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寒山謂拾得:“今有人侮我,辱我,慢我,冷笑笑我,藐視目我,毀我傷我,嫌我恨我,詐譎欺我,則奈何?”
拾得曰:“子旦忍受之,依他,讓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裝聾作啞,漠然置他。冷眼觀之,看他如何結局。”
唐代這兩位詩僧的話頗見老子的精神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身處這個殘酷的現實之中,許多人會感覺到,生活的路為什么會越走越窄?在家里,在職場,但凡有人的地方,就像一個江湖,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無盡的斗爭,讓人身心疲憊。我們不是偉人,體會不到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樂趣,許多時候,我們只想一個人躲得遠遠的,靜靜地呆上那么一陣,就這么簡單的一個想法,要實施起來,卻也是那么艱難。
有些人以為自己會活幾輩子,去到哪里哪里就不消停,錙銖必較,寸土必爭,從沒有吃過虧。報載某單位的副手,急著上位,不惜雇兇殺掉正職,以期扶正。這也太恐怖了吧,為了權力,竟然可以以身試法,利欲熏心到了何種可怕的程度。
不曉得如果事情沒有敗露,讓他僥幸得手,爬到一個高位后,他會不會一直使用這種手段來實現其欲望。
瑪克思在《沉思錄》里寫道全都是朝生暮死,記憶者與被記憶者都是一樣。
試著放下名利心,或者會有一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開闊感。做人,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生無所謂,死無所謂,快樂無所謂,痛苦亦無所謂,就不會覺得什么東西太過重要而拋不開了。
有時候我覺得做個目不識丁的村夫也許更痛快些,蓋因他唯一的痛苦便是他家的某一只雞或某一只鴨不慎走失,令到他同老婆吵了一架,兩個人整夜沒親熱過。
簡單的生活,或許更接近于道,它是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即使有不快,也是可感知的,不像城市生活,各種有形的無形的壓力,常讓人喘不過氣來。
知足,也是一種特殊的品質,可使平庸的生活有愉快之感。
保持一種清正的人生觀很重要,安分守己,和平,知足,鎮靜,忍耐,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的該怎么樣就讓它怎么樣。
樂天知命,隨遇而安,跟心理學講的隨時隨地調整自己的身心,自我減壓,控制自己的情緒,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都是為了順應時勢,享受樸素的生活。
我不愛不想不愿爭。我且看那個爭的人,他如何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