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業已離去,唯獨成長左右相伴
而你,是成長故事中的重要主角那個給我帶來整個年少的美好的你
那個讓我哭讓我笑讓我不孤單的你
此生終難忘
我是跟著一只小蟑螂進的《新蕾》——最早的那幾本《新蕾》中有一篇“小蟑螂愛上男主人”的怪咖故事,那時穿越還沒成為潮流,擬人也只是偶見,愛吃愛主人的小蟑螂讓我嚇了一跳:原來故事這么寫也沒關系!——于是我也開始了向《新蕾》投稿的長路。
作為一個寫手外加一個閱讀狂,我注重小說的情感與技巧,我可以很快找到文章中的萌點、淚點以及尿點(啥?),能洞察寫手的功底、才情與力量,也能很輕易地看出寫作時的狡黠、混弄與屈服,因為這些好的、壞的、更糟的階段,我自己也都一一走過。新鮮舊情人的《漆玫瑰》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一篇故事,當時看完后就跑到漫友BBS上大喊:“這是睜眼看現實的青春文學啊!”
《漆玫瑰》寫的是社會中下層的少女,與樓上一位木匠之間的邂逅,用老套的話語概括,就該是“勞動人民之間的同情與愛惜”了吧。但誰說青春文學只能寫王子與公主?每一座長滿爬山虎的陳舊樓道里,都曾走過一位不甘心、不滿足的少女,揣著她幾乎是必然被擊碎的癡夢與青春。
青春,我們可以選擇在一座寧靜的童話森林中,閱讀晨曦般純美的少女心事;可以面對內心的大海獠牙,被叛逆之獸撕得體無完膚,再靜默走過十四歲的沙灘;也可以冷靜地觀測這個逐漸清晰起來的世界,有貧困、有難堪、有孽障般的相遇與錯失,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我的人生并沒有什么重要意義,只是我愛過、哭過,這無足輕重的唾液就是我活著的軌跡——以上閱讀選擇沒有對錯高低之分,都是成長中的一扇扇窗,能從這扇窗中看到自己的生命歷程,或者類似的卑微與抗爭,那就是不相識的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次小小密謀。
風定落花深 年柒一
初中的時候第一次買《新蕾》,那個時候《新蕾》還叫《漫友story100》,小開本,沉甸甸地捧在手里。8.8塊的價格,真是覺得又貴又高端。買起來也困難,因為家在小地方,經常買漏,或者有時候運氣爆棚,可以一口氣買下兩本,回家還要數著頁數省著看。
而一轉眼,真的就只是一轉眼,新蕾就要九歲了。九年,都足夠一個小孩學會打醬油再學會耍流氓了!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了所有新蕾,大開本小開本碼得整整齊齊,拍一拍抖掉一層薄灰。看著封面,就有種濃濃的感懷涌上來,十三四歲的年紀一直到現在,新蕾變了又變,作者和編輯走了又來,身邊的世界都是這樣,可是唯獨有些東西,就算山河侵吞人事變遷,只要她還在那里,就能讓你大義滅親抽刀斷水掏錢包。
我只是沒想到,能對一本雜志保持著這么長久的歡喜和愛,這種意義,近似陪伴。
多少文章,一字一句看了不下五六遍,就算過去了六七年,依然清晰地記得里面的愛恨和情誼。笑笑約我寫稿的時候,腦子里瞬間浮上來的,居然是《逆光》,2004年五月份的第一篇文,當年還翻著字典查了主角的名字讀音——黃芪,念起來就像在輕輕笑一樣。
把文章翻出來再看了一遍,然后不得不承認,故事情節什么的,我根本不記得。可是這篇文章就是這么鮮明地駐扎在我記憶里,甚至第一時間就帶著一種淡淡的惆悵像夕陽一樣映上水面。我滿肚子文縐縐的詩意,就這么不淡定了。
或許就是這樣了,我記得清晰的不是文章本身,而是當初它給我的感受。說到底,最打動我的,是那些愛情和友情,親人和叛逆,掙扎和救贖,以及黃芪和肅霜性格迥異的成長歲月,跟自己有多么相似。
當初看著的未來,輕易就成為了現在的過去。
對新蕾也是這樣罷,已經不只是一本具體的雜志,她代表著所有逝去的年日和我來不及美好的時光,是記憶里值得拿出來與人共享的珍藏,是我貧瘠青春里的寶藏。
每一個相遇的幸福 夏小鱘
直到現在都覺得,能給《新蕾》畫封底是做夢一樣的事情,一眨眼這個“夢”已經做了兩年多。
在這之前,我從沒有和《新蕾》合作過,給雜志畫畫的經歷大概用掰手指的方式就能數完,也因為高考幾乎斷了和編輯的聯系。那時候只是一個喜歡畫畫涂鴉的大學一年級學生,一個常常去報刊亭買雜志的讀者。
