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核有哪些誤區、檢核什么內容、檢核哪個員工、檢核哪些網點——這些銷售團隊管理基本動作你知道嗎?檢核要“整人”,但檢核絕不僅僅是為了“整人”,檢核的最終目的是要推進市場業績!
魏慶理念到動作營銷培訓機構
特約教練:魏慶
“理念到動作”營銷培訓創始人,主張“培訓要把理念宣導落實到動作分解,讓學員上午聽完下午就能拿到市場上運用”。
從基層業代做起,12年銷售實戰經驗,歷任可口可樂、頂新集團等知名企業產品經理、銷售經理、銷售總監等職。出版4套營銷專著、10余套培訓光碟,國內50余家電視臺熱播。
先后為可口可樂、統一企業、嘉里糧油、美的集團、TCL集團、九陽家電、康佳集團、恒安集團、聯想集團、中國石油、雙匯集團、大自然地板等國內外500余家企業提供系列營銷培訓常年輔導。
官方網站:www.head-to-hand.com
上節主要內容回顧:
上一節我們學習了終端銷售團隊管理核心工具二“重點環節有標準”。其一,解讀了國際企業基層團隊執行力的來源;其二,分析了內資企業標準化管理之所以難推行背后的文化根源;其三,強調了標準化管理推進落實的步驟。
本節我們來學習基層銷售團隊管理的第三個核心工具——“領導天天做檢核”。
話題一:檢核誤區
不檢核
為什么要領導天天做檢核?
在核心工具一“員工工作要固定”章節里,我們講過這樣一段話:
銷售團隊管理難??!財務經理管財務人員是現場管理。財務經理坐在辦公室最后面抬頭看,什么人在打游戲、什么人在吃東西、什么人在開小差一目了然。銷售經理抬頭看,身邊一個人都沒有,人呢?上市場了。銷售經理管團隊難就難在不是現場管理,銷售人員的管理是遙控管理,遙控往往會失控。所以我們要把員工工作固定下來,記錄昨天的員工行為、軌跡、工作內容,主管第二天的復查也因此有跡可循。
當事人都知道,只要認真查核,業代的違紀行為一查一大把。 終端業務人員普遍會填假報表、蹺班(一上午跑馬觀花蜻蜓點水地跑完,下午打牌,甚至直接曠工)、漏訪(跳過小客戶不拜訪)、漏單(員工昨天剛跑的客戶,主管第二天去回訪客戶又要了很多貨,說明業代昨天訂單沒拿完)、假單(虛假訂單套取促銷品)、績效不足(業代昨天拜訪的經銷商,主管復查發現該經銷商斷貨而業代沒發現、日報里沒有反應等等)、不執行標準化(業代剛拜訪完的終端,競品海報沒有撕掉,本品新品沒有拆箱上貨架)……這些行為通過檢核才能發現、糾編,才能營造管理氛圍。
“層層檢核”就像軍隊管理上的“向右看齊、報數、查哨”一樣,是銷售團隊管理基本動作,是外企習以為常的管理制度,其必要性無可爭議。但是就有企業不吃這一套!我見過有的企業一年請咨詢公司培訓公司費用花了幾百萬,企業文化手冊人手一本,企業口號天天喊,企業戰略規劃已經到了10年之后,但是最基本的活兒沒干——公司沒有形成各級經理逐級檢核下屬工作并填寫檢核記錄的機制。檢核成了經理們的“個人自選動作”,而不是團隊管理的“規定動作”。這種企業一般不是職業經理人掌舵(職業經理人只要在正規企業做過,都明白這個道理),而是董事長兼總經理,掌舵人往往是戰略把握內行、執行管理外行。其中有的人聽完培訓恍然大悟:“原來要先把基本工作做好,再抓戰略。我對銷售管理有了新的認識。”還有人跟我抬杠:“每個領導都檢核員工,這不是不信任員工嗎?”額滴神呀!身為總經理竟然提出如此糾結的問題,我只好告訴他:“您的企業想將管理提升,要么找職業經理人來管團隊,要么掌舵人‘回爐’進行管理知識掃盲?!?/p>
應付檢核
案例:
某方便面領袖品牌,學習外企方法,要求逐級檢核,每個經理每天檢核30個終端,填寫檢核記錄,否則……結果我培訓前翻了翻他們的檢核記錄,去市場上走了走,發現不少辦事處經理始終在重復檢核兩條街——辦事處樓下那條街、經銷商門口那條街!明白了嗎?這些經理純粹為了完成每天的檢核任務在檢核。他們中午吃飯時到辦事處樓下檢核15個店,拜訪經銷商前在他門口再檢核15個店,最方便檢核的兩條街,就成了“嚴管街”!
