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歌日益邊緣化的今天,讀詩似乎被人當作一個笑話,人們熱愛心靈雞湯似的句子更勝過詩歌。還好,還有辛波斯卡讓我們可以將詩歌讀下去。如果你不知道辛波斯卡是誰,但你一定知道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記得同名電影的插曲《遇見》。“他們彼此深信,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他們素未謀面,所以他們確定彼此并無任何瓜葛。”電影里的臺詞就是出自辛波斯卡筆下的《一見鐘情》。“紅藍白三部曲”導演基耶洛夫斯基原本想將偶然看到的辛波斯卡詩集帶給好友,但是,“我看到了《一見鐘情》,它所表達的意念和《紅》這部電影十分相近,于是我決定留下這本詩集。”
辛波斯卡,波蘭女詩人,199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此前一年愛爾蘭詩人席默思·希尼剛剛獲獎,當年被提名的文學獎候選人有小說家拉什迪、薩拉馬戈、奈保爾和漢語詩人北島。她的當選實在出人意料。在《萬物靜默如謎》出版之前,中國大陸關于辛波斯卡的作品只有兩個版本,一個是2000年林洪亮翻譯出版的《呼喚雪人》,另一個是2003年張振輝翻譯出版的《詩人與世界》。兩個版本都是翻譯自波蘭語,后者是辛波斯卡親自編選的詩集。《萬物靜默如謎》的譯者是臺灣詩人陳黎和張芬齡夫婦,從英文轉譯過來,全書內容在1998年臺灣桂冠圖書出版的《辛波絲卡詩選》基礎上再增加了15首經典詩作。由于陳黎本身就是詩人,因此這個版本的譯文是三者中間最貼切原作精髓的,語言也最為優美有力。2012年2月1日,辛波斯卡在波蘭克拉科夫家中去世,該書也算是對詩人的一種致敬。
辛波斯卡在波蘭有很高的知名度,1976年她的詩集《巨大的數目》出版,第一版1萬冊一周內就銷售一空,而當時波蘭總人口才三四千萬。她的詩歌之所以能打動人,在于她往往能自日常生活中汲取喜悅,以簡單的語言傳遞深刻的思想,以小博大、舉重若輕。在她看來,沒有什么主題是“不富詩意”的,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可以入詩的。她寫甲蟲、石頭、動物、植物、沙粒、天空;她寫安眠藥、履歷表、衣服;她寫電影、畫作、劇場;她寫戰爭、葬禮、色情文學、新聞報導;她也寫夢境、仇恨、定時炸彈、恐怖分子。她用細節來感嘆命運的同時,讓我們看到了溫暖,觸動了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
“你還只是一位年輕人/你真的該設法平靜下來/誰說/一定得勇敢地面對人生·/把你的深淵交給我——我將用柔軟的睡眠標明它/你將會感激/能夠四足落地。/把你的靈魂賣給我/沒有其他的買主會出現/沒有其他的惡魔會存在。”
白日做夢有理
作者:[美]詹姆斯·瑟伯
譯者:孫仲旭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頁數:392
無非求碗熱湯喝
作者:張佳瑋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頁數:329
知日·鐵道
主編:蘇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頁數: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