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過程
2011年9月30日晚10點鐘,我接到華的電話。她說,“我該怎么辦,我無法平靜下來……”我能聽到她急促的呼吸聲,“不行了,我要殺了他們……是他們毀了我的一生……”她聲嘶力竭。
事情是這樣的:9月中旬,華經人介紹隨哥哥來到了咨詢室。她38歲,小學四年級就輟學了,26歲結婚,30歲離婚,有一女兒,跟著前夫。幾年來一直孤身在外地打工。家中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和—個寄養的妹妹。她說自己在—個大學老師家里做保姆,經常看到出入校園的學子們,很羨慕,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她動情地說:“到那時,我拿到了大紅的大學畢業證書,是多么驕傲,即使是死我也瞑目了!”
隨著咨詢的進行,她像祥林嫂一樣不斷述說她早年的故事。
“我上小學的時候已經10歲了。當時看到同齡的孩子們背著書包去上學,非常羨慕,在自己反復的要求下,父親才同意自己去上學,從此以后,我是唱著歌來往于學校和家庭之間。誰知道好景不長,到四年級下學期的一天,爸爸突然對我說,‘別去上學了!’對于我,這無疑是晴天霹靂?!疄槭裁慈思叶荚谏蠈W啊?’父親沒有絲毫妥協。雖然被迫停學,但我一直夢想著上學,到了15歲時,父親開始給我找婆家,我極度厭惡,每逢媒人見我,我都極力躲避,為此招來父親很多惡毒的責罵‘你個不要臉的,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我還是盡力躲避著,不久我滿身長了瘡癤,不住流黃水,連續幾年都沒有痊愈。就這樣,父親仍沒有停止給我物色婆家。對于我的反對,父親是惱羞成怒,他經常說,‘你滿身是瘡,沒人要你,你要不找婆家,我就打死你!’今天這樣的話,好像還常常在我耳邊響起。我不知道,自己在父親的眼里到底是什么!到了26歲那年,我出嫁了,當我在內屋戀戀不舍的時候,聽到父親說‘終于把她推出去了’!在婆家的幾年里我總是想去上學,不知怎么,我無法和丈夫處好關系,在后來也不知怎么就離開了我年幼的女兒,和丈夫離了婚……”
華在電話中要殺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可惜的是父親已經在三年前因癌癥而去世,母親也因為腦血栓發作坐在輪椅中。
我無法生動地表述華痛苦的經歷,但是我可以負責地告訴讀者,每次華講這些故事,都是聲淚俱下。
專家點評
家庭應當是愛的港灣,華的父親不顧她的感受,強迫中斷了她接受教育的權利,給她造就了終身的遺憾。更嚴重的是,有了這樣的親子關系,華的心中恐怕會留下永遠的陰影。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人格和人生的影響有多大。父母應該是孩子的庇護所,是孩子的依靠,作為父母,應當要負起該有的責任,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關愛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親子關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座橋,作為父母,有責任加固這座橋梁。不能以愛的名義行傷害之事,更不能以父母的威嚴去壓迫子女,給他們的心靈留下傷口。
專家簡介:
薄章圭,教育碩士,從事教育31年,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爸媽在線河南省發展中心副主任、爸媽在線南陽市心理服務中·心主任、爸媽在線學術委員會委員、心理教練高級講師、EAP高級講師、咨詢師。家庭系統排列師。有豐富的個案咨詢團體輔導經驗。
(編輯:駱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