保持一顆積極的心。真正成功的人是在生活中明確了自己“優先級”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只能在一部分事情上表現出色,然后一股腦地把激情和熱忱投入到這些事情上。只要踏踏實實地走好今天的每一步,就是對明天最好的交代。
事情是一步步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想出來的,設計得再好再完美,沒有付之行動,也是枉然。萬事萬物都有其形成的規律,需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畢竟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話太少了。一點點的努力,一點點的積淀,無需多想,自然而然就會慢慢的達到一定的高度,水到渠成。
有個女孩子頂著一個奶罐,走在小路上,她邊走邊想,這次賣牛奶的錢可以買一百個雞蛋,讓三只雞孵化這100個雞蛋,只要悉心照料,一定會孵化100只小雞。她又想只要這些小雞養大了,就可以換一頭豬,等到豬肥了,我把它賣掉,換一大筆錢,有了錢我不是還能買一頭母牛和一頭小牛嗎?想到這里,女孩似乎看到了小牛在撒歡,高興得手足舞蹈起來。結果奶罐從頭上掉了下來,摔了個粉碎。女孩傻眼了,她的雞、豬、小牛全成了泡影。
過度規劃自己未來的人,最后只能像故事里這個小女孩一樣,沮喪地離開那灑了一地的“財富”空手而歸。
而《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看上去傻傻的,沒有什么目標,但他忠于職守,遵循“不拋棄,不放棄”的人生準則,發掘自己的全部潛力,最終成為全能型的士兵,成為部隊不能缺少的一員。而另外一個人“成才”則是個靈氣十足,工于算計,胸有大志的人,他把自己的人生規劃得很好,但是,過強的目標感,讓他忽略了生命中的很多人和事,連連遭到沉重的打擊,最后悟出“不拋棄,不放棄”的真諦,完成了徹底的蛻變,才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士兵。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不要過度規劃未來,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朝前走,在行動中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每個人都知道計劃的重要性,尤其是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中短期計劃,可以減少行事的盲目性,使人少走彎路,并且有助于自檢、調整和完善。這里所說的是不要“過度”。比如說,一名六七歲的孩童說自己將來要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這就是過度,與其說它是一句豪言壯語,還不如說它只是一個懵懂孩童的天真戲言;一位身無分文、窮困潦倒的人,設想著自己將來要成為億萬富翁,與其說他是凌云壯志,還不如說他是畫餅充饑、癡人說夢。
盡管規劃未來很重要,但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更重要。因此,大家應努力將手頭的事做好,并時時刻刻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這樣將得到更多不可預見的機遇,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張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