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在學生的心理發展成熟階段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但教師自身的心理問題往往在過度關注學生的視角中被忽視,作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教師,其心理健康更應該被重視。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教師和學生彼此健康溝通的基礎之上。著重從教師心理問題以及調節兩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疏導調節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著授課環節能否順利進行,更重要的是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是決定師生雙方心理良性發展的重要方面。教師在從業十年以上的教學背景之下,容易受家庭、學生、校方多重因素的影響,產生倦怠情緒,帶著負面情緒工作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事故發生,不論從教師角度還是學生的發展角度,教師心理健康的分析研究都是必要的。
一、教師心理問題的背景闡述
有調查顯示,有十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很容易在中年時期產生職業倦怠問題。30多歲的教師面臨家庭、學校多方面的壓力,在教師群體中是心理問題相對突出的一部分,主要表現為力不從心,積累了較多的負面情緒、心理問題而不得排解。而教師很少到專業的心理咨詢干預機構進行心理疏導。數據顯示,調查對象包括幼兒教師、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在不同教育階段、不同辦學體制的學校,教師的心理不健康問題令人堪憂,健康比例低于5%。教師心理問題的背景原因是研究教師心理健康的出發點,有助于層層深入找到解決方案。研究重點應放在教師隊伍中的中流砥柱,即中年教師特別需要成為得到心理關懷的群體。
二、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
多數教師存在工作壓力大的困擾,上班時間從早到晚,很難兼顧工作和家庭,教學任務量大、要求高,教師更是無暇顧及教學水半的提高和心理問題的疏導,這也為今后的教學工作留下了隱患。長期積壓的負面情緒容易影響教師的身體健康,容易出現失眠、健忘的現象,造成上課容易與學生發生糾紛,失控處理。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1.學校壓力
學校對教師的壓力來自于用績效評價方式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并通過學生成績合格率、優秀率、升學率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參考標準。無形之中向教師施加壓力,面對升職、晉級、繼續教育等自我發展的壓力,教師的工作將更為繁重,且沒有時間梳理心理,造成教師疲于應對學校各種考試、評判考核,教學水平下滑,帶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2.學生壓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教師直接面對的對象,學生對教師的不理解、不認同以及言語行為上的沖突很容易挫傷教師從教的積極性。在課堂中積累的負面情緒帶人家庭、工作中,產生壓力是必然的。
3.社會壓力
教師是社會尊重的職業,比常人承受了更多的社會輿論壓力。社會要求教師實現高素質、高學歷的自身發展,并且稍有言語上的不妥就會受到強烈的譴責。教師作為社會人還兼有不同的身份角色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來履行自己的義務。但受多方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成就動機受阻,導致出現挫折感并引起一定的心邢樂力。
4.自身壓力
自身壓力主要是指教師對自身施加的壓力,教師承擔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雙方面的欲求不能滿足時即會產生矛盾和壓力。
三、教師心理問題的疏導調節
教師心理問題的疏導調節一方面要有專業的心理專家進行干預,另一方面需要教師自身疏導情緒,教師個人才是情緒的控制者。下面從主要的幾個角度探討教師心理問題疏導調節的方法。
1.正確認知
正確認知不僅包括教師自身存在的情緒問題,還包括需要通過他人和自己的評價對自身性格、教學方式、情緒控制等方面進行整合評價。幫助教師增強自我認識,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發揮長處、改進不足,逐漸完善人格中不適應社會、生活、教學的方面,真正實現悅納自我。
2.增加熱情
增加對教育事業的熱情,自覺的通過學習提高認知水平,努力適應環境與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將有效的信息進行梳理,提高教學活動的創造性,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工作和學生,在對學生的鼓勵中也能提升教育的成就感。
3.樂觀受挫
教師應具備穩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積極的心境將影響教師整個心理狀態及行為,同時影響教學工作的最終效果。教師要正確面對工作中的挫折,以樂觀的心態對待工作,積極吸取教訓、改進教學方法,用樂觀的情緒抵制不良情緒。
4.和諧工作
建立良好的工作人際關系,積極與教師群體交流,參加學校的教工活動。培養健全的人格是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關鍵。
教師擁有多重的社會角色,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心理壓力。職業特征要求教師應有強烈的責任感。健康的心理能夠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但現實中教師的心理問題堪憂,出現焦慮、暴躁等不良情緒,影響教學工作。教師要善于做情緒的主人,疏導不良情緒,做一位心理健康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