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問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方法,是一門需要深入研究的學問,它是前次提問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是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某一問題,在一問之后又再次提問,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
關鍵詞:追問;策略;反思
追問,作為一種提問技巧,在課堂上經常為教師所運用。《教學方法與藝術全書》是這樣給“追問”下定義的:“追問,是對某一內容或某一問題: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問之后又再次提問,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為止。”有效的“追問”源于正確的教學理念、靈活的教學機智。
一、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追問的策略
1.追問明理,激發學生的思維
雖說現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不多見,但諸如“滿堂問”的變相灌輸的教學方式還是司空見慣的。學生始終被教師的問題牽著走,興趣無法激起,思維難以深刻。因此,課堂上教師的提問不在多,而在于是否有價值。
大部分學生在教學中缺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對學習的興趣。追問的最大優點在于激發學生潛能,激活學生思維。要適時地啟發學生,使學生朝著問題的正解進行思考并得以深入拓展,追問是一種極有效的方法。
2.追問激疑,撥動學生的思維琴弦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投入的程度、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氛圍。教師要做的不僅是替學生鋪路架橋,還要點燃他們的熱情,而追問就是一個很好的點火器。
3.追問辨析,讓學生學會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有意地表現“未知”,從反面進行追問,引導學生辨析甚至爭論,讓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盡情表現。教師大智若愚,為了讓學生更深刻認識問題,進行追問,故意抖出錯誤的“包袱”,讓學生爭論、改錯,學生不僅掌握得更牢固,而且有一種成就感。
在互動課堂中追問設計要精當,實施要巧妙,更要講求實效。
二、如何進行有效追問
1.追問要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恰到好處的追問,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知識的關鍵處追問,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掃除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追問,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一個恰當而耐人尋味的問題可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好勝心和創造力。
2.選擇適當的追問方式
追問方式由追問內容決定,不同的追問內容應選擇不同的追問方式。(1)跟蹤追問:這種追問可以培養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究習慣。(2)因果追問:這類方式最常見,它的優點在于能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方法。追問“為什么”“錯誤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問題,可以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3)發散追問:這類追問可以使學生既知其一,又能知其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4)逆向追問,即反問:能夠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與研究,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3.把握追問的最佳時機
進行課堂追問,要注意捕捉良機。追問良機的選擇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而定。
在備課環節,教師應善于確定時機追問。比如關鍵之處、疑難之處、過渡之處、重點之處、深奧之處。
從學生情況來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良機。當一個問題拋出去之后,學生的回答無外乎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正確、錯誤、有爭議、有障礙、有意外。每一種情況都是教師通過追問培養學生思維的最佳時機。(1)追“正確答案”,問出“思路”。(2)追“錯誤資源”,問出“真偽”。(3)追“疑義歧義”,問出“獨特”。(4)追“節外之枝”,問出“精彩”。(5)追“膚淺表面”,問出“深度”。(6)追“無疑之處”,問出“智慧”。
追問正是利用一個個“有意義的切入點”,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傳授知識。課堂追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因此,教師要善于選擇適當的追問方式,把握追問的最佳時機,營造真實、開放的互動課堂,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