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坐在電影院里等待看電影,前排來了戴高帽子的李四,剛好坐在張三前面,擋住了張三的部分視線:張三心里不爽,當然他想這是暫時的,放電影的時候前面這位裝紳士的家伙應該摘帽子的。燈光暗了,銀幕上有影像了,李四的帽子還在他的腦袋上。
張三拍拍李四的肩膀:“朋友,你的帽子擋著我看電影了。”
李四說:“誰讓你坐我后面了7有的是空位,你換個地方呀。”
張三:“應該是你摘了帽子,或者是你換個不影響別人看電影的位子。”
李四說:“我不摘帽子,也不換位置。”
張三說:“這么說,你是故意找別扭了?”
李四說:“你隨便理解,反正我不在乎。”
電影里開場就打上了,兩個武林高手刀光劍影地殺著,張三李四附近的觀眾兩面看熱鬧,一邊叫好一邊起哄。
有人直接說:“要打就出去打,別在這里玩嘴皮子。”
張三說:“朋友,不服就出去吧!”
李四說:“誰怕誰呀,你請先。”
張三昂首闊步走出電影院,這才看清對方人高馬大的,自己在外形上完全不是對手。李四也顯出從容不迫的姿態(tài),一副自信的表情,拱手說:“怎么玩,你劃個道。”
張三說:“大哥,對不起,你想打就打我?guī)紫掳桑医^對不還手。”
李四說:“要是不敢打,你在電影院里面服個軟就得了,何必裝腔作勢跑到外面來。”
張三說:“大哥,里面那么多的人,我當眾服軟,多沒面子呀。”
李四說:“扯蛋。脫褲子放屁,剛才電影里正打得過癮,趕快回去看吧。”
這么說故事,結局平淡,不過癮。同樣的事故可以有不同的結局,有和平的,也能有不愉快的結局。面子這個東西怪模怪樣的,有時給人力量,有時讓人難堪。張三的故事好就好在有變化,顯示了心理因素的特定情趣。張三愛面子,不好意思在眾人面前丟面子,在電影院里表現出了足夠的硬朗;單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他馬上將面子給了對方,聽任對方發(fā)落。在他看來,面子問題是有輕重緩急的,在一個人面前丟面子和在一百人面前是不一樣的。
人有臉樹有皮,沒臉沒皮是什么東西,活在人群中,沒幾個人敢當眾不要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呀。道理是這么說的,對不對還真不好說。死要面子不妥,不要面子也不妥。要不要面子,和生存還是死亡一樣,是個問題。
有個大英雄,也有人說他是大孬種的,叫項羽。想當年,一統(tǒng)天下的秦始皇威風八面地巡視天下,身為草民的劉邦和項羽在人群中瞧見了高高在上的秦始皇。劉邦感嘆,大丈夫生當如此。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十足的小粉絲。項羽說秦始皇就這氣派呀,我能取代他。何等的英雄范!
等項羽真的取代了秦始皇,成了天下的霸主時,有人勸他在關中建都,以統(tǒng)治天下。項羽卻說:富貴不返鄉(xiāng),就像穿了錦繡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人因此認定,項羽為了面子而失去了天下。當四面楚歌的形勢將項羽逼到烏江岸邊時,有人勸他東渡烏江,以便東山再起。項羽卻因為一時的失利,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自己殺死了自己。
每個人都可用自己的方式對待自己的面子,好死不如窩囊地活著,是一種態(tài)度:和項羽一樣,也會有人贊美。李清照云:生當為人杰,死亦做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編輯:軒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