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于江西寧都,現居福建邵武。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時代圖片簽約攝影師、佳友在線簽約攝影師,三星(中國)官方網站攝影記者。
2005年開始攝影創作,目前共有各類攝影作品400多幅(篇)被中央電視臺、《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影像視覺》、《數碼攝影》、《赤道風》(新加坡)、《亞洲旅游》(中國香港)、《數碼精品世界》等國內外數10家報刊所采用。作品多次獲國內各類攝影比賽獎。
攝影感悟:我們與人文景之間,往往也存有一種緣分,所以需要我用心領悟、用情記錄。
準確地說,光圈與快門構成了相機,作為相機里的主要組成部分,光圈和快門的合理搭配組合是決定一幅攝影作品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在欣賞一幅攝影作品時,常常能看到作品會特意標出光圈和快門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光圈和快門的重要性。光圈和快門在攝影技術中,是最基礎卻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工具。因而我們要認真了解光圈和快門,在了解并掌握光圈和快門的關系時,還要了解什么是光圈和快門7它們對拍攝有哪些直接影響7它們彼此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一、什么是光圈
在鏡頭里,由一系列的葉片組成一個“透光閥門”,通過對葉片的調節便可以控制鏡頭的進光量,這一組葉片便稱之為光圈。如下圖,光圈用字母“F”來表示,光圈的大小通過數字的大小來表示,“F”后的數字越小,則表示光圈開啟越大,通過的光線也越多,反之,則通過的光線越少。鏡頭上標示的1:2.8—3.5表示最大光圈將隨著焦段的變化從F2.8到F3.5之間。譬如一款1:2.8—3.5的變焦鏡頭,F2.8表示只運用在短端,當鏡頭在最長端時,最大光圈就會自動收小到F3.5。同理,最小光圈也會隨著焦距的調整變小。光圈在鏡頭的光圈值范圍內,能夠根據我們所要拍攝的題材和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和設置。
在鏡頭光圈和感光原件(數碼相機CCD/CMOS或傳統膠片)之間,還有一道“光線閥門”——快門。簡單地說,快門類似一道幕簾,在我們按下相機快門鍵的時候,快門幕簾便會開啟,讓光線通過鏡頭進入相機內部,然后閉合阻擋住光線,直到下一次按下快門鍵。與光圈不同,快門是以快門開合的速度(長短時間)來控制進光量,從數千分之一秒到數分鐘,甚至幾小時。我們可以在相機的快門速度允許范圍內,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
三、光圈和快門的關系
光線進入鏡頭后,首先通過光圈,由光圈的大小來控制光線的通過“流量”,然后這個“流量”的光線經過快門,由快門的快慢速度來制約光線的“流量”,并且最終到達感光原件形成所需的圖像。在這個過程中,光圈和快門共同確定光線通過的多少,也就是”曝光量”的多少。
目前的數碼相機內都有自動測光系統,測光系統將根據景物的光線情況,來確定需要多少“曝光量”,然后通過光圈的大小和快門速度組合控制,以得到正常的曝光量。譬如我們需要裝滿一桶水(曝光量),開大水龍頭(大光圈),則在短時間(快門速度)里就可以裝滿一桶水,如果開小水龍頭(小光圈),必然需要更長的時間(快門速度)才能裝滿一桶水。在曝光量相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大小的光圈和不同速度的快門組合,完全可能得到不同的拍攝效果,這也是攝影的樂趣所在。
四、光圈在拍攝中控制的效果
目前使用專業相機的人當中,光圈優先是采用最多的,大概有90%以上的人都采用這種拍攝模式。因為通過調整光圈的大小,能控制拍攝對象的景深大小。光圈越大,則景深越小(淺),光圈越小,則景深越大(深)。
