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探案集》中有這么一段話:“指甲,外套的衣袖,腳上的靴子,褲子膝蓋處的褶皺,食指和拇指上的老繭,面部表情,透過這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能輕而易舉地推斷出這個人的職業。”福爾摩斯“察言觀色”的能力讓許多人艷羨不已,如果能練就這樣的慧眼,職業生涯或許能平坦得多。
身體語言學就是訓練人們“慧眼識人”能力的一門學科。三十多年來,亞倫·皮斯與芭芭拉·皮斯夫婦潛心研究身體語言學,成為享譽世界的人際關系大師。本期開始,我們將分期刊登皮斯夫婦的身體語言學成果,告訴你世事洞明的秘訣。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走進一間熙熙攘攘的房間之后,不用幾分鐘,他就能準確地描述出房間內各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此時此刻的感受。在人類的口語尚未進化完全之前,通過他人的行為來解讀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就是當時的人們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交流方法。
今天的政治家們都很清楚,政治與公共形象和行為舉止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在,絕大多數聞名世界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肢體語言私人顧問,從而幫助他們借助肢體語言使自己看起來顯得真誠、正直、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在真實情況并非如此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更是不可或缺。
為何你會心口不一
當我們與某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很快就對他做出一番評價。盡管我們做出的評價也許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但是通過此番評估,在心里,我們已經對他的友好程度、控制欲強弱等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不過,在此過程中,我們首先觀察的卻不是對方的眼睛。
目前,大多數研究者都已經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話語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而肢體語言則通常被用來進行人與人之間思想的溝通和談判。在某些情況下肢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的位置,發揮傳遞信息的功效。例如,一位女士無須開口說話,僅僅通過“可以殺人的眼神”,就完全可以向某位男士傳遞出一種非常明確的信息。
人類學家雷·博威斯特首先指出,假如不考慮文化因素的作用,同時發生的語言和身體動作所產生的作用應當是可以被預測的。因此,一個訓練有素的人應該能夠通過傾聽他人的話語而分辨出此人的姿勢動作。博威斯特甚至可以通過只觀察人們的動作而判斷出他們所說的語言。
許多人都很難接受把人類當作生物學層面上的一種動物這樣的說法。我們人類是一種靈長類動物,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其實就是一只毛發退化了的類人猿,而我們與其他猿猴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我們學會了用兩條腿直立行走,且有一個進化了的聰明大腦。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和其他物種一樣,要受到生物學規律的制約,所以我們的各種行為,對外界所做出的種種反應,以及我們的肢體語言和手勢都與生物學規律相吻合。有趣的是,作為一種動物,人類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通過各種身體姿勢、動作和手勢所傳達的信息與本人通過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常常背道而馳。
身體語言如何體現情感
肢體語言是一種體現個人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每一個手勢或動作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透視他人情感、情緒的關鍵線索。例如,一個知道自己長胖了的男人可能會用力地拉扯他下巴處褶皺的皮膚,一個認為自己大腿變粗了的女人則會不斷整理下裝,盡量使自己的裙子保持一種平滑下垂的狀態,一個感到害怕或處于防御狀態的人會雙臂環抱,或擺出一個雙腿交叉的姿勢,又或者會同時做出上述兩種動作。當一個男人與一個豐滿的女人交談時,他會刻意地避免直視對方的胸部,而與此同時,他的雙手則會下意識地做一些小動作。
解讀他人肢體語言的關鍵就在于你是否能夠一邊傾聽對方的談話,一邊觀察他說此話時的語言環境。從而了解他的內心情感。這種能力不僅可以讓你看到虛構的小說中的現實情節,也可以幫助你認清楚幻想中的現實成分。
近代以來,我們人類幾乎將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有聲語言,因此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健談的人。然而,盡管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在任何一次面對面的談話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過肢體語言來進行交流的,但是絕大多數人卻經常會忽視肢體語言信號以及它們的作用和影響。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澳大利亞前總理鮑勃·霍克,這三位領導人經常會用手來表現他們內心對于各種事件中不同數據的想法。通過對比,鮑勃·霍克發現政府官員的收入低于行政員工,所以,他曾經要求提升政府官員的收入待遇。霍克指出,行政員工的工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相比之下,政府官員工資的提升力度顯然遠遠低于行政員工。于是,每當他提及政府員工的工資,霍克雙手間的距離達到了一碼(大約1米)遠。但是,當他提到行政員工工資的時候,他雙手之間的距離卻只有一英尺寬(大約30厘米)。所以,鮑勃·霍克雙手間的距離就反映出了他的內心想法:他認為政府官員的收入與他能夠接受的收入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占卜師如何占卜
