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4日,香港蘇富比拍賣現場。正在舉行的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鴉雀無聲,人們都在等待一件最重要拍品花落誰家。這件拍品最終由8位競標者經過34口叫價,以4,000萬港元起拍,最終以2億786萬港元成交。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瓷器及工藝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表示:“汝窯向被視為最珍罕及夢寐之器,經過二十多年后現身市場,實為收藏界帶來極大震撼。”
這件賣得天價的宋代汝窯重器——“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原是一對,原屬英國收藏家阿爾佛雷德·克拉克夫婦收藏,后該件汝窯洗流入日本繭山龍泉堂。經由日本藏家釋出,這件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才得以在拍賣市場上首次亮相。傳承有序、稀缺性極高的汝窯瓷器絕對可以算的上是收藏市場中金字塔尖上的頂級拍品,是很多收藏家夢寐以求的藏品。這件重器在拍賣現場以1.85億港元落槌,加上傭金成交價高達2.07億港元,創出宋代瓷器拍賣價格的歷史新高。
在目前以明清官窯瓷器為主導的收藏市場中,這件汝窯洗創出的高價顯然只是一個特例,雖然不可能在市場上引領出一波高古瓷的行情,但可以通過產生的高價效應在審美層面上讓很多如今一味追求和喜好圖案繁縟、制作精美的明清官窯買家對中國高古瓷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另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件汝窯洗被香港本地收藏家劉鑾雄購得。如這件汝窯洗真是被劉鑾雄所買,說明香港本地收藏家的收藏眼光不僅只局限在明清官窯,收藏口味的轉向和多樣化倒是更值得我們玩味。
這件汝窯洗據稱被香港本地收藏家劉鑾雄購得,若傳聞為實,說明香港本地收藏家的收藏眼光不僅只局限在明清官窯,收藏口味的轉向和多樣化值得玩味。
調整抑或被調整
在這次2012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中國書畫專場上齊白石的一對《溪橋柳岸、海棠秀石》金箋屏風,以7,010萬港元高價成交,成為本場拍賣最高價。這對屏風曾在1991年蘇富比秋拍中被選作為圖錄封面,當時以100多萬港元成交。時隔20年價格增長了70多倍。而在本場拍賣的前25名中,基本上還是大師齊白石、傅抱石、張大千、徐悲鴻、黃賓虹、吳冠中們的天下。
圍觀香港蘇富比拍賣之后,各路觀眾們可謂有喜有憂:喜的是2012年對于拍賣行業來說還不是世界末日,至少香港扛得住;憂的是這畢竟不是在自己的地盤上取得的成績,對國內拍賣市場的考驗還沒開始。在這種喜憂參半的情緒下,內地拍賣公司已經陸續為即將到來的春拍開始預熱。
3月,北京榮寶和中國嘉德相繼展開了其在2012年內的首場拍賣,基于去年秋拍的表現,大家都將這兩場拍賣作為衡量今年內地春拍成功與否的重要開場。從拍賣現場和拍賣結果來看,拍賣現場人氣旺盛,成交火爆,最終北京榮寶的1,500多件拍品成交總額達到1.51億元,成交率為77.08%,中國嘉德的2012首拍總成交更是達到2.9億元人民幣,中國書畫的11個專場平均成交率高達80%,成交總額更是達到了2.3億元,占此次拍賣會總成交額79.31%,其中黃胄先生歷時五年為“五桂山房”主人精心繪制的盛年之作―八開《人物冊》以724.5萬雄踞榜首。這不免讓那些以調整趨勢的觀點看待2012藝術品市場的專業人士有些摸不到頭腦。
“有備而來,我們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中國嘉德副總裁胡妍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在此次嘉德四季拍賣的征集過程中,嘉德的工作人員花費了很多心思,不僅為藏家帶來了無底價專場,同時也將重要拍品匯集成單獨專場,在價格方面更是下足了心思。在市場轉變的過程中,中國嘉德減少了拍品總量,卻提高了成交率,重新提升了市場信心。”
喜的是2012年對于拍賣行業來說還不是世界末日,憂的是對國內拍賣市場的考驗還沒開始。
“生貨”主導春拍
基于市場環境的千變萬化,各大拍賣公司未雨綢繆,希望能夠通過對拍品結構的調整和有特色的專場來吸引買家,以抵消經濟不振帶來的影響。北京匡時在2012年元月啟動海外征集計劃,征集范圍遍及北美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歐洲倫敦、巴黎等地,日本、東南亞、中國香港、中國臺北等地區。中國嘉德遠赴洛杉磯、日本等地征集;北京保利更是開啟了16國的征集之旅,僅征集費用就達2,000萬,并且舉辦了“北京保利2012春拍全球十六國征集成果展”,眾多名家精品在展覽中亮相,也展示了北京保利在全球范圍內征集的成果。
今年的春拍開始流行一個詞:“生貨”,行話里指未曾在市場上露面的藝術品,誰掌握了它就等于掌握了成交結果。中國嘉德副總裁胡妍妍認為此次拍賣能取得好成績離不開“生貨”的加入以及拍賣公司本身的創新與調整。而在即將到來的春季大拍中,中國嘉德為藏家帶來了3個值得關注的專場,一個是文人書法,拍品以魯迅研究專家唐弢珍藏為主,囊括了20世紀活躍在文壇上的名家的墨跡和繪畫小品,呼應了近年的研究和收藏熱潮;二是近現代人物畫專場,集中了晚清、民國、新中國人物畫家的代表作品;三是推動年輕畫家的“水墨新世界”專場。除了把價位定得更為貼切市場,嘉德還放棄了重復上拍的拍品,盡量避免至少近5年曾在拍賣場上出現的作品,因此近現代書畫拍品85%以上都是市場難得一見的“生貨”。
