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臘政府迫切需要有債務償還能力的友邦。因此,為了解決債務危機,希臘政府一直都在尋求中國政府的幫助。然而,中國的投資者們為了確保從中獲利而設定了苛刻的條件。很多希臘人懷疑,這樣的投資從長久來看是否對希臘有益。
24年前,碼頭工人尼克斯·喬吉歐(Nikos Georgiou)開始在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口卸貨。如今,這所現代化港口在年景好的時候,能處理超過150萬個集裝箱,有力地證明了這個在經濟上遭受重創的國家仍然可以恢復過來。但是希臘國內卻幾乎沒有出現任何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的情緒,至少在比雷埃夫斯港的工人們沒有。
在過去的17個月間,中國一直都是比雷埃夫斯港口發號施令的領導者。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是中國的一家國有企業,它獲得了這個港口35年的管理權,到期之后可再續約5年。為此,希臘可獲得34億歐元(46億美元)的回報,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希臘解決債務危機。而且,這也是一個好兆頭,預示著希臘在未來會獲得來自亞洲的經濟支持。但是,喬吉歐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說:“如今希臘情況就像是最黑暗的中世紀一樣。”
喬吉歐今年46歲,如今是比雷埃夫斯港碼頭工人聯盟的主席,這個聯盟一直頗具影響力。他認為,這次交易對于所有的港口工人來說,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據喬吉歐說,250名碼頭工人(占工人總數的六分之一)已經被解雇或者被迫提早退休。另外,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并未按照現行120歐元每天的價格雇傭熟練工,而是按每天40至50歐元的價格雇傭新手,并且沒有支付夜晚或者周末的加班費,也沒有任何的就業保障。喬吉歐說:“中國企業付給工人的工資特別低——如果不這樣的話,它們就不會有競爭力。與此同時,我們希臘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喬吉歐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社會主義運動黨一員的希臘總理希奧爾希奧斯·帕潘德里歐(Giorgios Papandreou)與中國達成了協議,而希奧爾希奧斯·帕潘德里歐的政府已經倒臺了。中國作為新興的大國,外匯儲備達到3.2萬億美元。中國正準備在即將到來的希臘國企私有化的過程中撿個大便宜。
中國:最高競價者
舉例子來說,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正欲收購比雷埃夫斯港務局(Piraeus port authority)23.1%的股權;中國也是雅典國際機場(Athens International Airport)股票認購交易的最高競價者——到2026年德國建筑業巨頭豪赫蒂夫公司(Hochtief)將擁有這家機場40%的股份。總理辦公室的官員說,中方不僅提出了最高報價,還設定了最苛刻的條件。目前正在討論的是該機場2026年到2046年的特許經營權合約,對此希臘政府的報價是5億歐元。
中方在比雷埃夫斯港附近收購了一套貨船轉火車的轉運設備以及一家包裝中心,此外,中國買家對于希臘其它港口,如Timbaki附近一家以及南克里特島附近一家,也都很感興趣。在希臘第二大港口城市塞薩洛尼基,由于民眾的強烈抗議,由三位中國競標人參與的集裝箱港口交易被臨時中止。
希臘的政治家們對中國的投資則沒那么緊張,他們認為這是解決希臘財政問題的一個潛在方案。議員伊娃·凱莉(Eva Kaili)是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Panhellenic Socialist Movement,簡稱PASOK)中的一員。她希望中方最終能在塞薩洛尼基取得成功,她說:“我們不應該懼怕投資者。”
希臘前國務大臣卡利斯·巴布基斯(Charis Pampoukis)也認為,中國在比雷埃夫斯集裝箱港的投資是“中國在希臘的旗艦級投資項目”。他希望“中國政府能夠繼續鼓勵國內企業投資希臘。”
去年夏天,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在雅典告訴帕潘德里歐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對此,帕潘德里歐感到十分興奮,并且立即讓希臘官員與中國簽訂了二十幾份初步協議。希臘各大報紙也為此歡呼喝彩,稱“中國來了!”
