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看小孩方面,很多老人有“小孩不怕熱、夏天要捂著過”的觀念。資深母嬰生活護理員徐公英介紹,“小孩捂六月”的做法,容易讓嬰幼兒起痱子,是不可取的。
夏季孩子不能捂睡
一歲半的小常樂(化名)是徐公英護理的一個孩子。早上徐公英去護理孩子時,發現他頭部出現了很多痱子。徐公英說,她一看就知道是熱痱子。孩子的母親說孩子的姥姥認為小孩子都不怕熱,說“小孩要捂六月”,不得凍著,所以睡覺的時候給孩子蓋得比較多。“夏季天氣潮濕,溫度高,如果蓋得太多,孩子很容易就會起痱子。一般孩子睡覺的時候只要蓋上肚子、不著涼就行了。”這個季節,孩子在玩耍之后,往往會出很多汗,也是很容易出痱子的。
徐公英說,很多產婦認為,坐月子期間不能見風,這也是不科學的,正確的做法是經常開一下門窗,來改善房間內的空氣。“只要能夠保證不是穿堂風,經常開窗通風對產婦和孩子都是有好處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切不可包裹得嚴嚴實實。”不宜在嬰幼兒的房間內使用空調,不過可以打開客廳里的空調,適當換換各個房間的空氣。
孫先生介紹,自己一歲的女兒睡覺時經常踢被子,為防止孩子睡覺時凍著,他們都是給孩子穿厚一點的衣服睡覺。而徐公英介紹,夏季溫度高,嬰幼兒最好穿小褲衩、小背心睡覺,這樣他們睡得也比較舒服、安穩。
謹防嬰幼兒患皮膚病
“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天氣不錯,鄭先生夫婦帶著半歲的女兒去海邊玩。晚上給孩子洗澡的時候,他們發現其頸部有幾塊小紅斑,第二天去醫院檢查后大夫說是被曬傷的。“也就在海邊待了半個小時,沒想到曬傷了。”鄭先生說。調查中記者發現,孩子夏季被曬傷的還真不少,起痱子的就更多了。
據介紹,小孩子在夏季患皮膚病的概率非常大。由于氣溫高、濕度大,孩子很容易出汗過多,如果汗液不能及時蒸發,致使汗孔堵塞,汗液淤積就會引起小米粒大小的痱子。“這時可以用熱水浸濕毛巾,盡量熱一些,敷在孩子起痱子之處,毛巾涼了再換熱的,隔兩小時左右敷一次,很快就能見效。也可以擦拭痱子粉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室內通風,給睡著的孩子換一下睡姿。”徐公英說,曬傷一般是在接受刺激性較強的光線照射4個小時左右才出現的紅斑,嚴重的可以形成水皰,所以一定不要讓嬰幼兒在強烈陽光下暴曬。
夏季嬰幼兒的衣著也是有講究的,以寬松、通風透涼為佳,衣料宜選擇柔軟的棉、綢、絲等便于吸汗散熱的材料。“在孩子的衣著上注意一下,也可以有效預防小孩子起痱子,讓寶寶健康度夏。”
嬰兒曬太陽,時間有講究
有些老人。怕嬰兒被曬黑,所以就很少或者從來不讓一兩個月大的嬰兒曬太陽。徐公英介紹,在自己幾年的護理當中,經常能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一個不滿月的孩子,他的奶奶從來不讓孫子曬太陽,說是小孩子不能曬黑。其實,小孩子曬曬太陽,對他們的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不過徐公英介紹,因為夏季陽光比較強烈,所以嬰兒在曬太陽的時候一定要講究方法,不然也容易造成傷害。
市民家中有條件的,可以適當隔著玻璃讓嬰兒曬曬太陽。徐公英介紹,夏季給嬰兒曬太陽一定要選擇好時間,最好是在早上八九點鐘,下午四五點鐘,其他時間要么陽光太強,要么不能起到曬太陽的最佳效果。“新生兒(0~28天)每天可以曬20分鐘左右。嬰兒(1個月到半歲之間)每天可以適當延長到兩個小時左右,但是要注意,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嬰兒的眼睛,可以曬曬手、腳、腿、背等部位。當嬰兒睡著之后,可以讓他戴上帽子遮住眼睛,曬曬太陽。”
護理小寶寶父親也要學
張先生的女兒已經快一歲了,據他介紹,當初女兒剛出生時,由于沒有護理小孩的經驗,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學,費了不少工夫。“開始抱女兒的時候,都覺得不對勁,胳膊累得疼,動作僵硬不說,女兒也哭著不讓抱。”徐公英介紹,通常抱孩子的手法有環抱式和手托式,以3個月左右的孩子為例,每次時間以10分鐘為宜,“抱姿不對,大人緊張,孩子也會感覺不舒服”。
協助妻子給孩子洗澡,也是爸爸們的一門必修課。徐公英介紹,由于嬰兒的皮很薄,所以給嬰兒洗澡的時候不能用刺激性強的沐浴露等洗化產品,平時用清水即可,隔三差五可以使用一些柔和性的產品,水溫控制在三十七八攝氏度、室溫在二十七八攝氏度為宜。“要給孩子準備專用的澡盆,洗澡前準備好嬰兒衣服、棉棒等物品。洗澡時,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小手指按住嬰兒兩耳,防止進水,然后用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屁股讓其輕輕入水,時間控制在5~10分鐘。結束后用棉球吸出嬰兒耳朵中的水,肚臍眼處則要仔細消毒,然后可以給孩子適當喂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