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呼吸一下奧克蘭的空氣有沒有什么不一樣!”
多年前一次和朋友從哈密爾頓北上,從高速公路下交流道,車速減緩時,我和朋友不約而同的打開了車窗。奧克蘭的天空跟哈密爾頓的一樣藍,朋友的話卻讓我不禁用力呼吸起外面的空氣,老實說,還真沒什么不一樣。
奧克蘭和哈密爾頓不過相距100多公里而已,氣溫氣候幾乎都一個鼻孔出氣。朋友之所以那么說,或許是因為和到處是農場的哈密爾頓相比,奧克蘭是座工業和經濟的重鎮,或者也許是因為這里跑在路上的車輛明顯多起來。然而被朋友忽略的是,不同于內陸城市哈密爾頓,奧克蘭是座港口城市,是有著南半球最大停船港的“帆船之都”,還有這個國家比任何人都愛護環境的心。
在新西蘭這個羊比人多的國家,400萬人口實在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數字。盡管這400萬人的四分之一都居住在奧克蘭,由于基數不大的關系,這座城市并沒有特別擁擠的感覺。相反,新西蘭人天生樂觀、熱愛大自然的心性和緩慢平和的生活步調,讓這座本國第一大城市充滿了舒適悠閑的情懷。
對于來自中國的游客們而言,奧克蘭的知名度也要更大些。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新西蘭的第一大城市就是奧克蘭,也不知道新西蘭的首都是惠靈頓,但他們肯定對奧克蘭這個地名比對惠靈頓要熟悉。這或許要多虧了日復一日往來的旅行團。來自中國的旅行團總是將奧克蘭的Manukau機場設為第一站,接著從這里輾轉到溫泉勝地Rotorua或南島的基督城等地觀光。
我曾于2009年起在奧克蘭住了一年半的時間,嚴格來講應該是大奧克蘭地區東部的Waitakere市,在這之前我一直住在哈密爾頓市。除了市區中心地帶可以被稱作為奧克蘭市之外,大奧克蘭地區的周邊在行政劃分上其實還有很多個市。這些市之間被新西蘭四通八達的公路網連接著,導致了一種所有地區都是奧克蘭市的錯覺。好在不遠的將來,大奧克蘭地區的所有城市將會被規劃為一個“超級”奧克蘭市,對于更多想要在這個城市居住的未來市民來說,想必會帶來不少方便。
大奧克蘭地區除了普通公路外,城市與區域間還貫穿著多條高速公路。我有位在哈密爾頓長大的朋友后來到奧克蘭大學念書,畢業后再回到哈密爾頓,多次表示在哈密爾頓開車很無聊。是的,不管是開車去任何地方都只要10分鐘的哈密爾頓也好,或是過個立交橋也可能堵上半小時的北京也罷,可以在城市里暢快開車的奧克蘭的確是個讓司機們不至太無聊的好地方。
新西蘭并沒有自己健全系統的大眾交通工具,私家車就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由于地廣人稀的關系,也不失為一種既經濟又便利的選擇。穿越在奧克蘭城區間的高速公路總讓我覺得神奇,明明應該是開在很接近市區的地方,卻總有種無法靠近市區的感覺,然而當我找個出口下高速公路時,市區的高樓大廈就鶴立眼前。
奧克蘭市建立在多個死火山上,因此與基督城、惠靈頓這些平坦的城市不同,奧克蘭顯得凹凸不平。和許多規范嚴格的大城市一樣,奧克蘭市區的道路也常常給人帶來不便。單向行車道和禁止左右轉彎的車道絕對會讓每一位對這里不熟悉的司機失去認路的自信,而當這樣限制頗多的道路遇上險峻的上下坡路時,司機可能會連原本記得的路都忘記。堪稱奧克蘭市區內最陡峭的利物浦街就是這樣一條單行道,由于路勢過于陡立,這條全程大約不超過200米的街道只允許下行,不可上行。開車從利物浦街下坡時,感覺整個人幾乎在車廂中站立了起來,倘若沿路上坡的話,可想而知司機的視野不僅無法囊括前方的路況,速度若過慢還會發生車倒行的狀況。
在奧克蘭,停車也和他國的許多大城市一樣,是個麻煩且費錢的問題。即便你住在Mission Bay,Meadowbank或Devonport這樣有名的富人區,開法拉利到市區上班依然不會帶來太多時效。一位在市場分析公司工作的朋友曾經告訴我,她的兩位老板,一位每天騎自行車從Devonport搭乘輪渡到市區上班,當然另一位老板還是依照自己的喜好,每天風風火火的開著他的法拉利,穿梭在通勤時并不顯得很順暢的市區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