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賣藥或將有法可依
本報訊 國家商務部日前在召開中藥材流通分析網上直報培訓會議時表示,將進行中藥材流通領域的統計數據和市場流通情況“摸底”工作。
“摸底”大宗藥材流通是國家中藥材儲備戰略的重要前提。此前,中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曾透露,國家中藥“十二五”規劃中將明確建立藥材收儲制,并考慮由行業大型藥材公司作為平臺實施。
據了解,商務部在2011年發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時,就曾表示將“建立西藥、中成藥、中藥材重點品種的市場運行信息監測、預警體系”。此次的“摸底”工作,則被業內視為在上述體系建設之上邁出的實質性一步。
據介紹,目前國內已有二十多家小有規模的中藥材信息服務平臺,其中中藥材天地網、藥通網等規模較大,上市公司方面也開始加緊布局。
緊隨信息服務而來的是電子交易。去年以來,各路人馬都開始爭相涉足“現貨電子交易”概念。南京醫藥上線了綠金在線交易平臺之后,目前正在尋求投資者注資擴張。而中藥材天地網在去年年底獲得4000萬人民幣注資后,也擬于近期上線現貨電子交易。
但是,由于中藥材具有農副產品及藥品的雙重屬性,關于中藥材電子交易的法規目前仍屬空白。“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對此進行研討,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方案出臺,我們的電子交易暫時還沒法上線。”中藥協會下屬中藥材信息中心、成都中藥材天地網副總經理賈海彬如是說。
“網上交易的中藥材到底算農副產品還是藥品,需要怎么樣的資質,現在還不清楚。” 賈海彬說。此前,淘寶網與醫藥流通企業進行合作,由于缺乏《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而被緊急叫停。雖于近期“低調”重啟,但監管部門尚未就此案例的合規性給出明確答復。期待此次“摸底”,能夠推進藥企向電子交易平臺轉型,讓電商賣藥有法可依。
(孫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