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山東某中學為了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并體驗到完成作業后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學校決定實施分層次作業。根據學生成績好壞,為學校部分班級的學生分別發放紅黃綠三種顏色的作業本,班級前30名的學生發綠色和黃色作業本,后30名的學生發黃色和紅色作業本。雖然是以培養學習興趣為主,但這樣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學習興趣。
“你的物理真差”“你數學都不及格”“你真笨”“你的成績糟糕透了”。很多時候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會用這樣的方式“激勵”、“鼓勵”下一代,孰不知這些行為背后會對自己的孩子造成毀滅性的災難。這些話就像一個個定時炸彈一樣藏匿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一旦沒有取得好成績,一旦結果很糟糕,他就會自我認同“我是個差生”這樣的角色。久而久之,他開始習慣“差生”這樣的角色,而放棄證明“我很優秀”的舉動。作為“差生”,就應該是50多分的成績,作為“差生”就應該是不寫作業、上課不聽講……在不良的行為和語言暗示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就像被關在一個小黑屋里不斷接受屋外面的人不定期的“施虐”,習得驚恐不安的惡習,這個時候即使夸獎和贊美都是徒勞的,他們的內心同樣也埋著自卑的種子,一旦條件成熟就會發芽成長。
家長會抱怨孩子為何成績不理想,那是因為他已經開始相信自己是一個差生了,而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的“催眠”呢7這會強化孩子對“差”這個角色的認同感。很多時候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大多數問題都不是突然出現的,它們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與日俱增所形成的。
當你的孩子因為有此類事件的發生,造成學習沒有興趣,沒有動力,不寫作業,逃課等行為,別擔心,你可以用催眠來幫助他們走出來。
催眠孩子的方法
讓孩子像做游戲一樣,讓他的身體對你的語言開始產生反應,比如睜眼、閉眼、分開手指、抬手臂,就像做游戲一樣。然后可以引導他假裝做夢,會夢到什么?從一個場景中切入,甚至讓他想到第一個他感覺愉悅和安全的記憶,可能是玩耍的時候,可能是他在學校里那次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想著自己在做什么的時候特別輕松和自信的樣子,把那個畫面描述得盡量詳細,關注你所看到的,它有多明亮,有多清晰,是他喜歡的樣子,然后他會做些什么7說些什么話是代表輕松自信的'讓他表演出來,那些動作、表情、語氣等等。很多孩子很容易投入到自己希望成為的角色中,并能夠很快地模仿出來。如果需要的話,可讓他睜開眼,當再次閉眼的時候可以再次回到那個情景中,體會到那種自信和輕松。
暗示
“你做得很好,想象著xx在做讓自己感到自信的事情時的樣子,想象著他是多么有力量,多有自信。就像他在玩游戲一樣,很輕松地就能夠學習到新的東西,而且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帶著這種感覺繼續想象,看到xx坐在書桌前看書,感受身體每個細胞都充滿著輕松的力量,身體充滿著喜悅、興奮,去體會那種自信,無論別人怎么說你,你都會知道,你是爸媽的好孩子,他們很愛你,當你能夠想到他們看你時候的樣子,也能夠體會到那種自信和肯定。無論是綠色作業本還是紅色作業本,你知道那只是作業本,你用什么顏色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個優秀的學生,是個好孩子,很自信,我們都喜歡你,都愛你。每次當你閉上眼想到自己自信樣子的時候,你開始記起你有過的真實的感覺,并能夠看到自己微笑的臉,讓自己微笑,甚至以當時的方式微笑,再次體會那種體驗并享受那種感覺,允許你的注意力環繞著你的身體,你開始注意到有種愉悅的感受在你的身體,并意識到你開始感到愉悅和安全的記憶,你也讓這些美好的體驗充滿了你的身體和腦海,并可以在任何想要的時候體會到這種體驗,也許你會記得更多這樣的經驗,在這段體驗結束之后,你將會繼續感受到一種積極的感覺”。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外界對孩子身心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在孩子的內部身心做到抗干擾工作,增強自身對外界負面的屏蔽,并且暗示每~次當你感到周圍的暗示對你的健康有危害時,你可以立即告訴自己的頭腦,你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和意志力,你可以消除那些有負面影響的暗示。對你健康不利的暗示再也不能影響到你。你只能夠在自己語言的允許之下,選擇你想要的結果。
對于孩子可以直接給出暗示,在暗示結束的時候,可以讓他們直接睡著,或者叫醒都可以。
叫醒的方法
“過一會兒,我會從0數到5,你就會睜開眼睛完全清醒,會記住今天的話,成為快樂的自己,并且你會感覺十分舒服。好,0、1、2、3、4、5,睜開眼睛,完全清醒,感覺十分舒服。”
經過反復幾次的訓練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會大大增強,同時消除“三色作業本”對孩子心靈的負面影響。
催眠小常識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目前困擾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為什么孩子厭學?
9歲的孩子,每天一提寫作業就大哭大鬧。早晨怎么叫也不起床,無法上學……
14歲的孩子,上初中和同學吵架后就每天呆在家里上網……
21歲的大學生,害怕走進教室,覺得所有人都在笑她,晚上整夜失眠……
這些孩子在心理門診、精神科診斷的結果經常是:“情緒障礙”。幾乎所有厭學孩子對于自己的行為很清楚。他們知道所有的道理,但就是在事情來臨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教育者動不動就批評孩子,對表揚非常吝嗇,孩子感到他們只有犯錯誤的時候才會聽到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大多數問題都不是突然出現的,它們慢慢與日俱增,終有一日會擊潰自己,也擊潰父母。無論孩子做對還是做錯,父母都能給予更多的寬容,這種平和的情緒是孩子迅速站立起來的支撐。家長的態度和情緒越是平和,這種支撐的力量就越大,孩子的自信心就越穩固,孩子內心強大了,才能夠給他提供回歸理性的情緒保障,他的才智才能表現其價值。
催眠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如何能夠把這樣簡單有效的工具應用在你的工作生活中、子女的教育上,從而清理和調整“情緒大腦”當中的負面信息,梳理身心狀態,使之達到積極、樂觀,同時提升自信心和抗壓能力,當我們開始真正去傾聽自己孩子的內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將自己的愛傳遞到,就可以給孩子成長更多的支持和溫暖。
通過催眠,揭開潛意識的面紗,看到孩子在恐懼、焦慮情緒背后的不健康思想觀念,并將其調整為積極和樂觀的新的思想觀念。通過鑄造全新的自我形象,替代原來的負面的自我形象,幫助孩子從消極和自卑中走出來,變得更積極主動,更勇敢和自信。
從潛意識層面改變直接可以變成孩子的真實感受,這樣在生活中變化自然完成,不需要刻意的、有意識的調整,使改變輕松完成,快速獲益。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