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已成為許多課堂的主要學習方式。一種教學理論只有構建起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才能轉化為有效的教學實踐。立足于語文學科的教學實踐,探索新課標理念下語文學科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及操作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組分享教學模式;高中語文
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已走進了課堂,但如何在教學中通過合適的合作學習模式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則是一線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筆者在個人的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初步形成了小組分享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一、小組分享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美國明尼明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倆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簡而言之,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美國肯塔基大學嘎斯基教授認為:“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這兩種觀點無一例外地強調了合作學習應以小組為主要的合作形式。
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發了一系列小組學習方法,其中有一個小組成績分享法,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強調小組獎勵、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所有人成功機會均等。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學習運作模式,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民主、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提高學習效率。這種方法適用于大多數學科和年級,適合于有一個正確答案、目標明確的教學,可以在一課時內完成。它有四個基本步驟:教師授課—小組學習—測驗—平價。
最初本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踐了此種學習方式,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便于操作,但過于強調測驗,不太適合語文學科的特點。經過不斷的實踐,本人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種適合高中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模式即學案導學、自主嘗試一組內交流、分享成果一小組展示、組間分享—反饋評價、適時激勵。這個模式以小組的分享為中心,因此我把它稱為小組分享法。
二、小組分享教學模式實施的準備
(一)成立合作學習小組
對于小組的劃分,大多數人贊同“異質分組”的意見,認為在小組中保持差異可以有效地促進優勢互補。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了解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性別、學習能力等,將學生分為4—6人一組,讓智力水平、認知能力不同的小組成員在合作活動中相互激發,彼此受益,各展其長。
(二)明確分工
以4人一個學習小組為例:每組分為主持者——主持合作工作的進行,檢查組員完成任務的情況;總結者——負責把合作學習結果進行記錄整理;提問者——組間交流時,對其他小組的結論提出異議;發言者——負責組間交流時的展示。
(三)確立小組的學習目標
為了以團體成績作為評價小組成員進步的標準,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小組目標確立就居于首位了。教師首先要求各小組制訂好小組的總體目標,小組成員的個人理想目標,并提供2—3條行之有效的實施措施,讓小組成員間有一個共同努力的方向,建立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平臺,從而營造出一種在語文學習上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更為自己的語文教學的有效達成奠定基礎。
三、小組分享教學模式的實施程序
(一)學案導學,自主嘗試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這與當代對人才的需求是吻合的。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學不是用于從外部控制人的行為,而應該用于創造各種能夠促進人的獨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學習的條件。”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個體獨立學習,沒有個體獨立學習做基礎的合作學習猶如空中樓閣、無源之水。
該環節的主要流程是:教師課前發給學生導學案,并指導學生通過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需要自主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合作展示,的問題。在該環節中,學案導學是前提,需要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精心編制適合“小組分享法教學模式”的優質導學案;學習目標是導向,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教材、教學進度和學情合理確定學習目標;問題預設是關鍵,需要教師圍繞三維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巧妙地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相關問題。
(二)組內交流,分享成果
在獨立學習階段,每個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建構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不同學生看到的是文本的不同方面。在小組討論中,大家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互相啟發,加深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每個組員不僅要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互教互學,共同提高。
該環節的主要流程是:通過組內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動解決問題,并積極做好小組展示的準備工作。在該環節中,自主學習是前提,每個學生都要對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需要調動每個學生質疑、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每個學生都要樂于助人、學會講解。
(三)小組展示,組間分享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各組代表匯報本組合作討論的初步成果,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達到共識、共享、共進,使每個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力量,并在合作中增強交往能力。為了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小組人員要合理搭配,要有小組活動的組織者,發言交流要做到有序有效,教師則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
該環節的主要流程是:各學習小組在分組自學的基礎上針對導學案上的重點問題,分別安排一名學生在講臺上進行展示、講解,隨后由學生和教師跟上點評和修改。在該環節中,需萼充分發揮每個學習小組展示、講解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同創設的特定的合作情境,往往能激活學生的主體思維,激發創造靈感,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解讀文本,培育情感與精神。
(四)反饋評價,適時激勵
當然,所有的學習過程,評價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而科學的評價更可以說是合作學習成功發展的關鍵。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要注重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更要注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中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因此,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兩個方面的評價,一是對小組的評價,考查小組成員間是否能運用互學、互幫、互補、互促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二是對個體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任務對學生采取的諸如態度、情感、方式等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實踐證明,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并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