打開歐洲的鑰匙
對于中希兩國來說,這似乎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希臘政府將獲得資金填補財政漏洞,而中國政府則會在西方增添新的合作伙伴,得到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這是中國政府一直期望的。
只不過,迄今為止中國的援助到底帶著多少誠意,仍然不甚明朗。已經簽訂的協議究竟會不會落到實處?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像中國政府到底購買了多少希臘債券一樣模糊不清。溫家寶總理數次宣布已經購買了希臘債券,但是沒有明確的信息顯示中方購買的債券數目,以及中方在希臘的投資總額。
在雅典的一位中國外交家說:“我們正在購買并且已經持有了希臘的政府債券。而且我們希望購買更多。”而當被問到具體的數字時,這位外交家微笑著一言未發。
專家認為,中國貨幣儲備中有70%仍然投資在美國國債上,只有大約25%的貨幣儲備用來購買歐元區國家的債券,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投資在了低風險的德國債券上。專家估計,中國政府花在希臘和葡萄牙這些國家債券上的外匯也就只有幾億歐元左右。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IC)是一家國有企業,專門負責對海外國家進行投資。今年九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華盛頓舉行了會議。在非正式會議期間,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高西慶(Gao Xiqing) 說:“我們不是白衣騎士,我們必須先拯救自己。”
招商銀行是半國有化的企業,行長馬蔚華(Ma Weihua) 在中國大連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說:“聰明人都不會投資這樣的債券,我們不能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他人。”
向資產階級對手學習
馬蔚華所說的利益是什么呢?當中國企業的老板們開始利用歐洲債務危機進行戰略投資時,答案很快就浮出水面。這正是中國從資產階級敵人那學來的伎倆。
比如,中國政府與希臘政府簽署了一項開發基金協議。協議中,中方承諾向希方船主提供40億歐元的貸款,條件是希方要在中國的造船廠制造新船。希臘-中國商會的主席康斯坦丁·雅尼迪斯(Constantine Yannidis)幾乎用辯解的口吻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出于同情來幫助我們。”
“我們希臘人唯一擁有的就是太陽”
2011年6月份,中國的國有企業東方能源集團與希臘的合作伙伴DTS簽訂了在太陽能發電廠以及風力渦輪機上的“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這筆生意的價值超過了20億美元。
DTS董事長瓦斯里斯·德利特薩斯(Vasilis Dritsas)解釋道:“我們希臘人唯一擁有的就是太陽,有錢的是中國人。”同樣地,這項交易也附有苛刻的條件。
DTS將會向中國提供一項專利技術,這項技術能夠根據太陽的位置,自動調整太陽能電池板的角度來優化日照的接收。此外成千上萬將會用于希臘光伏電站中的太陽能電池板,也必須從中國的生產商購買。但是,誰來購買呢?錢又從哪里來呢?德利特薩斯說:“我們還沒有見到錢。”
希臘將部分希望寄托在了未來替代能源(最為顯著的是太陽能技術)帶來的經濟發展上。天華陽光集團(Sky Solar Group)是一家中國企業,它一直在開發替代能源發電站,并且試圖獲得194項太陽能項目(每一個這樣的太陽能項目能發電500千瓦)的施工許可證,總投資大約是2.5億歐元。然而,中國再一次確保了這一交易是符合其利益的。在所有的附帶條件中,系統與技術必須從中國購買是其中最有力的一條。
中國投資:弊大于利
佐治奧斯·阿吉提斯(Georgios Argitis)是雅典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與那些不顧一切的希臘政客們不同,他認為中國的投資對希臘來說弊大于利。他警告說:“中國規模龐大且富有競爭力的企業將會摧毀希臘本就脆弱的生產基地。歐洲社會必須回答這樣一個地理政治學的問題,那就是未來中國應該在這個古老的大陸上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希臘對外援的需求似乎大于對自我保護的需求。天華陽光集團歐洲西南區域的負責經理張蓉暉(Zhang Ronghui)說:“中國錢包滿滿,比歐洲人更有競爭力,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如果中國要對希臘展開投資攻勢,張蓉暉這位興奮的工程師將會是最佳發言人。她出生在北京,在希臘求學,如今是計算機科學家兼教育家。她在希臘已經生活了16年,對亞洲人以及希臘人的心態都比較了解。她很有禮貌并且態度堅定地說道:“我們并不認為希臘會破產,歐洲的伙伴們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萬一真的破產了呢?對此,張蓉暉說:“那我們也會是最后一批破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