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嘉德2012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陳少梅《泉石怡情》以72萬起拍,最終以517.5萬的價格成交。而在紀念陳少梅誕辰103周年研討會上, 陳少梅的兒子陳長智先生應邀發言,娓娓道來,再次讓我對這個文化望族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早在今年3月,在北京東北四環外的一個普通小區里,本刊拜訪了陳長智先生和他的夫人。
在兩位老人古樸簡潔的家里,我最先看到的是兩張桌子,一張擺在餐廳,既是餐桌,又當畫案,這是夫人林慶萍的領地;另一張安放在客廳里,正對著陽臺上青蔥的綠植,這是陳長智先生的畫案。兩張桌子鋪著宣紙,擺著筆墨紙硯,互應著墻上掛著的中國字畫,互應著書架上琳瑯的書籍,讓人強烈地感覺到書香世家、舉案齊眉的清雅與幸福。
在一杯清茶,淡淡的墨香中,陳長智先生向本刊講述了他的藝術追求與整個家族對他們夫婦的影響。
在陳氏家族中,對陳長智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父親陳少梅。陳少梅先生是中國畫壇上過早殞落的巨星,他短暫的一生雖然只有45年,但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光彩。陳少梅被譽為“當代唐伯虎”,他的畫神秘瑰麗、浪漫精妙、美輪美奐,創造了一種被世界所接受的全人類藝術語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陳長智先生指著墻上的一個鏡框向本刊介紹,里面是啟功先生的一副題字:“ 近代畫家得宋賢山水人物遺法者,推衡山陳少梅先生(云彰)為第一。 ” 眾所周知,宋畫是中國古代繪畫輝煌的巔峰,出現過許多光耀千秋的大師巨匠。而啟功先生這一言簡意賅的評價,高度概括了陳少梅在繼承國畫傳統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陳長智介紹,父親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深厚博雅的家學風范和敢為潮流之先的家族傳統。
“陳氏家族有很好的文化積淀,祖父陳嘉言是翰林,才華橫溢,為官清廉。父親自幼即受到很深的文化教養。陳家幾代歷史文化名人輩出,所以陳少梅先生的出現,不是偶然。”范曾在《眾芳所在論少梅》中曾說,“穎異而發奮的精神和豐厚而博雅的家學,使他卓爾不群,脫穎而出”。
由于去世過早,陳少梅在海內一度沉寂。然而,丹青鑄史,藝顯千秋,半個世紀之后,長期少有人宣傳的陳少梅,再度強勁崛起。人們越來越多地提起他,并推崇有加。
“父親很瀟灑,是個美男子,他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他作畫時非常認真,他曾寫過《繪事心得》:揮汗如雨,走筆如風。畫竟欣然,頓消炎暑,最為快也。從來寫意在虛無,不用煙波入畫圖。身著蓑衣頭戴笠,便教滿紙是江湖。”
作為陳少梅的次子,青少年時期,陳長智曾在母親馮忠蓮指導下學習陳少梅繪畫技法。母親馮忠蓮曾是輔仁大學(現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的高才生。馮忠蓮繼承陳少梅的技法,畫山水、人物。在母親的精心指導下,陳長智打下了扎實的的繪畫技法功底。
陳長智的作品以山水見長,兼攻人物,筆墨建俊清雅,有其父寓柔秀于陽剛之遺風。夫人林慶萍自幼得家父林長青及隕石道人傳授中國書畫技法,尤對陳少梅繪畫情有獨鐘。擅山水、仕女、花鳥,工寫兼能,畫風娟秀清麗而不乏力度,筆墨豪放瀟灑而不失章法。而他們伉儷的合作畫,珠聯璧合優勢互補,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陳長智和夫人秉承 “青山無是非”的父訓,潛心研究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繪畫藝術,不斷實踐和創新,從而使他們的作品既具有陳氏藝術高雅、蒼潤、清麗的風格,又不失其陽剛、勁健之美,從而逐漸形成了各自的面貌和風格。而把陳少梅的藝術和精神很好地傳承下來,則是這對畫壇伉儷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