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化和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水平是城市現代化和文明的標志,是城市形象構成的重要內容。環境衛生標準化是標準化的一個分支,而標準化是衡量國家/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軟指標,其既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制約,也受政治、經濟與法律體系的影響,水平高低與市場經濟發達程度成正比。
縱觀全球,當今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標準化工作也處于領先地位,世界標準的話語權主要還是集中在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德、英三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經濟實力超群,創新能力一流,標準體系獨一無二;德國工業基礎雄厚,文化嚴謹務實,政治經濟技術實力世界領先,作為“世界出口冠軍”和技術出口大國,標準在德國的經濟和政治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英國作為老牌的工業化國家,標準化起步早,經驗豐富,目前廣為流傳的管理標準體系(ISO 9000)、環境管理體系(ISO 14000)均起源于英國,標準化對英國經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日本作為最發達的亞洲國家,其學習能力一流,二次創新能力很強,在標準化的方面不僅擁有發達的標準體系,還擁有健全的標準法律體系。
在面臨飛速上升的標準化需求時,能力和需求間的差距容易導致標準化工作的簡單化、表面化,而深入、準確地研究發達國家標準化工作的發展路徑,始終是后發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捷徑。
一、環衛領域國際標準化現狀
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還沒有設立專門從事環衛類標準研制的技術委員會(TC)。在ISO的214個TC中,工作內容涉及環衛的TC有4個,共研制了6件相應的標準,其中2件為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指南;4件為環衛設備、設施方面的標準,包括除雪機1件、填埋壓實機1件,以及廢棄物和污水排放管道系統2件。由此可見,目前環衛領域國際標準數量極少,只有區區6件標準,這對擁有1.7萬件國際標準的ISO而言,幾乎可以忽略,反映出國際層面對于制定統一的環衛標準需求較低的現狀。
二、美英德日環衛標準化現狀
(一)美國與環衛相關的標準和法規共59件
美國的環衛工作隸屬于環保,與環衛相關的聯邦法規(CFR)主要有18件;與環衛有關的國家標準有8件,由ANSI(美國國家標準學會)下屬Z 245技術委員會制定的系列標準;ASTM(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設有“廢棄物管理技術委員會”(D34),其研制的119件標準中有33件屬環衛標準。這共計59件標準和法規中,2件涉及垃圾分類,16件涉及垃圾處理,8件涉及環衛設備設施,13件涉及垃圾衍生燃料(RDF),還有20件涉及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其中,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相關標準占全部標準的33.9%,垃圾處理相關標準和垃圾衍生燃料相關標準分別占全部標準的27.1%和22.0%。
(二)英國與環衛直接相關的標準和法規共77件
英國標準協會(BSI)研制的與環衛直接相關的標準約有77件,其中,有66件是直接采用歐洲標準(BS EN),這些標準的研制主要分散在12個技術委員會(TC)或分技術委員會(SC)。
在這77件標準中,2件涉及環衛管理,1件涉及垃圾分類,26件涉及環衛設備設施(包括廢棄物箱和垃圾車等),14件涉及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31件涉及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還有3件涉及垃圾處理。其中,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相關標準占全部標準的40.2%,環衛設備設施相關標準和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相關標準占全部標準的33.8%和18.2 %。
(三)德國與環衛直接相關的標準和法規共90件
德國標準協會(DIN)研制的與環衛直接相關的標準有90件,有63件是直接采用歐洲標準(DIN EN),標準的研制主要分散在12個技術委員會(TC)或分技術委員會(SC);德國工程師協會(VDI)制定的與環衛直接相關的標準有3件。
在這93件標準中,5件涉及環衛管理,1件涉及垃圾分類,41件涉及環衛設備設施(包括廢棄物箱和垃圾車等),13件涉及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28件涉及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4件涉及垃圾處理,還有1件涉及公共衛生間。其中,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相關標準占全部標準的44.1%,環衛設備設施相關標準和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相關標準分別占全部標準的30.1%和14.0%。
(四)日本有效的環衛標準有37件
日本在環衛管理方面,既有相關的標準,也有多部法律法規,目前現行有效的環衛標準有37件,全部由日本工業標準委員會(JISC)研制。這37件標準中,2件涉及垃圾分類,7件涉及環衛設備設施,3件涉及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13件涉及垃圾衍生燃料(RDF),8件涉及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還有4件涉及公共衛生間。其中,垃圾衍生燃料(RDF)相關標準占全部標準的35.1%,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相關標準和環衛設備設施相關標準分別占全部標準的21.6%和18.9%。
法律法規管理是日本環衛管理的另一手段,由環境省和經產省聯合制定、推進,包括三個層次:一部基本法,即《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兩部綜合性法律,分別為《廢棄物處理法》和《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六部專門法,即《容器和包裝物的分類收集與循環利用法》、《廢家用電器再生利用法》、《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食品廢棄物再生利用法》、《報廢汽車再生利用法》和《綠色采購法》。
三、環衛領域國際標準化趨勢分析