突然接到貓籽的封底約稿,還覺得很驚奇,并沒有什么經驗和信心。我們一起商量了畫的主題,她去約來文案,然后我便開始畫了起來,沒想到就一直畫到現在,甚至漸漸地變成了習慣。編輯也從貓籽,換成丸子,然后換到現在的彩虹兔子,每一位都相處得很愉快。有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兒,霸占著一塊固定的地方,卻可以隨著性子畫喜歡的主題畫了這么久。有時候又擔心自己能力不夠,無法發揮出那塊地方應有的風采。
從童話主題到塔羅牌主題,像是從小學走到中學,承載著滿滿的回憶。媽媽買的厚厚的童話書,翻到精裝的硬殼子都快要掉下來,公主和王子的故事,被灌進了許多小孩子腦袋里奇奇怪怪的劇情。還有那些下課后女孩子們聚成一團,用塔羅牌占卜的時光,連大家臉上或認真或玩鬧的表情,仿佛都清晰地浮現在腦海里。而現在再畫起這些曾經經歷的主題,深入地了解它們的意義,又會有新的解讀,也就成了最終刊登在雜志上的樣子。
現在,我已經是一個即將離開校園的大四畢業生。中學的時候,作為《新蕾》的讀者之一,大學的時候,作為《新蕾》的繪師之一,能與你相遇,并擁有這份
共同的記憶,漸漸成長,是你帶來的最珍貴的經歷。
謝謝你一直在這里!
著迷 lisk
《新蕾STORY》系列,可能是我這輩子著迷的第一本雜志。初中的時候,通過它我知道了插畫也可以和小說好好地結合,所以從而萌生了想要做插畫家的心思。這種心思之后也在新蕾的陪伴下被真實地實現。現在大學臨近畢業,新蕾的圖也畫了不少,但一想到畢業以后要去美國,短時間內都看不到它,還是不免覺得寂寞。《STORY100》是我在2003年第一次購買,很多的畫手從那時候的崇拜到現在也變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些事兒解釋不清,但你總是知道這個東西帶給你的收獲,可能在這輩子都是收益的。《新蕾》就像一個朋友和老師一樣教我如何定位了自己的目標并去實現它。
我現在還能想起來第一次2005年12月在《新蕾》的一個香草博客欄目刊登了我剛買數位板后的一些作品,收到《新蕾》的樣刊的時候我很小心翼翼地聞著書的香氣,把它放到背包里擠公交給好朋友看。現在《新蕾》的樣刊就像一座小山一樣放在書架邊上,看這這些碩果,我覺得通過《新蕾》的幫助我進步了非常多,而且并不是學校所能教會我的。記得初為了買一本新蕾,頂著烈日走完我老家所有的書報亭,到最后書報亭老板都認識我了,我沒穿過馬路時就遠遠地向我招手,大喊:《新蕾》到了!
我對于新蕾,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情感,它的改版,第一次為它畫封面,那種感動和緊張都是伴隨我做插畫師的最開端走過來的。它帶給我的是寂地的《MYWAY》,阿梗的《梅花三弄》,或者是阿阮的插畫,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一些風格,對我當時的沖擊,造就了我多年后的從業選擇,改變了我的人生。現在可能我不再購買它了,但是去書店會自覺地拿起來看看,這期的封面是誰畫的,這期的插圖又有誰,小說又是怎樣的,繪本會是什么風格的。它帶給我童年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讓我至今難以忘懷。以后不管我走多遠,走多久,我都要感謝《新蕾》,感謝漫友,感謝編輯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我。感謝她給我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讓我在畫畫的旅途中找到了捷徑。這些都是發自肺腑的感覺,用語言都無法形容,是對恩師的愛。
我現在在漫友工作,是最幸福的人,我會因此回報。
那些年,《新蕾》帶給我的成長 彭秋實
九年前,我還是一個在念小學六年級的小屁孩,成天灰頭土臉不知天高地厚;
八年前,我念初一,開始小文藝,接觸到了第一本《新蕾STORY100》;
七年前,我讀到了喬夕的《亂世煙花》,講的是曹操的故事,里面的敘述讓我震撼,里面有一句話:“我想起一張臉,一種鳥,一朵花。它們終于被淹沒在浩大的災難中。而一切,只會是開始。”
也正是那時,我開始了對《新蕾》的鐘愛。我的青春期基本都是在《新蕾》的陪伴下度過的,很大程度上,我最初對于愛情和世界的認知,都是通過《新蕾》獲得的。
