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引發商業爭奪戰
NBA華裔球員林書豪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林式旋風”在中國卷起一陣風暴。中國體育品牌匹克、李寧、安踏、361°,都紛紛傳出向林書豪拋繡球的消息,有消息稱,這幾家公司已組團赴美接洽。其中最熱鬧的莫過于匹克。其CEO許志華近期就親自赴美,目的地就是紐約,匹克相關負責人稱,“許總會有時間和機會接觸林書豪”。僅僅因為將聘林書豪代言這一消息,匹克體育的股票當日就大漲了8.5%,創3個月新高,并帶動了體育板塊向上。
劉強東進軍電子書
2月20日,京東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電子書刊業務。按照京東計劃,電子書刊銷售平臺與智能手機/PC閱讀客戶端(LeBook)同步上線。
劉強東說,既不學亞馬遜、漢王,也不學盛大,京東進軍數字出版要走“第三條”路。京東做電子書準備了22個月:京東于2010年宣布進軍紙質圖書音像領域,其目的是為了銷售電子書。“如果只做傳統圖書音像領域的銷售,對于京東沒有意義。”他說。
投資人陳曉轉型家居市場受挫
從國美抽身后的陳曉轉型做投資人的角色已漸被外界認知,不過轉型的過程并不順暢。近日,陳曉入股的家居品牌名巢靚家首家連鎖店在開張半年后關閉,名巢靚家沒有完成2011年內開出6家門店的計劃。陳曉未對事件作出回應,外界相信,在房地產市場調控的背景下,家居市場開拓“市道不好\"。
馬云與榮秀麗“結親家”
最新消息稱,阿里云內負責云手機操作系統開發的無線團隊將拆分,并入天宇朗通;阿里集團內部人士透露,上周,馬云、曾鳴、王堅等阿里高層參加了天宇開年大會,為伙伴鼓勁。
馬云參加天宇大會還講了話,談及“阿里無線+天宇朗通”新公司,他說,阿里方面雖是大股東,但和集團沒任何關系,新公司“不姓阿”,未來的賺錢、上市之事,集團會幫忙,并說阿里無線團隊做得還不夠好。雙方合作甚至細化到未來崗位分配:新公司CEO由天宇董事長榮秀麗擔任,阿里云CEO王堅將兼任新公司CTO。
李書福成立“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
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已接近兩年,雖然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還沒有拿到沃爾沃汽車工廠國產項目的批文,但是這并不影響李書福把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打造成全球型企業的決心。
2月17日,吉利集團在海南三亞學院成立了“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對于李書福來說,收購沃爾沃不單純是財務投資,而是如何實現沃爾沃反哺吉利,這個想法在一年多前就被李書福提上日程,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有望在最近兩個月公布兩家公司的合作項目。
三星董事長被胞兄索賠7100億
情人節當天,年滿七旬的“韓國首富”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因涉嫌“私吞遺產”被其81歲的兄長李孟熙指控告上法庭。
李孟熙稱,其父親李秉喆生前曾以他人名義信托部分財產,在父親去世后,繼承人應該根據法定繼承份額分割遺產。但李健熙未通知其他繼承人,擅自將遺產變更到他個人名下。李孟熙以此為由起訴李健熙,要求提供相當于繼承份額的股份,約相當于7100億韓元(6.3億美元)。
留聲機
“家族企業常在第一代領導人退下火線時出問題,主要是因為沒有區分擁有權和管理權,妄圖兩者混在一起。因此,主要責任在父輩,而傳承的四個關鍵包括:1.明晰產權;2.明確戰略目標;3.考察接班人的事業心;4.要傳承精神、文化價值和社會使命感。”
——匹克許景南在談到家族企業的傳承時這樣表示。
要擺脫“有品類無品牌”的現狀:1.從紅茶入手,成功后做綠茶:綠茶品類多,直接做會湮沒;2.別圍繞特定產地:做“混合型”品牌,借鑒意大利咖啡經驗;3.相對高價,別做低價品牌;4.瞄準高端飯店和酒店:現在這里都泡立頓,對外國人“毫無意義”。
——在春茶上市之際,“定位之父” 艾·里斯針對中國茶提出了幾點建議。
中國哪個階層消費增長最迅猛?1.普通消費者市場持續快速增長,諸如百勝和麥當勞業務增長加速;2.核心中產市場增長不如普通消費市場:如百麗國際成長速度不如達芙妮國際;3.入門級奢侈品消費市場具有吸引力,普拉達和Buberry增勢優于蒂芙尼;4.高端奢侈品消費者更習慣港澳和海外消費。
——來自高盛高華報告。
近幾年海航進入瘋狂擴張階段。企業短貸長投,一旦失誤將死無葬身之地,德隆就是如此!海航的定向增發80億中60億用來還銀行貸款,增發后大新華航空股份將大幅稀釋。大股東不惜損人不利人地增發,如果一定問為什么,就兩個字,還債!
——資深媒體人水皮開始質疑海航模式。
拒絕激光視力矯正術?臺灣眼科重量級人物蔡瑞芳日前宣布,激光視力矯正手術后遺癥嚴重:患者數年后,視力會急劇下降并有其他并發癥。蔡宣布停做這種手術,“不讓傷害擴大”。
——對于不少以此賺錢的企業而言,這是不小的打擊。如國內創業板上市的愛爾眼科,激光視力手術正是其主營業務之一。
名人微博
@王石:
2月16日從網絡上獲悉質疑安信地板產品的甲醛(有毒)含量嚴重超標文章。當即啟動緊急調查程序,并對已采購尚未安裝施工的該品牌地板進行封存;之前使用產品情況全面向公眾披露,直至事件完全解決。一旦發現產品問題,萬科將承擔全部責任,維護消費者權益。即使1%差錯,對消費者就是100%。
@潘石屹:
收房產稅的風聲越來越緊,小產權房和違法建筑收嗎?如果不收,老實人、守法的人總吃虧。如果收,違法的房子不就合法了嘛。據說這兩類房子量很大。
@雷軍:
手機行業水很深,過去十多年死了好幾批公司,這次智能手機轉型估計還得再死一批。不過,手機行業,沒有餓死的,全是撐死的!(一個同行老大講的)。
@馮侖:
民營企業最令人可惜的死法就是被制度給絞殺死。中國過去百年,社會制度變了至少四次。從辛亥革命開始,每次轉型,都對私人經濟、民營企業重新定位,甚至完全剝奪,民營企業都活不過20年。所以,民營企業更多是被制度的摩擦和轉型,以及戰亂絞死的。
@史玉柱:
企業家不愿投資實體經濟,原因之一: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行政法規。上一個實體項目,要敲幾十個公章,面對幾千條“嚴禁”,幾百條“處罰”。如果嚴格執法,實體企業家全要在監獄里過年。不能全抓,就出現了選擇性執法。去年才取消的投機倒把罰款條例,能把一半的民間資本罰為財政收入。慶幸我退休啦!
@嚴介和:
人人都在討論什么叫管理?很多人都說了一大堆正確的廢話,而優秀的都是簡單的,管理,就是三句話:“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牢記這3句話,這樣管理企業,才是真正的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