通過下圖幾個實例,可以看出不同光圈對影像的影響,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根據拍攝題材的需要,來合理調整光圈的大小。譬如拍攝人物肖像,需要虛化背景來突出主體人物時,便可以采用大光圈來拍攝。如圖《母子倆》。大光圈的運用,不但虛化了背景,而且將人物與背景分離開來,突出了主體人物。
采用F2大光圈拍攝的圖片,景物的景深非常小,四周作為陪體的花朵都虛化成了模糊的花團,而且離得越遠虛化越明顯。
當收小一倍光圈,采用F4的光圈拍攝時,可以看出景深有所加深,基本能分辨出菊花四周的花團大致形狀。
當我們需要拍攝一幅畫面整體都清晰的作品(通常是風光)時,便可以運用小光圈,使畫面的前景、中景和后景都能保證足夠清晰。如圖《夏日壩上》,采用了小光圈,使畫面里的所有景物都得到了較好的清晰表現。
當采用F8拍攝時,由于景深相對F4時增加了一倍,四周的花朵形狀更為明顯,而且對主體的菊花形成了一定干擾。
當光圈調整到F16時,四周的花朵對主體菊花的干擾非常嚴重,整個畫面變得雜亂無章了,已經沒有了主次之分。
五、快門在拍攝中的控制效果
現在使用的相機大都具有快門優先的功能,一般情況下,快門優先的功能更多地運用在拍攝運動題材時。尤其對于速度較快的運動項目,如摩托艇、汽車越野、百米短跑等,對相機的快門速度要求較高,有些甚至會超過千分之一秒的快門速度,才能凝固下瞬間的動態畫面,而一般的小相機因為并不具備這樣高速快門,所以不能滿足對這類題材的拍攝需求。
如下圖《路邊水果攤》,采用了相對較慢的快門速度,買賣香蕉的人出現了虛化,尤其是從小路上走過的人,只留下了虛幻軌跡,而固定的香蕉攤卻依然保持清晰的影像。慢速快門的運用,使畫面動靜結合,營造出了別具一格的動感效果。
較慢的快門速度不僅僅可以運用到賽場上,在風光攝影中,也經常可以采用這種手法,來達到自己的藝術創作所需要的效果。譬如下圖《山間小溪》,采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使霧化的水和風吹動的枝葉同礁石形成了一種強烈對比,營造出山間流水的靜謐意境。
如左圖《奔馬》,采用1/250秒的快門,拍攝50多米外奔馳而過的群馬,較快的快門速度將馬群奔跑中的瞬間凝固了。當我們運用追隨拍攝時,不僅可以虛化主體之外的其他景物,還能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如右圖《動感龍舟》,在使用慢速拍攝過程中,相同方向勻速移動相機,使運動中的主體能夠保持一定的清晰,而陪體則得到完全虛化,從而產生出一種夢幻效果。
六、光圈與快門運用,還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調整感光度:當需要小光圈拍攝,而光線又無法滿足快門速度時,為防止相機的抖動,在開啟相機的防抖功能外,也可以采取提高感光度的辦法,但感光度的使用應盡量控制在沒有較明顯的噪點,畫面細膩為好。
2、光圈與快門的組合:在風光攝影中,如果運用F8光圈,快門速度1/250秒,那么在F16光圈上,快門速度在1/125秒,拍出來的作品并沒有什么區別。當然在使用大光圈的情況下,光圈大小—二檔都會有較為明顯的差別。
3、運用慢速度得到大景深:雖然大光圈得到的景深小,但在光線不足時,可以借助三腳架,使用大光圈,慢速度拍攝,同樣能得到較深的景深。因為在慢速的前提下,有足夠的時間保證前中后景均清晰。
4、景物的清晰也受距離的遠近影響:譬如采用1/60秒的快門速度,可以凝固住空中飛過的一架小客機,卻完全可能無法凝固住面前跑過的一個人影。
5、小光圈的衍射原理:通常情況下,在大光圈收二檔,小光圈收二檔,鏡頭均可以得到較好的成像質量。基于小光圈衍射原理,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由于光線通過鏡頭產生的衍射現象,容易造成成像偏虛,實際拍攝出來的圖片質量并不如收小二檔光圈的質量。因而在攝影術語中有一個名詞叫“小光圈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