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在困境中幫助過你的人,是他們讓你堅定了信念;感恩在順境中忠言提醒你的人,是他們幫你較正了航向;感恩批評過你的人,是他們讓你知道正人先正己。
—— 題記
我與劉書記神交
我是《江門文藝》和紅河州蒙自報刊培養出來的農民作家。我和云南紅河州委劉一平書記沒有見過面。但是,我在《紅河新聞》里讀到他經常深入基層下鄉為民辦實事的報道;我更未和劉書記面對面講過話。但是,我和劉書記經常利用電話或短信進行神交。
說起來,認識劉書記已有兩年多了。在這短暫的兩年中,是手機幫我和劉書記架起了友誼的橋梁,縮短了官員與農民的距離;是文學系起了我和劉書記以文會友的紐帶。
每一次讀劉書記發來的信息,就像讀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詩,簡短的話語,意味深長,充滿關愛。這些信息,讀過之后,我都一一地將它保存在我人生的檔案里。一條條信息,就是給我一盞盞通向成功之路的指航燈,讓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讓我明白了做人的價值。
一個管全州13個市縣的州委書記能與我這個普通百姓交朋友,恐怕沒有幾個人會相信,但這是真的。
那年,我從《紅河新聞》里看到了劉書記深入基層到農民家里作客,和農民促膝談心。啊!這么大的官,沒有一點架子,和他的子民在一起拉家常,說心里話兒,與我心中想象的那個“劉書記”完全不一樣。于是,我一時心血來潮,偶生了想給劉書記寫信的念頭,并奢望能見上他一面。
當時,我正在整理自己近幾年寫的散文,想出一本散文集《田里地里》。而且已請朋友將書稿打出小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因生活所困,囊中羞澀,整日為出版費絞盡腦汁。
于是,我給劉書記寫了一封信,向他訴說一個農民對文學的執著追求。我沒有通過郵寄,想親自把我以前出版的《愛海泛舟》連同我寫給他的這封信一同送到他的手里。
我沒有去過州委辦公大樓,對官員心存余懼。但是,電視里的劉書記和藹可親的形象又一次鼓起了我的勇氣。那天,我帶著書和信,來到州委辦公大樓,在傳達室出示了身份證。就在這時,正巧碰上了州信訪局的段和平,他提著文件包急匆匆地從辦公大樓走出來。以前,我見過段和平一面。他是州級勞動模范。我的頭腦里對他多少有點記憶。有一次因為一些棘手的事我到信訪局找過他,是他幫我解決了問題的。他認得我,我也一眼認出了他。我在心里想,請他帶我進去不是更方便?這時,段和平真的走到我面前,問我找誰,我說我要見劉書記一面。在他的指點下,我找到了另一位姓陳的秘書。她說:“劉書記今天在外開會,我可以幫你把東西轉交給他嗎?”我說:“可以!”我在心里想:只要劉書記能看到我的書和信,他就會知道有一個來自蒙自市的農民找過他,我就沒有白來州委一趟。然后,我跟陳秘書道聲謝后便走出了州委辦公樓。
過了一個星期后,我的手機上有一條未讀信息,打開一看,是劉一平書記發來的。他說:“海舟,你的信,你的書,已經收到,我正在看。劉一平。”
看到劉書記發來的這條短信,我高興得跳起來,如同中了大獎似的激動。想不到劉書記還真的和我聯系!從那以后,我也不再有啥可擔心的了。劉書記跟每個農民朋友都一樣親。因此,我們之間就靠著短信來往,在無線網絡的世界里進行神交。我知道劉書記工作很忙,全州13個縣市他都要為之操心,他這個當家人不容易啊!每天的日程都是安排得滿滿的!他為紅河州的發展騰飛,為紅河的百姓致富,辛勤地工作著。
看過劉書記信息的第二天,州委有一位同志把劉書記出版的兩本書送到了我的手上。一本是《遠行的思想》,另一本是《心靈的臺階》。我接過書如獲至寶地讀了起來:“人在路上行走,思想在路上行走……”我一口氣讀完了第一本,又接著看第二本。劉書記寫的文章言簡意賅,把思想融于詩藝之中,更適合現代人的閱讀情趣,使不同層次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尤其咱農民更愛讀,讓我愛不釋卷。
2011年12月,我隨朋友去北海。那天,我剛到北海朋友的住處,就接到了州委辦楊秘書打來的電話。他在電話里說:“劉書記想去看你,一直沒時間,今天他抽出點時間,準備下午去你家!”聽到這振奮人心的消息,我高興極了。可是,我在北海,怎么辦?楊秘書聽說我在北海,他說那就改日吧。當時,我真的后悔不該來北海卻不能與劉書記見個面。如果知道劉書記要來我家,無論如何我也不會去北海的。我從北海回蒙自后,臨近春節,那天楊秘書找到我說:“劉書記還是非常關心你的,因為工作忙,實在抽不開身。只有另找機會了……”
聽了楊秘書的話,我心里好欣慰,想不到劉書記心中有我,想不到劉書記還會把一個農民記掛在心上。像春風像陽光,一陣陣暖流流遍我的全身。他的每一句話,帶給我的都是一股股巨大的力量。
