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想】
1.立足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進行教材整合。
2.實施探究性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開展情境教學,落實三維目標。
4.注重學習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5.認清歷史課和藝術課的差異。
【教材分析】
中國古代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三個領域:書法、繪畫、戲曲。課本著重介紹了兩塊內容:一是書法、繪畫、戲曲本身的產生及演變歷程。二是著重介紹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
【學情分析】
學生平時對書法有所接觸,而且通過初中學習對甲骨文等字體有所了解;而對繪畫、戲曲平時接觸較少,欣賞水平不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概括書法、繪畫、京劇的產生及演變歷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了解王維等著名畫家。
過程與方法:欣賞麗水本土藝術,列舉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對比國畫與西洋畫的差異,欣賞京劇片段,討論京劇的課程開設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感。


【重點難點】
重點:漢字、繪畫的起源與演變,京劇產生和發展的歷程,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
難點: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京劇為什么是中國文化的“國粹”?
【課前準備】
布置三個問題:(1)你了解中國漢字的起源及書法演變過程嗎?(2)中國繪畫藝術經歷了怎樣的演變發展歷程?(3)京劇是怎么產生和發展的?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通過提供同學間QQ情景對話,提出疑問“除了山水,我們麗水就真的沒什么看頭了嗎?”
學生欣賞“麗水古代藝術長廊”,感知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
學生還可以就麗水本地的古代藝術進行闡發,進一步感知鄉土文化。
二、新課教學
第二課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
第一篇鐵畫銀鉤:書法藝術
1,概述漢字的起源及書法演變過程
教師:字是天天寫,你知道書法字體主要有哪幾種?
學生:行書、草書、楷書(不全,雜亂無章)。
學生閱讀教材“出鬼入神的書法藝術”一目,在教師的引導下填寫表格。
2,書法的發展
學生欣賞上述書法名家作品,感受五種基本書法字體的特點。
教師要求學生熟記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對應的朝代和書法字體。
第二篇筆墨丹青:繪畫藝術
1,中國繪畫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學生閱讀教材“畫中有詩”一目,在教師的引導下填寫表格。
2,中國畫的分類
(1)按創作主體分(誰畫的):文人畫、民間畫、宮廷畫。
(2)按創作題材分(畫什么):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3)按表現技法分(怎么畫):工筆畫、寫意畫。
3,重點介紹兩類中國畫
(1)山水畫
教師:山水畫作為中國畫的精粹,具有獨特的魅力。(引導學生得出山水畫的特點。)
(2)文人畫
教師:文人畫在形式上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多種藝術為一體,而唐代詩人王維以詩入畫,所以被后人奉為文人畫的鼻祖。文人畫在內容上強調表現個性,追求抒情寫意,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
(1)中國繪畫的起源及演變過程一歷史悠久。
(2)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一注重“寫意”、以水墨為基本材料。
(3)中國畫的分類一類型多樣。
第三篇繁花似錦:戲曲藝術
1,京劇產生和發展的歷程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戲曲”一目,歸納京劇產生和發展的歷程:奠基于乾隆時期,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間,成熟于同治光緒年間,發展于民國以來。
2,理解京劇為什么是中國文化的“國粹”
教師: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比較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是中國文化的“國粹”之一。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京劇的藝術特點。
學生欣賞生旦凈丑角色圖片,講講紅臉關羽、白臉曹操、黑臉包公。
學生觀看視頻,領悟京劇講究虛實結合、形神皆備的特點。
學生聆聽音樂,知道京劇分西皮二黃兩大系統。
課堂小結:教師展示課堂知識結構,點明應試的重點難點。
研究性學習:材料一:松陽高腔又名“白沙崗土調”,是我市唯一的地方劇種。它保留了戲曲的原始狀態,樣式質樸,表演自然,有戲曲界的“活化石”之稱??上У氖?,由于受到戲曲不景氣大氣候的影響,到如今,松陽高腔劇團已有兩三年沒有組織演出了。
教師建議:就如何保護“松陽高腔”,做一個研究性課題。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