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文字、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筑、戲劇都是藝術,我們都可以從中獲得美的感受。古代形容情感的恩愛甜蜜,也是用藝術來作比喻:“琴瑟和諧,鸞鳳和鳴。”對于現代人來說,情感溝通也是一門藝術。
最能給人生帶來幸福、滿足和意義的,不是名利,而是人和人之間愛與情感的連接,包括戀人、夫妻、父母、子女之間的情感連接。
我們渴望幸福的情感關系,卻又有多少人能很好地經營情感?很好地進行情感的溝通?情感溝通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需要你用心去交流、體會,去感受,一點一滴用心珍惜,才能獲得共鳴,如同彈奏優美的樂曲,帶給我們藝術般的美好感受。
每天的生活忙忙碌碌,你有多久沒有關注過對方的內心世界了?做一個小測試,讓我們一起來問問自己吧。
1.說出你的愛人最好朋友的名字。
2.說出你的愛人目前所面臨的壓力。
3.最近哪些人讓你的愛人生氣?
4.你能說出你的愛人對生活的一些夢想嗎?
5.你的愛人最喜歡的音樂是什么?
6.你的愛人最喜歡看的電影是哪三部?
7.你的愛人小時候受到過的最大的打擊是什么?
8.你的愛人目前最主要擔心的是什么?
9.如果你的愛人中了大獎,你知道他/她會做什么?
10.還記得第一次約會,你的愛人穿什么衣服嗎?
11.你的愛人對你有什么希望?
12.說出你愛人的嗜好是什么?
13.你的愛人最喜歡吃什么?
14.你的愛人最害怕的是什么?
15.你愛人的生日?你們的結婚紀念日?
16.你的愛人最喜歡的愛撫方式是什么?
17.你的愛人最喜歡的周末活動是什么?
18.你的愛人平時最愛看什么報紙和讀什么書?
19.你的愛人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什么?
20.你的愛人最討厭的人和事,以及具體討厭的是什么?
你對自己的愛人了解多少?能給予對方怎樣的支持呢?你的愛人又對你了解多少呢?追求幸福快樂的人,要了解自己和對方的內在情感世界,要下工夫噢。情感的溝通,要能夠理解和面對沖突,更深地覺察到彼此的溝通模式
情感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沖突往往跟雙方在乎的事情有關系,往往跟我是不是被愛,是不是受到尊重有關。
沖突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溝通模式,薩提亞家庭治療流派把溝通模式分成五種
討好型:討好別人,只有他人和環境,沒有自己。經常性的語言是“都是我的錯”“我不值得”“你喜歡怎么樣”“沒事沒事”。
指責型:攻擊別人,只有自己和環境,沒有他人。經常性的語言是“都是你的錯”“你到底在搞什么”“你從來都沒做對過”“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沒有錯”。
超理智:壓抑感覺,逃避感受。只有情境,沒有自己和他人。總是客觀地引述規條和抽象的想法,使用冗長的解釋、復雜的術語,避開個人的或情緒上的話題,常常說:“人一定是要講邏輯的。”
打岔型:避重就輕,懂得閃躲。自己、環境和他人都沒有。經常改變話題來分散注意力,不能專注在一件事上,避開個人的或情緒上的話題、講笑話、打斷話題、辭不達意、不愿意真正去面對。
一致型:重視自我、他人和情境,具有高自尊,內在和諧。語言上帶有感受、思維,可以表達自己的期待、愿望、不喜歡,是開放的,愿意聆聽別人,相互分享,尊重自己、他人,也能顧及到環境。
前面四種溝通模式,不論表現形式如何,內在的自我價值都是偏低的,只有一致型的溝通模式,才是真正高自我價值,是欣賞他人,也悅納自己的表現。
覺察一下,你的愛人、你自己經常用哪種模式在進行情感的溝通,在面對沖突呢?
當愛人之間用前面四種溝通模式的時候,對方的體驗一定是不舒服的。只有當我們自己內外一致的時候,才會在溝通中創造和諧與美好,自己舒服,對方也舒服。
情感的溝通,要讀懂對方語言、行為背后的期待、渴望
有沖突的時候,我們往往因為對方的一句話、一個行為產生情緒,覺得很痛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能看見的外在的言行只是冰山的一角(5%~10%),人的行為最終是由看不見的潛意識,也就是冰山下面的內容(90%以上)決定的,冰山下面的部分是不易覺察的內在世界,蘊藏著我們的期待和渴望。
不論種族、文化、宗教、膚色、性別或年齡,都有著相同的渴望:被愛、被尊重、被肯定、被接納、被認同、安全感、成長、學習、自由選擇。從出生到九十歲時亦然,這是所有人持續生的過程。
渴望是普世皆同的,但期待卻因人而異。例如:每一個小孩都想被愛(渴望),但小孩對被愛的期望卻是各自不同。有的小孩期待獲得媽媽的擁抱,這會讓他覺得被愛。有的小孩期待父母陪他搭積木、畫畫,一起玩耍。有的小孩期待父母給他很多的夸獎和肯定……如果因為自己獨特的期待沒有被滿足,小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
當有爭吵有沖突的時候,當對方流淚哭泣的時候,當對方和你冷戰的時候,當對方摔門而出的時候……我們是否讀懂了這些語言和行為背后的期待、渴望呢?所有沖突的言行都只是一種形式,這背后在表達的是一種沒有得到滿足的期待和渴望。
那是怎么樣的一種期待?你是否能覺察到?
你是否愿意找出一些方法來滿足對方的期待和渴望呢?
你是否愿意把自己的期待和渴望表達給對方呢?
你的期待是否可以在不改變對方的情況下得到滿足?找出替代的方法呢?
當我們更多地讀懂對方語言、行為背后的期待、渴望,才能更多地了解對方,了解自己,在情感溝通中更加親密、輕松和喜悅。
情感的溝通,要有工具和方法
情感溝通的工具一:愛的五種語言
愛的語言之一:肯定的言詞。當我們聽到肯定的言詞時,我們就會被激勵,愿意回報。
愛的語言之二:精心的時刻。精心時刻的中心意思是“同在一起”,雙方注意力關注同一個焦點。
愛的語言之三:接受禮物。成為送禮物高手,禮物不在貴重在心意,這也是最容易的愛的語言。
愛的語言之四服務的行動。做對方想要你做的事,替對方服務來表示你的愛。
愛的語言之五:身體的接觸。對有的愛人來說,身體的觸摸遠勝于我愛你。
有沖突的時候,不妨先問問一下自己,你為了你們的關系做了什么?對方的愛語是什么?對方的需要你給予了嗎?你還能做些什么讓這段感情更美好?在愛中,不要太計較,珍惜牽手的緣分,珍惜、保護、經營這份愛。情感溝通的工具二:家庭藝術日
既然情感溝通是一門藝術,不妨設立一個家庭藝術日,雙方約定一個時間,在特定的時間安排特定的藝術活動,在活動中交流、溝通,享受藝術的美,也創造溝通的藝術。
情感溝通的“秘訣”
溝通的藝術
來自內心深處對彼此的理解與接納
愉悅的相處
來自內心深處對彼此的覺察與探索
美滿的關系
來自內心深處對彼此的珍惜與溝通
換一個視野,換一種思維,換一種體驗,你會發現,愛,從來就在這里,不曾離開:心,一刻也沒有停止,渴望去發現……讓情感的溝通成為生活的藝術,琴瑟和諧,鸞鳳和鳴。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