石榴快熟了。看著石榴壓彎了枝頭,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我們蒙自市創富枇杷產銷合作社有200多名社員,近千畝石榴地,為了幫助社員辦實事找銷路。去年我和媳婦決定去上海跑市場。一是為合作社社員的枇杷和石榴找銷路;二是以合作社的名義在上海開一個“紅河州農產品展示中心”,帶著這兩個目的,我倆走進了上海大都市,走進了上海大市場。在上海期間,對市場進行了認真的考察、了解,覺得在上海開一家“紅河州農產品展示中心”完全可行,上海的市場潛力很大。上海對口扶貧就是云南。我想利用這個平臺,展示一下紅河州的土特產,同時也檢驗一下自己的能力。我和媳婦先后找到了上海市政府的相關部門,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并說:“想法很好,路子很對,必須依靠當地政府……”我就馬上給劉書記發去信息,向他作了匯報,并請他幫忙。他立即給我回復。劉書記說,他已給州扶貧辦主任通了電話,請扶貧辦主任幫忙對接此事……
劉書記給我的不僅僅是一條簡短的信息,而是沉甸甸的啟迪和希望,它激勵我奮斗,讓我進取。這股力量是對我人生和事業的支撐。
見到了劉書記
想不到一個讓我十分意外而又十分驚喜的消息從天而降,它令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兩年后的今天,在劉書記的辦公室里,我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劉書記。
2012年9月11日上午,我在蒙自城里配兔子飼料。正在往家趕的路途中,接到了州委辦公室楊秘書打來的電話。他叫我在早上10點鐘一定要趕到他的辦公室,說找我有事。楊秘書的一句話,讓我喜出望外。我不知道他找我有什么事,我急忙加快車速往家里趕。
記得大前天晚上,劉書記給我發了一條信息。他說:“我們見面聊聊,有空聯系你。”
劉書記一定有空了。我在回家的路上邊行邊想。
到了家中,我卸下兔子飼料,喂好兔子后,就急急忙忙地往城里趕。等趕到州委辦公大樓楊秘書的辦公室時,已經超過了10分鐘。我對楊秘書說:“楊秘書,我來晚了。”楊秘書笑著說:“不要緊的。”我在楊秘書的辦公室里坐下。我看到楊秘書的工作很忙。找他的人很多,他跑出跑進,都是接待那些前來找劉書記的客人,并給他們安排與劉書記見面的時間。可見,劉書記的工作是那么的繁忙,真的沒有一點空閉的時間,前來找他的人不知有多少。接見一個,送走一個;又接見一個,又送走一個……他的辦公室每時都有人在。劉書記認真地接待每個來訪人員,與他們親切的交談,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讓每一位客人高興而來,歡笑而歸。
快到11點半了。劉書記辦公室的門又開了。楊秘書聽到開門聲,立即走了過去,正是劉書記送走前來拜訪他的客人。
“胡海舟來了嗎?”劉書記在辦公室門前問楊秘書。
“他來了。劉書記。”楊秘書領著我進了劉書記的辦公室。
“胡海舟你好。”劉書記熱情而又客氣地說,并和我握了握手,然后招呼我坐下。
我見到和藹可親的劉書記后才放松下來,心里也沒什么緊張的感覺了,像在和家里的親人聊天一樣,沒有半點拘束感。
一見面,劉書記就噓寒問曖,十分關心我的生活我的創業和寫作的近況,尤其對我的書搞和寫作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劉書記拿著我的《田里地里》的書稿看了起來,他邊翻看邊對我說:“文章要精,不精的篇章不要收進去。要舍得丟,不要舍不得丟。丟掉不好的,留下好的。你一定要聽我的話,不會錯的……”對散文創作,劉書記作出了精辟的論述,并聯系他多年的創作經驗,給了我很多千金難買的東西。他誨人不倦地對我說:“不要去愛好過多的東西,喜歡散文就好好地專心去寫散文。要多讀別人的好作品,這樣才能提高寫作水品……”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已經快到下午1點鐘了,劉書記還沒下班吃飯,下邊還有最后一位客人正在門外等著要見他呢。劉書記和我合影留念。臨別時,他送了我四本書,其中三本是他主編的。另一本是作家海男寫的《世界的慶典》。
離開劉書記的辦公室,離開州委辦公大樓。我走在濃濃的樹蔭下,翻起海男的《世界的慶典》里的第一篇《作家劉一平與海男的訪談錄》。我就看了起來。劉書記在回答海男的提問時,他說的那句話多么精辟,多么富有哲理:“要有理想但不能有妄想,要有雄心壯志,但不能藐視一切,思想可無拘無束,行卻不能亂其所為。”讀來意味深長。
兩年了,漫長的兩年,我終于等來了與劉書記見面的機會,聽他諄諄教誨,聽他感人肺腑的話語。劉書記是位談笑風生,平易近人,心系百姓的人。人格魅力的光芒是共產黨人的真實寫照。
感謝劉書記,和我這個農民交朋友,這是農民與官員的交流。是難能可貴的友情!
責任編輯:謝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