如果你曾經找過算命者為你卜算,你一定會對他竟然知道那么多關于你的事情而感到萬分驚訝一甚至包括那些除了你,別人不可能知道的事情。所以,你認為他一定有通靈的本事,對不對?通過對占卜這一行業進行深入地研究,我們了解到,該行業的從業者使用的是一種被稱為“讀心術”的技巧。借助于這種技巧,即使面對的是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你也完全能夠“讀”懂他的內心想法,并對之做出一番精確度高達80%的評判。
對于那些思想單純,且敏感而脆弱的人而言,這種技巧簡直就是一種神奇得不可思議的魔力。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一個基于仔細觀察肢體語言訊號,以及對于人類本性和概率統計的了解而開展的一種觀察并解讀的過程。心理學家、塔羅牌占卜師、占星家以及看手相者都是利用這一技巧來收集“客戶”的私人信息的。許多懂得“讀心術”的人通常都沒意識到這其實就是種解讀無聲的肢體語言信號的能力,所以,他們漸漸地也都認為自己一定是具備了某種“精神”力量,從而才能窺探到他人微妙的心思。這所有的一切都讓人們相信某種神奇的“精神”力量的確存在于世間,加之那些懂得“讀心術”的人通常都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諸事的發展,這就更加使得人們對神秘的“精神”力量深信不疑了。
其實,歸根結底,這不過就是一種很普遍的觀察能力首先,占卜師會認真打量對方的外表特征,然后通過談話和提出問題,進一步觀察對方由此所做出的種種反應;最后,再將所有的信息綜合起來,依據以往的經驗,占卜師便能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了。
天生、遺傳還是后天的文化熏陶
當你將雙臂環抱于胸前的時候,你會同時將右腿放到左腿上,還是將左腿放至右腿上呢?大多數人除非親自嘗試,一般都無法立刻回答這一問題。現在,就請你將自己的雙臂環抱于胸前,然后,分別嘗試兩種腿部姿勢。你是不是覺得其中的一種姿勢會讓你覺得很舒服,而另一種卻有些別扭呢7有證據顯示,決定你更傾向于哪種姿勢的是我們體內的基因,所以,終其一生,你的這種感覺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為了弄清楚無聲的肢體語言究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性,還是一種通過基因遺傳的特質,或是說這是一種通過后天學習所掌握的技能,我們開展了許多研究及其相關的討論。通過觀察盲人(由于雙目失明,他們無法通過后天的可視性學習方法來掌握肢體語言)的行為和世界各地生活于不同文化之中的人們的姿勢動作,我們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除此之外,我們還對人類的近親猿和猴子,開展了細致的研究,也都獲得很多珍貴的資料。
此項研究結果顯示,有些面部表情和動作具有類別之分。德國科學家艾貝爾·艾伯費爾德發現,那些天生失聰以及天生失明的孩子生來就會微笑,完全無須經過后天的學習和模仿。這一事實說明微笑也是一種天生的本能。至于某些面部表情和動作的形成究竟是因為后天的文化熏陶,還是因為習慣成自然,抑或是由于基因遺傳所致,由于意見不一,學術界仍然存在各種爭論和辯駁。舉例來說,大多數男人脫下衣服后,會首先將衣物搭在右手手臂上,而大部分的女人卻恰好相反,比較鐘情于左手手臂。這就表明,對于同一個動作,男人們習慣于使用左半腦,而女人們則更傾向于使用右半腦。
正確解讀身體語言的三大規則
規則一:連貫地理解
初學者經常會犯一個最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將每個表情或動作分離開來,在忽視其他相聯系的表情或動作以及大環境的情況下,孤立、片面地解讀他人的肢體語言。譬如說,撓頭所表示的含義有很多,比如說尷尬、不確定、去頭屑、頭癢、健忘或者撒謊等等,所以,其具體含義應當取決于同時發生的其他表情和動作。和說話一樣,肢體語言也有詞組、句子和標點之分,每一個表情或動作就好比一個單詞,而每個單詞的含義都不是唯一的。例如,在英語中,“dressing”一詞就至少有十種解釋,其中包括穿衣服的動作、食物的調味料、肉類動物的配菜、傷口的包扎敷料、化肥等。
因此,只有當你把一個詞語放到句子里,配合其他詞語一起理解時,你才能徹底弄清楚這個詞語的具體含義。以“句子”的形式出現的動作或表情被稱為肢體語言群,就好比我們如果想說一句話,就至少需要用三個詞語來組織才能清楚地表達說話的目的。可以這么說,如果一個人能夠讀懂無聲的肢體語言長句,并且準確地將他們用有聲的話語表達出來,那么他的“感知力”一定很強,或者說他的“直覺”一定很靈敏。
規則二:尋找一致性
研究表明,通過無聲語言傳遞的信息所產生的影響力是有聲話語的五倍,而且當兩個不同的人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時候,尤其當這兩個人都是女人的時候,她們幾乎會全部依賴于無聲的肢體語言進行交流,而無視話語所傳遞的信息。
如果你是一名演講者,在某次演講中,你邀請某位聽眾上臺來發表他對你演說內容的意見,而他回答說,他并不贊同你的觀點,那么,他通過肢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就應該與他的話語表意相吻合,也就是說,兩種語言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一致。但是假如他口頭上表示贊同你的話,但是,他通過肢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卻并非如此,那么他就很可能是在撒謊。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案例中,病人告訴他,她的婚姻生活十分幸福。在談話中,這位病人不斷地將她的結婚戒指取下,然后又戴上。弗洛伊德注意到了她的這一無意識的小動作,他很清楚這意味著什么。所以,當有消息傳來說她的婚姻出現問題時,弗洛伊德絲毫并不感到驚訝,因為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規則三:結合語境來理解
對所有動作和表情的理解都應該在其發生的大環境下來完成。例如,如果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你看見某個人坐在一個公交車的終點站,雙臂緊緊環抱于胸前,雙腿也緊緊地夾在一起。那么這個時候,你就應該知道,他之所以擺出這種姿勢,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很冷,而并不是因為他想保護自己。但是,如果是你和某人隔桌而坐,而你又試圖向他闡明自己的一些觀點,或是向他推銷某種產品和服務,面對你的說辭,對方擺出了上述姿勢,那么你應該明白,對方其實想借此告訴你,他對你的話持否定的態度,或者說他對你的推銷很抗拒。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