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我們都會接到許多全國各地的咨詢電話,我們耐心地陪伴著每一位來訪者面對他或她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難題。他們中有的會焦慮,會恐慌,會困惑,還有的會把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投射給咨詢師,而我們也會受到影響。可能,在一段時間里,作為咨詢師的我們會有幾位來訪者,而對于來訪者來說,他們只有我們這一位咨詢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需要更多的真誠和專注來與來訪者共同面對這種關系上的不平等。
對于來訪者來說,我們是處理眼前危機的“專家”。他們希望我們能在第一時間提出一個萬全之策,從而化解危機。只是,心理咨詢可能不同于朋友或者師長般的建議,因為咨詢師關注的是如何讓來訪者發現其自身有能力解決眼前危機并從中受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忍受住想要一股腦兒向來訪者提建議的沖動,也要冷靜地觀察自己和來訪者在這個過程中的互動。因為我們需要絕對地尊重來訪者的每一分感受,同時也包括尊重我們自己的感受。
記得我的一位來訪者跟我說過,當然,我相信很可能每一位咨詢師都聽自己的來訪者這樣說過:“我覺得和你的交流確實很愉快,但我覺得我真的還沒有解決我眼前的問題。”這個時候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向來訪者解釋心理咨詢的不同,同時,咨詢師自身也會有一些情緒體驗。而正是這種開誠布公的討論得以讓咨詢繼續下去,讓來訪者與咨詢師在這個過程中共同地成長。
作為一名咨詢師,我們可能終身是一名來訪者。這是一種復雜的身份。我們需要去自己的治療師那里尋求幫助和支持,來解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創傷。也需要與我們的督導師一同從技術層面探討咨詢過程中的優缺點。只是可能并不存在成功的咨詢與失敗的咨詢,因為評價一個咨詢好壞的角度太多了。我們只能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以至于有一天成為一個人格更加健全的人,然后才能陪同來訪者走得更遠。
我一直相信好的咨詢師所擁有的武器并不是他的技術或者經驗,而是他具有的人格和品質。有時候我們想要追尋最前沿的技術,最先進的理念,卻忘記身處于生活中的我們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學習。名優秀的咨詢師擁有的武器永遠是他自己。如果我們沒有慈悲心、沒有對來訪者絕對的尊重,那么就算擁有最系統的培訓經歷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一名咨詢師不會欣賞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他又怎能陪同來訪者一同感受生命中的喜悅和無奈呢?
身為咨詢師的我們,需要很多的時間用來看書、參加培訓以及做個人成長。我們和來訪者一起面對他們生活中的點滴,同時也逐漸學會感悟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和來訪者~樣,甚至由于咨詢師的敏感,我們會比來訪者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失控、無奈以及痛苦。但也正是這些賦予了我們接受失控、無奈和痛苦的勇氣,讓我們更加接近生活本身,同時體驗到更多的喜悅與自由。
我們與來訪者一起感受和體驗,如同旅途中的伙伴。就像里爾克的《給一個青年詩人的信》中寫的那樣:“耐心對待所有尚未解決的事情,努力去愛問題本身。”我們需要做的便是抱著這樣的心情,與來訪者一同成長。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