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24日,順利完成手控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向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7000米新紀錄的3位潛航員表示祝賀和問候。當天,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站成功手動對接,載人“蛟龍”號深海潛水器也創造了中國最大下潛深度的紀錄。
24日,三名神九航天員在經過一周的飛行后迎來了此次太空任務的真正考驗。
神舟九號飛船再次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接近,由航天員駕駛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對接,這一操作由43歲的航天員劉旺實施,他通過手柄控制飛船的姿態、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號從140米外向天宮一號緩緩接近,最終成功捕獲天宮一號。我國首次空間手控交會對接試驗成功。
至此,在美國、俄羅斯成功進行空間交會對接試驗40多年之后,中國也掌握了完整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具備了以不同對接方式向在軌航天器進行人員輸送和物資補給的能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20年以來,先后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艙活動和交會對接三大基本技術,擁有了建設空間站的技術實力。
就在同一天,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域成功創造了載人深潛新的歷史記錄,首次突破7000米,最深達到7020米海底。這意味著“蛟龍”號已經成為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理論上已經可以在世界上99.8%的海域里自由行動。
“蛟龍”號在7020米的海底作業了近3個小時,開展了照相、攝像、采集海底水樣、布放“蛟龍”號第49次載人深潛標志物等深海試驗。
“蛟龍”號具有針對作業目標穩定的懸停定位能力,具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測能力,可以高速傳輸圖象和語音,可在特殊的海洋環境或海底地質條件下完成保壓取樣和潛鉆取芯等復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