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前金融、房地產行業形勢尚不明朗的今天,很多企業面臨著轉型的陣痛,老板們想要適應這種變化,穩住自己辛苦打拼出來的事業,就需要“破舊”!
對他們來說,學了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用了多少。
從現在遍地開花的培訓機構就可以看出,企業學習的欲望有多強。這些培訓課程動輒上萬的要價,仍然使眾多企業趨之若鶩。
這也許就是培訓機構能夠贏得企業家“芳心”的原因。在金融、房地產行業形勢尚不明朗的今天,很多企業面臨著轉型的陣痛,老板們想要適應這種變化,穩住自己辛苦打拼出來的事業,就需要“破舊”,保證自己和企業的理念最新,并且實用,易用。一位企業老總對我們說:“要想成為行業領頭羊,必須另辟蹊徑!”
按照目前的培訓內容,分為“心靈成長類”、“專業素質類”和“職業素質培養類”三種。第一類大部分由企業的“一把手”學習,提升自己的工作狀態,以便能夠帶領企業走向更高的高度。對眼界和高度是一種提高,有助于老板對企業進行戰略制定。
后兩者主要以企業中高層以及基層人員學習,針對職位的專業性培訓能夠使職員的職業素養進一步提高,從而能夠適應多變的職場環境和更新的辦公方式。如針對財務人員的賬目培訓,針對售房部人員的接待禮儀培訓等。
第二類課程更容易,效果立竿見影,比較容易快速運用到企業中,轉化為生產力。
更多老板樂意參加“領導力”“管理風暴”之類的課程,在自身提高的同時,他們還要求員工能夠和自己的想法和高度一致,產生共振效應,使自己的戰略意圖能夠快速得以實施,這就需要進行全員培訓。
雖然這樣能夠更快地達到效果,但卻需要耗費大量的經費和時間。更多“聰明”的老板開始注重企業的“內訓”。
“一人培訓,全員受益”的概念被提出來,員工學到知識之后,由他向全體人員進行授課,不僅能夠省去很多外聘老師的經費,且在每周抽出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很多老板已經成為企業的“總導師”。
培訓只是過程,培養全企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能夠將學習的內容落實到工作中去,最終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才是最終目的。
學了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用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