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桑華老師,我以為他大概也就三十五、六歲,后來又覺得,也許還是要再大一點,看資歷不應該這么年輕,那么是四十歲吧?然后桑華跟我說起他二十年前在做什么、三十年前在做什么,聽得我極為心驚:原來桑華老師已經五十歲了。他哈哈大笑,從來沒有隱瞞過年紀,這種事對他來說,非常無聊吧。
真的,對于一位二十年前做攝影師作品包括《大決戰》、《大轉折》、《八女投江》的人來說,年紀多少真的完全不重要。歲月可以為很多年輕的面容增加滄桑,但也可以為滄桑的面容增加深度,更重要的是,當一個人的深度真的已經達到可以漠視這些外在的浮云時,無論滄桑或年輕,根本可以忽視掉。和桑華老師聊天,這種感覺越來越深入,你會發現眼前的男人沉穩淡定,已經沒有什么波瀾可以驚到他了。
今天的淡定,當然事出有因,導演桑華是個攝影師出身的電視劇導演,作為攝影師的桑華其實一定曾經轟動過你,因為這些國產大片的主攝影都是他:《大決戰》、《大轉折》和《八女投江》。追根溯源,桑華又可以稱得上出身演藝世家:父親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研究室主任,母親是導演。他一出生接觸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做導演的母親。不能忽視這種特殊家庭環境的影響,長期的耳濡目染,使他很早就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注定會投身到這個行業之中。然而,桑華最早接觸電影,卻是在部隊給戰友們放幻燈片。雖說放幻燈片是個很簡單的工作,但并不意味著你能玩出創意,桑華就能——把自己的部隊生活拍成反轉片,自己配音,獲得了戰友的贊嘆,過了把導演癮。當然,這把癮并沒過足,在桑華看來,那小小的投影儀中蘊含著一個無窮的世界,幻燈片都可以帶給當時的他如此大的震撼,他又怎能不想進一步接觸更大的投影儀、更完美的幻燈片,于是部隊生涯結束后,桑華又投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專業正是攝影。
并不是每個專業學攝影的人最終都走上了影視行業,甚至不能說每個專業學攝影的人心中都有對影視行業的愛,事實上,尤其是在那個年代,每個人對自己未來的路都會有迷茫的感覺,大家心中懷著一腔熱血滿腔熱忱采到學校里,選擇一個看上去很靠譜的專業或者看上去未必靠譜但就是覺得值得學的東西,然后幾年過去,畢業后一片迷惘。在一個人們無法真正理解未來、命運這些詞的時代,人們心中的淳樸是可以戰勝理性的,而與愛憎無關,這時候回顧當時的道路,我們不得不說,桑華非常幸運,他對攝影真的有愛。他是可以選擇任何行業的,并且有理由相信,任何行業都可能走出一片不同的天地,尤其是當時的桑華意氣風發,干出一番事業不成問題。但“攝影”二字幾乎第一時間抓住了他的心,那兩個字,命中注定與他息息相關,于是就這樣,他在電影學院度過了人生中最好的四年。1987年畢業,命運之神再次眷顧了桑華,剛畢業就有機會親執導筒的人不多,桑華正是其中之一。因為有上海電影制片廠的支持,他才得以完成低成本電影《青花》,只花了300萬。對于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還有什么能比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大銀幕上放映更開心的呢,當時的桑華心情無法用語言描述,而后走的每一步路,則腳踏實地,這就是他性格和家教的關系了。很多人也曾少年得意過,之后卻泯然眾人,只因對勝利太沖動,缺乏良好的心態,出身演藝世家的桑華總的來說是一個很平實的人;不說任何出格的話,理智現實,認真做事。所以他一路走得平穩,畢業就拿出好作品不會令他沾沾自喜,多年的部隊生涯更讓他寵辱不驚,似乎切都在他自己的掌握中。之后桑華的路大家都很熟悉了,《中國機長》、《張聞天》、《天邊外》、《中國命運的決戰》、《龍票》、《無愧蒼生》(又名《北方警察》)等作品無一不引起巨大反響,《龍票》和《無愧蒼生》兩劇在中央電視臺播放時更引發收視飆升,桑華紅了。事實上,在一個電視劇市場不太成熟,同時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嚴厲的環境中,桑華做得游刃有余,不能不說他吃透了游戲規則——只有適應者,才能生存。那些適應后還能影響環境的人,能數者甚少,桑華在其之列。而這次,桑華帶來的作品是力作《桐柏英雄》。
