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漫長的經濟危機在歐洲大陸蔓延,政治動蕩也不斷加劇,針對政府削減預算以及生活水平下降,羅馬尼亞人此前已在全國范圍爆發了一系列暴力抗議。迫于壓力,羅馬尼亞總理博克于2月6日宣布辭職,成為今年第一位辭職的歐盟成員國總理。和去年遭遇歐債危機侵襲的愛爾蘭、葡萄牙、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一樣,羅馬尼亞實現了政府的和平更迭。
同樣擁有民主制度(雖然不那么健全)的馬爾代夫就沒那么幸運了,在該國持續三周的抗議活動演變成警察嘩變后,其首位民選總統納希德于2月7日辭職。時任副總統的瓦希德隨后接替總統職務。第二天,馬爾代夫仿佛又回到過去:防暴警察和士兵發射催淚彈,并毆打前總統的支持者。瓦希德原本計劃組成全國聯合政府,然后在2013年底進行大選,這個建議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但納希德不承認瓦希德的合法地位,認為聯合政府形同“虛設”并拒絕加入。從威權到民主,馬爾代夫花了30年時間,如今是否又要回到原點?
沒有治國壓力,也沒有政治對手,德國最年輕總統武爾夫卻于2月17日被迫辭職。導火索就是他威脅媒體,阻止刊發他私人房貸的報道。在辭職聲明中武爾夫表示,德國需要一位擁有廣大民眾信任、強有力地去應對國內和國際挑戰的總統,現在自己已經無法繼續如此履行職責,因此辭去總統一職。德國《明鏡》周刊網站有些“幸災樂禍”:武爾夫辭職是正確的決定,因為他沒有起到典范的作用。不過,這也警醒了其繼任者。總理默克爾已別無選擇,只能與反對派一同推出總統候選人。
歷史雖然由人民群眾創造,但只許強者在上面簽名。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西方國家開始制定規則,非西方國家被迫執行規則。在西方諸國看來,眼下最該辭職的顯然是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盡管阿薩德向俄羅斯外長作出“實施改革以結束國內沖突”的承諾,但法國外長朱佩依然認為這是一種“操作”,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議會接受質詢時也表示,對這次會談結果“不抱信心”。2月16日,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有關敘利亞問題決議。該決議主要是對阿盟提出的有關解決敘利亞危機的倡議表示支持,同時對敘利亞政府鎮壓反對派的行動表示譴責。決議還向敘利亞政府提出5點要求: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動;釋放所有近期被拘禁的人士;從敘利亞城鎮撤出所有政府軍;保障和平示威的自由;確保阿盟和國際媒體人士自由進入敘利亞。
其實更讓西方頭疼的是敘利亞附近的伊朗。伊朗革命衛隊陸軍2月19日起舉行代號為“黎明”的軍事演習,海軍的艦艇也在這天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海域。這是伊朗自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以來海軍艦只第二次通過蘇伊士運河。伊朗海軍司令薩亞里稱,此舉是向該地區的國家顯示伊朗的“威力”。此前一周,該國宣布成功提煉出“首批”純度為20%的濃縮鈾,并有能力在納坦茲核設施中提煉出更高純度的濃縮鈾。伊朗的核研發,已經成為西方揮之不去的噩夢。
作為全球鈾的第二大出口國,加拿大此前在美國的壓力下施行了20年的鈾禁運。最近加拿大總理哈珀的網站發布消息,決定向中國提供濃縮鈾。這被視為哈珀訪華的重要成果。加拿大拒絕遏制中國,打算今后獲得的已不是政治分紅,而是鈾利分紅。人們看到這條消息時,正值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
2月13號下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抵達華盛頓,開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此次出訪美國,是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之前最重要的外事訪問。27年前,習近平第一次訪美時,他帶給接待他的德沃夏克夫婦一瓶白酒;討論的話題是瘦肉型豬和紅薯苗。此次,習近平帶到美國的是6個商貿團,而討論的話題從地區安全到貿易糾紛,從匯率、人權到南海問題、知識產權等等,不一而足。外交上,雙方就包括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計劃達成一致;經濟上,與習近平同期訪美的中國投資貿易訪問團和6個分團共計采購美國大約271億美元的產品。此外,雙方還達成加強中美經濟關系的具體成果20條,其中包括美國采取實際行動放寬對華民用高科技出口限制,以及美國在干預地緣政治時承認中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利益。
2月17日,即將結束訪美行程的習近平在洛杉磯觀看了一場NBA籃球比賽,賽后還獲贈了印有自己名字的湖人隊1號球衣。就在習近平訪美期間,紅遍NBA的華裔后衛林書豪成了紐約的傳奇明星。來自哈佛大學的林書豪,從默默無聞的板凳球員,僅用幾天時間就一躍成為美國的大明星,他既打出了自己的名氣,還幫助紐約尼克斯隊取得7連勝的佳績。這奇跡般的表現,不僅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同樣吸引了美國最高領導人的關注。白宮發言人卡尼在空軍一號上接受采訪時稱,林書豪的勵志故事已經引起了總統的注意,奧巴馬已經成為林書豪的“狂熱球迷”。
林書豪雖沒像大多數哈佛大學的同學一樣,西裝筆挺地進入華爾街,可要說創造商業價值,卻不比任何校友遜色。自林書豪首發出場后僅一周的時間,尼克斯隊母公司MSG股價已飆升11.36%,官方球衣銷售增30倍,票價上漲27%。怪不得有人說,哈佛培養出一個林書豪比培養個總統還難。
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開幕,但奧巴馬好像一點都不著急,他想搞清對手再“出牌”。路透社援引美國總統奧巴馬顧問們的消息稱,奧巴馬可能會在確認誰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后才選擇新的競選連任廣告,以取代2008年的口號“我們相信變革”。奧巴馬目前的競選海報上只是簡單地寫著“奧巴馬2012”,奧巴馬競選陣營最近嘗試的口號包括“贏得未來”等。
要想在美國“贏得未來”,“墮胎問題”必須要處理好。可是奧巴馬政府近日宣布的一項新政策給他惹了麻煩,該政策要求所有非營利機構自2013年開始必須將女性職員的節育費用納入醫療計劃,宗教組織下屬的醫院、學校等也不能例外。節育和墮胎在美國是敏感話題,這項新醫療政策立即引起宗教團體和共和黨的強烈不滿。為不致使選舉年節外生枝,奧巴馬只好作出妥協,宣布將不強制宗教組織下屬機構為雇員提供節育費用。
美國總統大選要到11月份才開始,俄羅斯2012年總統大選馬上就要開始了。現任總理普京已經在莫斯科街頭打出了總統競選的廣告詞:“一起走向偉大的俄羅斯!”普京的競選廣告牌上只有口號沒有照片,這個可以理解,哪個俄羅斯人不知道他的模樣呢?總統參選人普羅霍羅夫打出的廣告像是要征婚,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他符合“高帥富”標準(這位前首富身高2.06米)。出人意料的是,俄共的參選人久加諾夫的廣告很規矩,政壇怪杰日里諾夫斯基貌似連廣告都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