應付檢核很普遍,經理們為了完成檢核任務而檢核、為了給上面交差而檢核、為了給下屬做工資時做個憑證而檢核。檢核本來是個管理工具,到了這里成了負累。
病態檢核
病態檢核說的不好聽就是變態檢核,檢核就是為了“整人”!經理下去檢核,查出員工問題然后罰款、“修理”人、罵人、爽!如果今天檢核不出問題,找不出茬子收拾人,就覺得檢核不成功,檢核沒有績效。
不會檢核
主管經理檢核市場,自己也不知道該檢核什么,他們腦子里沒有檢核模型,檢核后沒有檢核記錄,沒有跟進獎罰培訓動作,檢核對市場對銷量沒有實質推動。
“不檢核”、“應付檢核”、“病態檢核”等多發于企業掌舵人耐心不夠,同時自信心太強,抄了外企幾張報表就覺得自己會了,聽老師講上半句,下半句顧不上聽就跑回去執行了,而且回去還增加了很多自創動作,結果搞個四不像。我們還是耐心點學習吧。中小終端檢核的方法和知識一堂課一本書就能講完,但是內部貫徹又是另一門學問,所以要循序漸進,按前人印證過的成熟經驗走,取不得巧。具體建議在我們學習完這節內容之后,小結時再行提出。
話題二:檢核什么
去哪里檢核?檢核什么內容?上課的時候我拋出這個問題,每次都把學員問愣了。有人就囁囁嚅嚅地回答:“去終端檢核,檢核終端……”這不是廢話嗎!
去哪里檢核?當然去終端,當然不能去“嚴管街”。問題是——去哪些終端?
檢核什么?當然是檢核終端,但是檢核什么?難道你要告訴我檢核鋪貨、陳列……動銷七要素?這不又是廢話嗎,這還要你講!
怎么樣?被問蒙了吧?好!我告訴大家答案。
管理什么就檢核什么
檢核是管理工具,必須對管理有推動,所以檢核一定是圍繞你眼下的管理重點。換句話說,公司最近抓什么,員工就被考核什么,而員工被考核什么,領導檢核肯定檢核什么,檢核完的獎罰培訓肯定圍繞什么……比如最近公司在抓新產品鋪貨,你今天去哪里檢核?當然是去看昨天的新品鋪貨線路;你去檢核什么內容?當然是看看新品鋪得怎么樣、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怎樣能推動新品的鋪貨和動銷。
其一,從員工拜訪效率上看:公司抓新品鋪貨領導急得直蹦,員工有沒有可能“放羊”,下午3點就提前結束戰斗了?有沒有可能員工壓根就沒去拜訪?員工有沒有漏單(他昨天剛跑完的終端,領導第二天回訪又拿了很多訂單,說明員工昨天訂單沒拿夠)……如果這些問題存在,就要在早會上抓典型,出獎罰制度,對漏單員工要處罰公示,激勵大家全力鋪新品,從人員管理效率上擠水份。
其二,從條碼分銷上看:新品不可能適合所有終端店,我們規定了新品分銷標準(新品鋪貨目標網點指引),員工有沒有遵守?有沒有把新品鋪進壓根賣不動該產品的網點?我們給新品規定的分銷標準要不要修改?要不要在早會上重申新品分銷標準,并執行獎罰制度?