從對ISO和美英德日四國標準機構檢索的整個結果來看,環衛領域總計206件國外標準(若德國和英國同時引用同一件歐洲標準,則只計為一件),其中8件涉及環衛管理,5件涉及垃圾分類,67件涉及環衛設備設施(包括廢棄物箱和垃圾車等),19件涉及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26件涉及垃圾衍生燃料(RDF),56件涉及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20件涉及垃圾處理,還有5件涉及公共衛生間。其中,歐洲國家標準如英、德比較關注環衛設備設施和塑料、包裝材料回收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對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的有關標準研究主要集中在廢棄物特性方面。涉及垃圾衍生燃料的標準則全部出自美國和日本;同時,美國和日本的標準對廢棄物的抽樣和分析、試驗方法也比較重視,有近30個標準涉及這個方面。在垃圾處理方面,美國聯邦法律(CFR)對此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定,而歐洲總共只有6個標準涉及。
從總體上來看,國外標準中涉及環衛設備設施的和涉及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的標準占得比例最大,分別占全部標準的33%和27%,加起來達到總數的六成;涉及垃圾衍生燃料以及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和垃圾處理的標準則分別占全部標準的13%、9%和10%。通過以上數據分析,環衛領域國際標準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各國高度關注廢棄物的管理
在國際層面,雖然沒有專門從事環衛工作研究的TC/SC,但具體到國家層面,以上四國都對廢棄物管理給予了高度重視。大部分國家都設立了專門的廢棄物管理TC,即使有些國家還沒有達到TC的高度,也在相關TC中設立了專業對口的SC。例如ASTM的TC D34(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BSI的TC B/508(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以及DIN的TC NA 051下的SC 02(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和SC 03(Waste disposal/廢棄物處置)等。
(二)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方面的標準需求旺盛
有關廢棄物的物理和化學分析、試驗、檢測方面的標準達到現有環衛標準總數的近三成,這說明國際主流發達國家對于廢棄物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和鑒定方法類的標準需求最旺盛。以上各國家標準化機構中幾乎都設有相應的技術委員會或分技術委員會組織負責此類標準的研制,例如美國ASTM下設D34.01(監控與特征Monitoring and Characterization)分技術委員會負責研制了20件有關廢棄物抽樣方法、萃取試驗方法和其他物理試驗方法的標準;英國BSI下設B/508/3(廢棄物特征Characterization of waste)分技術委員會研制了24件標準;德國DIN下設NA 051—05—01AA(鑒定和測量 Identification and weighing)分技術委員會研制了24件標準。
(三)環衛設施設備的標準中對廢棄物箱和垃圾車的關注度很大
環衛的設備、設施標準在現有環衛標準中的份額超過三成,而環衛設備、設施中有關廢棄物箱和垃圾車的標準又占據了絕大多數,這充分說明國際上主流發達國際的環衛設施、設備機械化程度非常高,對環衛的工作模式已經從傳統的依靠人力轉向了采用智能的機械化手段。
在67件有關環衛設施設備的標準中,涉及廢棄物箱的有25件,垃圾車的有17件,說明美歐各國對廢棄物的暫存和運輸的容器設備方面的標準關注較多。
由于歐美各國的國情不同,在有關廢棄物箱的標準和規范中,美國的ANSI以國家標準的形式發布了兩件有關垃圾的收集、處理和處置設備的尺寸和安全要求;英國和德國有關廢棄物箱的標準主要集中在對廢棄物箱的尺寸設計、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以及安全和健康要求等幾個方面。在廢棄物箱的管理細節上,美國僅從垃圾的收集、處理和處置設備方面進行了規定,英國和德國則將廢棄物箱劃分為固定式垃圾箱和移動式垃圾箱,分別進行了規定,這說明歐洲各國在廢棄物箱的劃分和管理要求方面更加細致。
有關垃圾車的標準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并沒有專門針對垃圾車進行發布標準。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在垃圾車及其相關的提升設備的安全和要求方面發布了4件歐洲標準。英國等同采用了以上4件歐洲標準。德國不僅等同采用了以上4件歐洲標準,還發布了另外13件有關垃圾車的標準,涉及車輛和設備的安全標記、多桶系統車輛和滾杠翻斗車容器尺寸,以及市政車輛的要求等,這充分說明德國對垃圾車的管理相當重視和規范,從另一個側面也印證了德國機械工業的發達,以及其強大的制造業對本國環衛行業設施設備的推動作用。
(四)垃圾衍生燃料(RDF)在廢棄物處理上持續受到關注
各國在對廢棄物的處理問題上,除了采取傳統的垃圾填埋外,美國和日本非常關注垃圾的焚燒處理技術,尤其是在垃圾衍生燃料(RDF)方面,美國ASTM早在1983年就研制了第一個有關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標準,2009年再次確認了最新的標準;日本由于人多地少,在廢棄物的處置上,也較多地采用了垃圾焚燒的方法,因此對垃圾衍生燃料(RDF)方面也非常重視。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特別一些大城市在廢棄物的處置上,也越來越多地采取了垃圾焚燒的方法,美、日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以提供借鑒。
(五)日本廢棄物管理注重實效性和細致化
日本廢棄物管理工作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與時俱進的,相關法律法規管理體系也是不斷豐富、不斷完善的。從1900年制定的《污物掃除法》到2003年的《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日本頒布的每部法律法規都是以當時社會發展需求為參考基礎的。這樣不僅能夠滿足當下需求,而且可以用法律法規的形式,確保廢棄物管理各項活動貫徹落實,提高可操作性。
為了有效處理大量的生產、生活垃圾廢棄物,實現社會清潔、可持續循環發展,日本的環衛管理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從廢棄物產生源頭出發,極力控制和降低廢棄物產量;二是對已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科學分類、回收,以實現再利用率最大化。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