《桐柏英雄》是什么呢?即使僅僅看這名字,你也可以想象到,這是一部戰爭戲。拍過無數戰爭戲,甚至有多部戰爭戲獲獎的桑華,這次再次將攝像頭對準戰爭戲,一定是經過慎重選擇的。在中國,大家都知道,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很容易走紅,《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等太多戲都說明了這個結果;但也有大票戰爭題材的作品并沒有走紅,甚至都沒有爭取到和觀眾見面的機會就被廣電總局槍斃了,原因也很簡單,題材問題。可以說,戰爭題詞啊的戲是把雙刃劍,玩得好了絕對出彩,玩得稍微差一點,很容易走火上身,玩出爆炸性效果。在這一點上,桑華的精明與眼光得到業內充分的肯定,多年來下手極為狠、準、妙,幾十部戰爭題材的作品,從未出現過題材敏感遭槍斃的差錯。而這次,本身已經是一個話題的《桐柏英雄》卻讓桑華頗費了一番周折。
《桐柏英雄》并不是一部從未與觀眾見過面的新作,事實上,它曾經以別的名字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過:80年代,曾經轟動一時的電影《小花》,即由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改編而成,這一次,它被翻拍成了電視劇,用的正是本名“桐柏英雄”。這是一部國人太熟悉的作品,它在當年造成的影響可謂街知巷聞,唐國強、陳沖、劉曉慶的經典組合更令人津津樂道至今,在今時今日翻拍這部作品,很容易造成吃力不討好的狀況。觀眾會不會認可幾十年前流行的劇情,會不會拿今日的演員和當時的演員做對比,更重要的是,怎樣翻拍經典作品能不引起觀眾的反感奪得口碑,這些問題,都在桑華的運籌帷幄之中,事實上,熟知這部作品超過三十年的桑華從來不會把這些問題真正視為問題,他有充分的自信可以掌控這個優秀的劇本,只是他沒想到,這次面臨的第一個重大的問題,竟然是出現在男主角的選角上,他甚至為此險些負氣罷拍。
原因在于,這一次,飾演劇中男主角趙永生一角的,是何晟銘。是的,是偶像劇演員何晟銘,是清宮戲一哥何晟銘。
桑華承認,聽到這個消息時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對于何晟銘這個名字,他知之不多,簡單查詢下資料便發現,這個人幾乎沒有演過一部叫得出的現代戲,卻演了太多清宮戲,找這樣一個清宮戲的偶像型男演員來演趙永生這樣一個鋼鐵俠般的智勇雙全的形象,合適嗎?巨大的疑慮使桑華心中充滿各種不快,他覺得這是制片方對作品的漠視。一個好的導演最在乎的,便是選用怎樣的演員來表現影視劇的主題,演員不合適,滿盤皆輸,在當時的桑華看來,何晟銘這個人簡直不合適透了,為此,桑華甚至一度要求退出劇組,拒絕做導演,不再管《桐柏英雄》。
然后,最終打動桑華導演的,是何晟銘的真誠。他原以為一個偶像劇演員遇到困難會放棄,至少不會太當回事,而何晟銘卻無數次出現在他面前,每一次都用最陽光的微笑來面對桑華,每一次都試圖向他證明他的演技。披著四爺的光環,何晟銘坦言,自己一直試圖刷新這個封號,實現一個“華麗的轉身”,但嘗試了好幾部戲也沒能成功,他希望《桐柏英雄》后大家可以叫他“永生哥”。為了實現這心愿,何晟銘也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拍戲格外賣力用心。桑華笑著說,他曾連續一個星期讓何晟銘拍大夜戲,有時候一天24小時不停工,剛到桐柏時因為天公不作美無法拍爆破戲,才奢侈的休息了天,而何晟銘對此毫無怨言,表演也終于達到感動了桑華的地步。何晟銘表示,演員都很情緒化,拍戲的熱情很容易被點燃,尤其男孩子天生就愛刀槍,拿起來就愛不釋手舍不得放下。而今時今日的桑華,已經不會再對偶像劇演員有任何偏見,他說,這也是他得到的收獲。
是的,他承認有收獲,承認在自己身上的變化,事實上,一個功成名就的人,很難在五十歲的年紀仍然肯改變自己的觀點,他們的經驗已經足夠應對切變化,不需要額外的體驗來證明人生可以有其他形式——即使有其他形式又如何,他們擁有的一切已足夠好。而桑華在此刻的改變至少說明,他從來不是個固步自封的人。現在,《桐柏英雄》已經在做緊張的后期工作,預計今年內會與觀眾見面,這應該是創作團隊很緊張的時刻,要讓自己辛苦很久的作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然而桑華在提及此戲的細節時毫無緊張,談笑風生,心中有自信的人,是可以如此瀟灑如此從容的。他始終走在自己選的路上,從開始便對自己負責,并堅持走了下去。
他說他人生仍然有遺憾,第一次與某個國內知名的大獎失之交臂,曾經令年輕的他倍感沮喪,而到了今日,當時的沮喪憤懣已經變成個輕輕的遺憾,因為走過歲月后,沉淀下來的桑華其實并不需要任何東西來證明自己了,那點輕輕的遺憾,就讓它擱置在過去的回憶中吧,桑華只需面對歲月,保持個親民的微笑。
《桐柏英雄》已經在做緊張的后期工作,預計今年內會與觀眾見面,這應該是創作團隊很緊張的時刻,要讓自己辛苦很久的作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然而桑華在提及此戲的細節時毫無緊張,談笑風生,心中有自信的人,是可以如此瀟灑如此從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