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紅海,如何能讓互聯網用戶第一眼就找到你?3月17日在武漢召開的“優億移動開放日”論壇,提出了“內容為王”的概念,旨在解決這個讓APP開發商們頭疼的問題。
人生只若初見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這是一段心的距離。
對于APP開發商來說,也是如此。對他們來說,走到用戶心里,恐怕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我們隨時可能被淹沒在信息的紅海里,面對信息泛濫的互聯網,我們需要擔負高硬廣費用來換取用戶的注意力,但換來的往往只是微弱的傳播效應。另外,對于互聯網用戶而言,依賴“百度”等搜索工具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傳播難”及“得知難”矛盾的存在,想讓他們一眼記住我們,談何容易?
“將廣告變成內容!”《FACEBOOK效應》一書里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隨著微博、SNS網站的興起,我們發現,在社會化媒體營銷時,廣告已經不再是最好的形式,內容才是——相對于網頁上大篇幅的廣告,用戶更關心的可能是某明星無關痛癢的照片,和來自朋友的一句問候。這其實便是內容的魅力,他拉近了人與人心的距離。
通常我們形容“人生只若初見”,不是因為某人的形象有多美好,而是因為對方身上有一些地方,觸及了我們的心靈。于是,初見就有了默契甚至共識。這“初見”何其重要,因為我們要的不是擦肩而過,那只是硬廣帶來的表面效應,我們要的是直達內心!
在“優億移動開放日”論壇武漢專場上,主辦方提出了“內容為王”的概念。即用內容感染用戶,用內容取信于用戶,響亮地告知用戶“我存在”,在最短時間讓用戶明晰“我能夠”,深入探討內容營銷。
“做產品一定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用你的東西,有更多的用戶去使用,并且在流量等各方面的收入增長,吸引投資獲得收入。”
“我們做任何東西,都必須了解用戶的需求,就是用戶反饋。”現場嘉賓睿智地將用戶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珍惜每一次相遇,猜度每一個用戶心理,滿足每一份需求,成了本次論壇最重要的話題。
開發商們意識到,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微博等新媒介的出現,用戶已經越來越關心與自己及周圍圈子相關的信息和內容;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誰關注他們,誰與他們更好地溝通,他們就會為誰花錢。
人生只若初見,在無數次的相遇里,誰是第一個打開用戶心扉的人,誰就可能會是第一個贏家。
靈魂深處的溝通
“負5厘米。”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本是天涯海角的一個人和你在負5厘米的距離,你會怎樣的心悸?
這是國內交友軟件默默結合產品的位置服務所設計的一個成功案例。據悉,默默還設計了數十個類似的案例,均在微博上得到了熱烈的回應。
還有另外一個,來自《創業家》雜志,很簡單的一條微博:“優酷和土豆合并了,蘋果看了一眼安卓,蒙牛看了一眼伊利,甲殼蟲看了一眼mini,麥當勞看了一眼肯德基……”
如果轉載一次算是看一眼的話,他們互相看了7000多眼。
“這兩個例子里面成功的就是在微博上面,我如何用一些低成本,幾乎是零成本的方法達到我的營銷目的,這是兩個例子,反映了兩個側面。一個是如何結合產品,二是如何結合熱點,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海豚瀏覽器運營總監汪強兵對這兩個成功案例津津樂道。
找到恰當的結合點或許很容易,但能引起內心的共鳴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這種來自“靈魂深處”的交流是用成本無法衡量的。我們如何拉近這種距離?
“其實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我想提的最重要的一個詞應該是服務。大家著眼于手機上的服務,手機給用戶帶來了什么,而不是說我把你的用戶APP占領了。” PPTV產品總監汪奕菲提出用服務來打動用戶。
“PPTV做到了2000萬用戶,我們沒有花一分錢去做硬廣的投放,包括買排名、買廣告位等一些廣告聯盟的渠道,統統沒有去做。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品牌和用戶的一個認知。”汪奕菲表示。
用戶的體驗成了基本條件,谷歌中國商業合作部大客戶經理趙伊江特別介紹到:“我知道中國有一個團隊,他們做的一個軟件,取得了千萬級以上的下載量。他們當時平均分是4.6或者 4.7,他們的總經理跟我說,他非常認真地看那些評論,是我軟件設計的問題還是用戶體驗的問題,他會看一星的那些反饋。如果要做國際市場,可能還是要有一些專家的建議,比如找老外看一些用戶界面的設計等等。”
我想和她談戀愛,首先必須要知道她要什么,這是內容營銷最起碼的條件。這決定了用戶的忠誠度,更決定了你占領了多少APP的市場。
很簡單,懂你,就是拉近距離,甚至達到靈魂溝通的最直接的方法。
但愿人長久 千年共嬋娟
“千年”共嬋娟?錯別字!不是的,這是所有APP開發商的夢想——誰不夢想像擁有伴侶一樣,永遠擁有龐大的客戶群。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內容營銷只是一個概念。”移動互聯觀察員張賀寧這樣解釋這個名詞。從來沒有哪個“概念”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APP推廣一直是一個難題。
但是我們仍然把握每一個可以制勝的機遇,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不斷創新。
趙伊江在發言中提到了一個數字——43%。“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43%的人在看你應用的圖標和名字的時候,他會決定要不要下載這個軟件。無論你下載的是什么,你一定要先看一看下載完了之后是什么樣子。不要小看圖標和名字,因為圖標的設計是不是精細,是不是有特點,你的名字是不是簡單直接切入主題,決定了你的產品能不能抓住人的眼球。”
“你從開發的角度和執行的角度,包括應用設計的角度,如果能更好地結合云和端這方面的配比,端方面更多把用戶體驗和用戶必須交互的環節做好,云上面更多地把整體的信息服務做上去,你和用戶都會受益無窮。” 汪奕菲表示。
……
APP市場發展不止,營銷的探討就仍會繼續。
但無論推廣的方式如何花哨,最后都必須回歸本質,正如汪奕菲所說:“其實最后影響整個服務的,核心點還是最后的產品——你的東西好不好。東西好了,用戶才能過,流量才能漲;東西不好,哪怕推進來了,最后還是會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