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是影響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農村中學,由于學校、個體、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在班級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學困生,它無疑是眾多數學教師的一道難題。教師在教學中轉化和消除難題所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認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就能有效提高成績。
關鍵詞:學困生;心理分析;學習策略
由于區域特點所決定,農村普通高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大部分都比較差。在學習過程中,這些學困生有的表現在主觀上比較努力,但由于學習基礎和非人為因素的影響,任憑他們怎樣努力,數學成績就是提不高。面對數學學習,他們痛苦、困惑,迫于考試的壓力又顯得很無奈。在對這些學生指導時老師要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筆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一、數學學困生的心理分析
1.個性強,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
農村學生由于家庭和社會的原因,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加上高中數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努力學習的學生由于他們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績不成比例。他們常和周圍的同學比較,有些同學學習沒有他們努力,數學成績反而比他們好,于是從心里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產生自卑心理。同時,又因為他們在數學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總希望通過自己的個人努力提高數學成績,再加上長期缺乏與教師交流和溝通,使他們倍感冷落,導致思想偏激,很難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基礎較差的學生由于長期處于學習的最底層,倍受教師和學生的漠視,思想麻木,不思進取,從而自信心喪失殆盡,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2.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
筆者做過一次班級調查,這些學困生有85%以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其表現的思想狀況有三點:(1)被迫學習。這一點的形成大多與父母有關。大部分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升不升學無所謂,他們只要求子女高中畢業即可,這必然使他們無心學習,缺乏上進心,從沒想到要提高學習成績;(2)升學無望。由于基礎差,他們感覺到勞而無獲,升學根本就毫無指望;有的因為父母外出打工或離異,處于無人監管狀態,上課不愿聽講,甚至違反紀律或曠課去玩,作業照抄,應付老師,從而淪為學困生。
3.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習數學方法不科學,造成學習效率低
說實話,學困生成績不優秀,極少引起老師的關注,與老師的交流就更少了,即便有什么問題也不會主動請教老師,老師對他們學習的真實情況知之甚少,更不用說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導致學習方法上都很盲目,不講究科學性。
二、優化措施,改變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策略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掌握學困生心理,疏通其思想,做好長期合作的準備
數學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學生的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因素。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老師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訓斥、侮辱人格和有傷自尊心的語言;洞悉學困生的心里,潛心揣摩以得體的形式與他們交流溝通,逐漸改變他們,堅持使用激勵的語言,鼓舞學生,共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2.理解、尊重學困生,消除心理障礙,樹立學習信心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數學學困生心理素質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強,經不起老師、同學、家長等方面的冷落和刺激,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缺乏家庭的溫暖,性格比較內向、自卑、孤僻。筆者曾經就主動找他們個別談心,并在生活上給予足夠的關愛;有的家長忙于生意無暇管教孩子,筆者便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將他們組成學習小組,給予學習上的輔導,不僅輔導他們學習數學,還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進取心、競爭力。
3.結對幫扶,定期檢查
對學困生的幫助,依靠教師一己之力很難奏效,教師可以發動數學優秀學生和學困生結對以提供幫助,給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布置具體的任務。比如要求學優生給學困生介紹學習方法,解答疑難問題,學困生主動向學優生請教等,教師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表揚做得好的,對做得不好的提出批評,作為下次重點檢查的對象,同時征求意見,交流體會,提高效率。
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先弄清學困生成績提高不上去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做到“標本兼治”。教師只要堅持不懈努力,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適宜的教法,就一定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使他們走出數學學習的困境,轉化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