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都瘋了?”
產婦張鈺擔心孩子出生后的手忙腳亂。那么小的孩子,連抱都不知道怎么抱,她坐月子又不能累,怎么給孩子換尿布,聽說還要觀察黃疸。張鈺和丈夫商量,必須找個專業月嫂。
張鈺母親不同意,她強調自己可以來照顧張鈺。
張鈺不相信母親的育兒理念,認為落伍了。她看同事請的月嫂,又是給新生兒做操,又是給產婦催乳按摩。這些母親肯定不會。
自打張鈺去婦幼保健醫院做產檢,每次都能碰見來拉活兒的月嫂。
3月20日上午10點,一個四十多歲,皮膚黝黑,身材健壯的女人迎上來,問張鈺要不要請月嫂。她稱自己叫王姐,河北人。
王姐說,她做了五六年的月嫂,經驗豐富,還會做月子餐。這是張鈺產檢以來在醫院碰到第6個前來兜售生意的月嫂。
與前幾位一樣,王姐始終強調,龍年月嫂是稀缺資源。“你看看這排隊的孕婦,比擠公交汽車的人都多,晚了就請不到好的了。”說著話,王姐把公司宣傳單塞進張鈺懷里。
張鈺溜了眼手里的價目表,特級月嫂11800元。她清楚地記得,4個月前,傳單上印的是6800元。
張鈺有些坐不住了,心里想,“產婦們都瘋了。”
“虛假”的職業化
山西長治來的程鳴鳳正在考月嫂證。她在一個月嫂公司報的培訓班,價格是1200元。
此前,她做了五六年的育兒嫂。
給程鳴鳳培訓的老師叫李楓,四十多歲。做月嫂培訓前,李楓曾是單位會計,下崗后,一位好友開月嫂公司,邀請她來做月嫂培訓。
為了講好月嫂培訓課,她專門去做了一年多的月嫂,摸索經驗。
采訪中得知,很多培訓師都是老月嫂出身,真正請產科醫生或營養師來做培訓的也有,但很少,上課的時間也很短。
“月嫂有多少專業技術性?”李楓反問記者,她說,月嫂的技術含量低,大多都是掙辛苦錢。
北京家政服務協會會長李大經說,月嫂只是家政服務員類別下的工種,它只是比鐘點工、保姆等其他工種的文化水平、外在形象略好一些。
盲從,還是盲從
2年前,吳莉請過一名4800元的高級月嫂李阿姨。面試的時候,李阿姨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一到家里,承諾就不兌現。說是會催乳,結果只按摩了2天,沒有達到催乳的效果。說是自己會做十多種可口的月子餐,整個月子下來就做了2種:酒糟雞蛋和鯽魚湯。
吳莉當時請月嫂的情形,和許多產婦一樣,一是周圍很多朋友都請,二是相信月嫂能提供專業服務。吳莉承認,當時有些盲從,沒有細想,那些所謂的專業服務到底意味著什么。
讓產婦最看重的有兩項服務,催乳和做月子餐。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章蓉婭說,其實這2項服務的效用,都被社會夸大了。
在醫學上,70%產婦的母乳都是夠的,30%產婦母乳不足,需要催乳。最有效的催乳方法就是讓寶寶多吸,“寶寶是最好的催乳師”。
此外,產婦要多喝水,注意休息,營養均衡。相比之下,手法按摩等外部刺激的催乳沒那么重要。
章蓉婭認為,產婦的飲食也沒宣傳得那么特殊。最主要的就是少油,清淡,多喝水,多喝湯,多蛋白質攝入,營養均衡。“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月子餐有些夸張,炒作的成分居多。”
“百團混戰”推高價格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的月嫂公司各有各的生存途徑:有的是老月嫂,帶著幾個姐妹,靠一些老客戶和去醫院拉活;有的依靠人脈關系,“吃定”一家醫院,通過醫院介紹客戶;也有的靠廣告投入,在百度等搜索網站購買關鍵字和排名廣告位。
一些剛成立幾個月的小公司可能宣傳成十年老店;公司里沒人懂外語,卻自稱是涉外經營的國際公司。
現在的“月嫂”產業是一個“百團混戰”的時代。
行業競爭加劇,也推動廣告成本增長。于是,月嫂公司紛紛抬高月嫂價格,攤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