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蠻子、徐小平、李開復、雷軍……他們隨便哪一個都掌管著上億的人民幣的金錢,每天琢磨的事是怎么把手里的錢更有效率地花出去。如果花得好,假以時日,栽培出第二個Facebook或者Google也并非不可能。他們是中國的天使投資人——一群把賺錢的欲望寄托于自己的判斷力、耐心和他人的成就。在創業者眼中,天使投資人多金、神秘、挑剔。而這些天使們,卻認為自己是“聰明點兒的傻瓜”。
薛蠻子:2011年是天使投資的元年,在這之前天使投資的概念無人知曉。創業公司在還未得到投資機構青睞之前,天使投資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投資人老鐵:天使的商業模式是“無罪推定”,低價快速介入,給小團隊一個VC不會給的價錢,同時相信人、鼓舞人、幫助人!
雷軍:多年來我堅持的兩個原則:不熟不投(不熟悉的人不投;不熟悉的方向不投);幫忙不添亂(投資后做創業者100%的支持者,只提建議,創業者最后拍板)。
蔡文勝:何伯權的投資理念:看我聽不聽的明白,雙方溝通能否產生共鳴;投資的必須是跟消費者直接相關的項目;只做重要的、不干預創業者又能幫助他們的;關注團隊的動力跟能力。
徐小平:天使投資最主要看的是團隊,其次才是項目和平臺。團隊是否有格局,有氣量。團隊成員的能力是否能互補,這是第一重要。
柳華芳:作為一個草根從業者,我的反思是國內天使投資人或機構過于看重商業,而沒有足夠深入地理解和培育互聯網產生的基礎生態,這樣下去優秀的創業者數量不會得到明顯提高。
李開復:對天使投資的錯誤認知:有些人認為做天使的都是做善事。其實最好的天使失敗率很低,進價又低,長期回報非常好;有人認為天使就是給錢,其實最大的幫助一定不是錢,而是不容易取代的價值,例如人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