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投訴日益成為消費者維權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每年的“3·15”,網絡維權行動更是遍地開花,很多人因此討回了公道。
然而,正因為看到了網絡維權的力量,一些別有心思的人也將目光投在這里,他們打著為消費者討回公道的旗號,建立了一些非法網站,依靠收取被投訴企業的刪帖費牟利,每年的“3·15”,生意都開展得紅紅火火,據稱有的可以日進數萬元。如此一來,消費者的投拆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成為人家賺錢的工具,從頭到尾都被利用。
在媒體揭露非法“3·15”網站后,多數網友認為非法“3·15”網站的泛濫,緣于現實中相關部門監管執行不力,使消費者只好寄望于網絡維權,給非法“3·15”網站可乘之機。這確實是一個重要原因,但真正讓非法網站有機可乘的原因是,沒有讓廣大消費者信服的“3·15”網站出現,網絡監督的力量沒有得到真正展放。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有這么一個維權網站,由消費者信任的協會或監管部門倡導主辦,所有消費者的投訴都會被反饋到相關企業和部門,它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進行“交錢刪帖”、“會員保護”等操作,最后會出現怎樣的景象?
可想而知,這個網站必然會逐漸得到無數消費者的認可,它的每個舉動都會反饋到現實:企業會因投訴過多而形象受損,企業不得不盡快采取措施挽回聲譽;地方監管部門會因執行不力而飽受指責,領導干部將因此強調監管或被免職;消費者和輿論無時不在關注,每一個新的消息都可能牽動無數人的心……
至于目前大肆泛濫的那些假“3·15”網站,已經沒有再談的必要。因為當眾望所歸后,這些假的網站已經失去了它們的生存空間,自然而然地就會消失掉,消費者哪還像現在這樣,需要去辨別網站的真偽。
所以說,假網站多得打不完不可怕,關鍵是一定要立“真”網站。只是打假,永遠有打不完的假網站。只有真的網站樹立起來,讓人們看到最好的去處,讓假網站因毫無可乘之機而自動消失,網絡環境才能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