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沖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筆者認為,要把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帶進物理課堂、指導物理教學,培養高素質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教師除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綜合性知識外,還必須從觀念、能力系統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
一、觀念系統的角色更新
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受教學觀念,即教學思想支配的,同時又要在具體的45分鐘課堂教學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教師由物理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物理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逐步建立學生自主學習體系,有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培養科學態度等。
1.確立整體發展的學生觀
目前,創新教育的實踐與以往相比,教學方法更為豐富多樣,研究性、實踐性更加突出,教學中主張學生的全體參與和共同參與。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廣大教師施教的目光大多聚焦在少數“尖子生”身上,而在創新教育中,學習者面臨著復雜的綜合性的問題,因此需要依靠他們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而每一個學生又都有自己的長處:有的善于實驗操作,有的善于小制作、小創造,有的善于調查研究,有的善于資料查閱,有的善于發現問題、歸納總結……這就要求教師應把施教的光芒輻射到全體學生,并努力培養他們獨特的才能和志趣,從而塑造學生的創造個性。
教師必須全面關注人的發展,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體驗、行為培養等進行全面關注。在制訂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學生在認知領域內應達到的水平,而且要考慮在獲取知識中其價值觀、情感態度、行為調節等應發生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在現實情況下應達到的水平,而且更要關注對他們未來發展有深刻影響的素質和能力,如學習興趣、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合作態度、感受和欣賞能力、科學的態度和思維品質等,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
在創新教育中,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不僅僅是“傳授”或“教導”。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傳統教育中的師生觀,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觀。教師的職責不再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思考;除了教師的傳統職能以外,教師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觀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中要達到四個允許:錯了允許重來;不完整的允許補充;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辯;老師錯了允許提意見。教師要切實把教學活動看成是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知識擴展的過程,是一個學生共同學習、尋求答案的過程,從而真正做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相互激勵,也就是要做到教學相長。
二、能力系統的角色更新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重要的是必須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能力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研究能力、科學的態度,因而物理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素質。
1.物理觀察與實驗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沒有觀察與實驗就沒有物理學可言,新教材大大增加了與當今社會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強調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將學生學習的物理知識及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強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達到活學活用,現學現用的教育功能,因而物理教師必須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觀察物理現象,探究物理現象,達到教材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新課程強調學生積極參與科學觀察、動手體驗,學會沒計,主動探究,而正常的實驗教學是培養科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因而中學物理教師除了應掌握必要的物理實驗技能外,還應該對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有正確的理解,對物理教學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和組織學生實驗的方法和技巧有基本的了解,要努力提高設計實驗、改進實驗、創新實驗的能力。
2.運用物理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學有許多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思想方法,如物理學時空觀、物理學物質觀、物理學方法論等。運用物理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物理教師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標志之一,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滲透和融入新的物理學的方法論與新課程的要求相適應。
3.獲取和處理物理學前沿信息和成果的能力
在新課程中,教師應當學會篩選、吸收、利用各種信息的方法,如了解國內外教育發展的最新動態,了解本學科發展的最新進展,物理學領域最前沿的成果,從而把握學科發展、教育發展乃至社會發展的脈搏,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以便有能力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學生多方面獲取信息的能力,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三、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更新
教給學生方法與教給學生知識,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輪子:在教給學生知識中滲透方法指導,在教給學生方法中使學生掌握更多知識。學法指導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因此也只有通過學生自己課外實踐,才能真正領會和掌握學法。這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必須在課外繼續延伸,讓學生去領悟利用已知探索未知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材人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問題。閱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邊讀邊思考,挖掘提煉,對重要內容反復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養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閱瀆教材、查閱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聽課過程中應做到五到:耳到,即專心聽老師對新課的引入,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聽老師提出問題以及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另外還要聽同學的答問,看是否對自己有啟發。眼到,即聽課的同時看老師對重點、難點的板書,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看老師的表情、手勢及動作,以加深對關鍵點的印象。心到,即用心思考,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分析老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疑難的。口到,即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回答,積極討論,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手到,即在聽、看、想、說的基礎上,做好要點記錄,尤其是解題要規范化。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