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就要過年了。每到年關,人們都會走親訪友,互致問候,這時“禮”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人們談到“禮”,似乎總是先想到“禮品”。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每到節日,互贈禮品,通過它溝通情感,表達品位。拿我自己來說,以前過年,一時抽不出時間為親友挑選禮物,就直接給紅包,現在想想還是不夠周到。當你為別人挑選禮物時,不管貴重與否,盡到的是一份心意,傳遞的是一種溫暖,能夠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現在,我無論多忙,都會在節日之前為每位家人選好新年禮品,親自送到每一個人手中。“禮品”在此時已超越了自身,表達著從內而外的友善,呈現出一份禮敬之心,進而成為一種“禮儀”。之所以說它可以表現出一份禮敬之心,是因為當你向親朋好友奉上禮品的時候,流露出的是一種謙恭的品質,優雅的風度。呈上禮品,應該像我們茶人為顧客奉茶一樣,雙手為敬,由一個人的奉禮姿態也可以看出其修養。
對于中國女性來說,禮儀、修養尤其重要。我們是個禮儀之邦,一些周邊國家,例如日本、韓國,都是借鑒了我國的禮儀,才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禮儀模式。然而,我們作為曾經的老師,如今在禮儀上的表現有時不如這些學生。前幾天,我遇到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兩輛轎車發生了刮蹭,一位女司機沖下車來,對著另一輛車的司機破口大罵,還說因為他的原因差點嚇著她車里的孩子。我當時為這位女士感到遺憾,也為她的孩子感到惋惜。本來是一件小事,大家完全可以用“禮”服人,以“理”動人,可是這位女士的行為不僅降低了自身修養,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她的孩子,將來孩子長大遇到類似事件是否也會采取母親一樣的方式?甚至當她老去的時候,孩子會不會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她?這很有可能,因為上行下效,“慈道”不夠,“孝道”肯定也不夠。母親在給予孩子財富與健康的同時,更要給予孩子修養、道德,因為他們是未來,是希望。有句話說:“一個女人決定民族的命運”,我很認同。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信仰缺失,人們對“利益”的追逐往往會損害“禮儀”,教育環境也難以令人滿意。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已經無從選擇,那么更多的只能依靠后天的努力了。拿我來說,作為一位茶人,我對員工的培訓及引導,還是從泡茶開始。在泡茶中,一點一滴地規范他們的言行舉止。表面上看,工作就是端茶倒水,可是它內涵著一種文化。而文化的東西是無形的,只能從泡好一杯茶這樣的小事中開始。坐在茶桌前,人通常會升騰起一種寧靜感,乃至神圣感,慢慢地把一些私心雜念都放下,別讓貪婪覆蓋住了自己的內心,逐漸地學會謙恭和尊敬。在泡茶時,做到對每滴水不浪費,這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修養。通過對茶、對水的尊重,讓他們做到每時每刻對人的尊敬。
其實,禮儀并不只是出現在特定場合,而是出現在每一個時刻,每一個角落。當你帶著一種禮敬的心態生活,想著“我的存在能給別人帶來幫助”,隨時隨地做到溫潤、周到地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優秀的朋友會越來越多地被你吸引過來,你的生活品質也會隨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