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時咳一下,減輕疼痛
近日,美國“健康日”網站撰文指出,一項針對0一12歲兒童打針的研究表明,在給孩子打針時,采用一些小方法可以減輕他們的痛苦。
轉移注意力:常見的方法有,讓孩子玩新的玩具、指墻上的照片讓孩子辨認,或讓孩子背誦字母表、吹泡泡等。
咳一下:研究表明,讓孩子在打針的時候咳一下,可以明顯減輕4~5歲和11~12歲兩個年齡段孩子的痛感。有的醫生還會讓孩子在打針時吹一只小風車,緩解疼痛非常有效。
吃糖:在打針前給孩子吃點糖能減輕打針帶來的疼痛感。
看卡通片:美國佐治亞大學的一項實驗表明,在打針時,如果護士打開電視,播放卡通節目,無論節目內容是什么,都會減輕孩子的壓力。
抹藥膏:皮膚局部麻醉膏可以減輕打針的痛苦。使用能給皮膚局部降溫的甲烷噴霧也有同樣的效果。
備個奶嘴:對那些習慣使用安慰奶嘴的孩子,在打針之前、當時或之后,家長讓他嘬一嘬橡皮奶嘴,會讓孩子覺得好過一些。如果在奶嘴上抹一點糖水,效果會更好。
過度早教會阻礙孩子其他技能發展
心理學家發現,接受早期教育時過于緊張的兒童,一般在小學四年級時學習成績開始下降,逐漸失去以前的優勢。過于緊張的幼兒早期教育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會阻礙孩子其他技能的發展。
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切知道各種知識信息是怎樣進入兒童大腦的,但是有一點兒可以肯定,那就是當兒童心情不愉快時,記憶的大門是不可能打開的。父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用提示卡片來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這一小時里他就什么也沒有學到。
失去早期教育機會的父母,只要堅持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仔細而得當的引導,同樣可以趕上那些受過早期教育的兒童。重要的不是單純教孩子什么東西,而是使他們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件有趣的事情。
頂頂嘴腦瓜靈
聽話、乖巧是很多人心目中好孩子的特征。然而,“每日醫學”網站的一項最新報道卻不這樣認為。研究人員發現,愛斗嘴的孩子可能腦瓜更靈活,未來的發展也更加多樣化。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選取了157名來自不同文化和社會經濟背景的青少年,平均年齡為13歲。他們對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與母親發生爭論的情況進行了觀察、錄音和分析。3年后,研究者驚訝地發現,與性格溫和的孩子相比,那些在與母親爭論時表現得相當自信、并善于用合理的想法支持自己觀點的青少年,排解負面壓力的能力更強、意志力更堅定,對煙酒等不良誘惑抵制的能力也提高了40%。
這項發表在《兒童發展期刊》雜志上的新研究解釋說,適當與父母發生口角,相當于提供了與他人討論、談判問題的“實地演練”,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更愿意開動腦筋想問題、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一過程,有助于培養孩子日后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但是,研究人員特別提醒,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鼓勵孩子和他人對著干,而一定要講道理,對于吵鬧、威脅、告狀等不良方式,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和懲罰。
香水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
芳香劑對大腦的影響很大。香水和其他芳香劑中富含的沉香醇成分可誘發情緒低沉、沮喪,甚至誘發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統疾病等。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兒童比成年人更易受芳香劑影響!如果女性長期使用香水,會使香水的化學成分在體內積累,哺乳期時就會通過奶水損害嬰兒健康。另外,家長經常噴灑香水還會毒化孩子所呼吸的空氣,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活動過度,嚴重的甚至會誘發驚厥、發育遲緩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