近現代書畫出盡風頭
中國近現代書畫在今年春天出盡了風頭,因此各大拍賣公司也將征集的重點放在了這方面。中國嘉德推出的明星拍品是創作于1974年的李可染《韶山》,此作品為李可染的經典構圖和革命圣地山水創作的集大成之作,曾是1996年秋季中國嘉德《新中國美術作品》專場的封面作品。北京保利書畫作品主要有來自臺灣藏家的傅抱石《幽對鳴泉》、張大千絕品《李檢法定林蕭散圖》、李可染晚年經典巨制《井岡山》,及徐悲鴻經典水墨巨制《七喜圖》等,這些拍品將是北京保利爭奪近現代名家市場的重要籌碼。《七喜圖》是原任臺灣立法院長張道藩先生的舊藏,創作于1942年,為藝術家極為重要的經典水墨力作,畫作保存完好,品相上佳,畫面充分體現了徐悲鴻倡導采用西方古典寫實繪畫的方法改造中國畫的繪畫精神。
古代書法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早在2010年,匡時秋拍上,王鐸的《雒州香山作》便以4,536萬元成交,創下王鐸書法拍賣新高,成為當年春拍的一大亮點。此后,以王鐸為代表的明末草書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掀起熱潮,在2011年秋拍上,又有張瑞圖《行書七言詩》、黃道周《草書五言詩》等多幅書法藝術精品刷新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在今年春拍上,匡時將推出“故國情懷——明遺民書畫作品專場”。在本場拍賣會上,王鐸另一幅草書經典《臨徐嶠之帖》已確定亮相。《臨徐嶠之帖》創作于王鐸44歲時,后為日本著名書道家鈴木景堂所藏,全書筆走龍蛇,一氣呵成,字字珠磯,筆筆溫潤,匠心獨運,使用“漲墨”更顯作品雄強粗獷的特性。
誰掌握了“生貨”,就等于掌握了成交結果。
過云樓重出江湖
此次春拍,給人們帶來最大驚喜的,是北京匡時國際拍賣,該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在接受本刊采訪時經常以凝重的語氣聲稱拍賣公司征集難,卻在征集日期臨近結束時帶給了人們最大的震撼與一份最大的“生貨”。由海內外孤本、宋版《錦繡萬花谷》全八十卷領銜的170余種,近500冊“過云樓”藏歷代古籍,將整體亮相于北京匡時2012春拍。
據董國強透露,鑒于此批古籍的重要性,同時也為了保證拍賣的公平公正,維護拍賣的尊嚴,“過云樓”藏書的底價設置為1.8億元,且提前告知競買人。同時,競買人需要在購買前交納5,000萬元的保證金,由此誕生了國內拍賣行古籍善本的最高保證金。過云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稱。清末世家藏書大多已進入海內外圖書館。“過云樓”藏書的四分之三也已轉歸南京圖書館,只剩這170余種,是唯一還在私人手中的國寶級藏書。
針對此次“過云樓”藏書1.8億元底價的爭議,董國強說:“過云樓藏書為現存的唯一一件海內外孤本,也是唯一還在私人手中的國寶級藏書,它的唯一性和特殊性就決定了它不菲的價格,這件國寶也是持有人參考近幾年來其他藝術品門類的增長幅度之后的定價。而且,這件藏品的拍賣,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讓更多的人了解古籍的文化含金量以及歷史厚重感,讓更多的人知曉古籍的重要性,古籍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心態決定結果
縱觀本次春拍,各拍賣公司的準備可謂用盡心思。其實,市場的調整對于拍賣公司的實力和經營策略是一次大的考驗,對于藏家更是一種沖擊。富有經驗的收藏家們對經濟大環境和藝術品市場出現的細微變化都格外敏感,懂得根據市場的熱點和變化來對自己的藏品進行長線規劃。
環顧宏觀經濟市場可以看出,目前的國家宏觀政策已經明確了要實現文化產業大發展。今年國家開始實行對藝術品進口關稅下調的政策,油畫、粉畫、雕版畫、印制畫等各類原本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受該政策的影響,境外更多的優秀藝術品開始進入國內市場,2012年年初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有許多高檔國外藝術品進入。另外,還有一個消息值得關注的是,天津文交所已確定將由國企控股,這意味藝術品證券化形式將有望得到進一步規范,利于整個收藏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實,春拍調不調整不重要,重要的是買家心中的底線是否調整,心態擺正了,拍賣市場永遠是春天。
Tips
過云樓——顧氏“過云樓”自清道光以來,已超過6代、150年。其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顧氏家族示有家訓:過云樓藏畫可任人評閱,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輕易示人。故此過云樓藏書終年置于秘室,隱而不宣。民國時期,應好友傅增湘的再三要求,顧鶴逸同意其在樓內觀書,但不能帶紙硯抄寫。于是傅氏每天閱書后憑記憶默寫書名,后發表《顧鶴逸藏書目》,過云樓藏書始方大白于天下。
古籍版本不僅講重要源流,也講究收藏源流,除固有的版本價值外,在流傳過程中經名家收藏或批校題跋,鈐蓋的收藏印,都對它有所增值,這批過云樓藏書名家鈐印累累,前呼后應,溢價甚豐。過云樓的舊藏抄本、寫本大多有獨到講究,常常有《補》一卷,又疊經一系列名家重校,價值遠高于同樣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