關于愛情。網上有一句話流傳得很廣:“人的一生注定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艷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其實,我認為這用來形容《STORY101》和《STORY100》這兩個小姑娘,是那么的貼切。101教會我“愛,就瘋狂”,100教會我“不愛,就堅強”。故事里面那些少男少女,演繹著自己的青春,其實,那也是我自己青春的寫照。那些年少時的愛戀情愫,我也有過。年少時代那種單純的喜歡一個人,為她心動為她心痛,為她什么傻事兒都做的傻小子,我也當過。這個傻小子后來學會了用這種既熱烈,又溫柔的方式,坦然面對感情的境遇。
關于夢想。可以說,《新蕾》成就了我許多的夢想。因為擔任《新蕾》百度貼吧吧主的緣故,我認識了許多寫手,和他們之間真誠的交流讓我獲益匪淺。借著百度新蕾吧這個平臺,我也組織了一些比較成功的活動,得到了多方面能力的鍛煉。在擔任新蕾吧吧主的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我經歷了人生中許多重要轉折:經歷了高考,進入了自己喜歡的大學;經歷了在社會上的第一次實習,而當年通過看《新蕾》鍛煉的文筆,以及貼吧管理的實踐經驗,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不二姐說過:“讀者會長大。”是的,雖然我已經久未看過《新蕾》了,但是它所帶給我的記憶,卻是時刻伴隨著我。我相信,現在帶著滿滿的愛和夢想,手捧這本雜志的你們,也會在這里得到成長。
謝謝你給我的感動 亦微
至今還在懷念高三那年,當其他人都陷入暗無天日的書山題海埋頭苦讀的時候,
我能在午間悠閑地靠著椅背,捧一本書在手里細細地讀。若是日光正好,興許還會把椅子搬到走廊外,陽光射在腳前,整個人窩在椅子上懶洋洋地看書,別說有多愜意了。
因為喜歡看書在班級里出了名,于是有同學拿了《新蕾》給我看。很厚的一疊,我翻翻看看,一天的時間也就過去了。
從《新蕾》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一股怡人的清新芳香。它沒有歇斯底里的愛恨糾葛,沒有故作矯情的無病呻吟,即便是文學作品里不吝文字來歌頌的愛情,到了作者們的筆下,也帶著一股淡淡的夏日的陽光的味道。其中所描述的愛恨情仇,或者不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卻勢不可擋地觸到了心中最微妙的情愫——仿佛,在某一日的某一個,我們的周圍就有這樣的故事,我們的心底就有這樣的悸動。
因為喜歡上《新蕾》,所以因緣巧合到了新蕾的百度貼吧,并最終成為了貼吧的吧主。對于那個時候的我來說,當上吧主的時候,那種成就感真的是難以言喻的。可以說,我把我高三年的所有熱情和時光,都獻給了那年的《新蕾》和新蕾吧。
越來越多的故事感動著我,也有越來越多的作者走進我的視線。
不過,在那群用文字抒發感情的作者里,我最為欣賞和喜歡的,還是不二小姐。有人說她的用詞很犀利,有人說她的行文酣暢淋漓,她總是能如此,冷靜地游離于文字之外,但卻又把一個故事寫得字字入木三分。
一直覺得《傻瓜都會滅絕》里面的小姑娘就是我真實的寫照:不需要什么目的,也不奢求能有結果,只是懷著一種卑微的憧憬,哪怕僅僅是這樣遠遠地看著你,也好。
很少有人會像不二小姐這樣,把一篇關于暗戀的故事寫得這樣登峰造極。在這個故事里,男主幾乎沒有正面地露過臉,而男主和女主之間的交集則更是慘淡到可憐,但是卻沒有人會忽略男主這個角色,一個安靜的、美好的大男生,陽光帥氣的形象躍然紙上。并不是人人都有灰姑娘那樣的好運氣,得到王子的青睞,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樣的故事只能是童話,而《新蕾》里面呈現的故事,更多的則是生活的另一種演繹。
我們換了另一種姿態,去體會曾經經歷過的種種離合悲歡。
我相信,不論是不二小姐,還是其它在《新蕾》上鐫刻下屬于自己文字的人,他們的那段時光都必是極為絢麗而燦爛的。
是《新蕾》讓我用一種新奇的方式來感悟生活,并學會了滿足。
記憶已舊,但卻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