其三,從陳列表現上看:新品鋪貨鋪進店里,有沒有拆箱上貨架陳列?有沒有貼海報?店內陳列有沒有突出新品?有沒有遵守公司的新品陳列標準?我們給新品規定的陳列標準要不要修改?要不要開會重申新品陳列標準,強調“我們不但要把新品鋪貨進店,還要做好陳列讓新品動銷”,并跟進獎罰動作……
其四,從價格上看:新品上市終端有沒有異常價格?有沒有終端抬價砸價現象?經銷商出貨價有沒有異常?新品明碼標價工作做得怎么樣?新品對比老品、對比競品,通路利潤有沒有優勢?如果出現價格異常和利潤異常,要怎么改善……
其五,從庫存上看:新品有沒有出現不良庫存?有沒有出現新品庫存太小造成終端沒有推銷壓力?對新品模范店我們有沒有做到新品的優勢庫存?要不要推出終端的新品最小庫存標準、模范店最小庫存標準以及配套的員工和經銷商獎罰制度……
其六,從促銷上看:新品上市促銷有沒有切實執行?通路搭贈有沒有被截留?消費者促銷海報告知做得怎么樣?消費者促銷贈品有沒有明確展示?需不需要推出人員管理專案確保促銷執行?終端店對促銷接受度如何?對比競品,本品促銷政策是否需要調整……
其七,從服務上看:新品訂單經銷商能不能及時送到?新品的促銷政策信息有沒有及時傳達到所有終端?需不需要對經銷商新品配送不到位的問題進行管理?需不需要推出新品信息傳達獎罰專案?終端有什么客訴和遺留問題需要集中解決……
管理什么就檢核什么。如果公司最近在抓新品鋪貨,檢核就要圍繞新品鋪貨這個“軸心”,檢核新品鋪貨階段的人員拜訪效率存在什么問題;檢核新品的鋪貨、陳列表現、異常價格、促銷執行、庫存表現、員工和經銷商對新品鋪貨終端的服務跟進有什么問題。最后,反思通過檢核發現新品鋪不動和終端不動銷的原因是什么,這些問題怎么改善?需要員工考核和培訓?還是要讓經銷商賒銷鋪貨?還是要修改新品鋪貨政策?還是要處理終端遺留問題……通過檢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品鋪售才能得以推進。
話題三:檢核哪個員工
(的終端線路)
有經驗的經理去檢核哪個員工的路線是提前想好了的,他心里清楚哪個員工有問題,上市場就是按圖索驥找“罪證”抓“壞人”的,而且一抓一個準!這么多終端銷售人員,誰看起來像“壞人”?“壞人”長什么樣?
從人員狀態找“壞人”
早上出門的情況:終端業代不拿海報,不拿生動化道具的——“壞人”;服裝怪異(比如突然穿了一身西裝的,跟蹤檢查,結果發現這家伙今天去相親)——可能是“壞人”;鬼鬼祟祟接電話的(大多數今天有私事要處理)——可能是“壞人”。
下班狀態:大夏天跑一天終端,回來還白白凈凈玉樹臨風的(尤其是今天跑的路線比較偏遠,要長途跋涉的)——“壞人”; 下班回來不喝水的(終端業代跑一天,回來一般第一件事就是喝水)——可能是“壞人”;下班回來不斷有客戶打電話要貨的——“壞人”;主管問今天有什么問題,眼睛不敢直視主管、顧左右而言他的——可能是“壞人”;線路上總是沒有客訴需要解決的——“壞人”;經常結伴回來的——“壞人”。
從報表狀態找“壞人”
筆跡筆色:終端線路手冊報表筆跡一看就很整齊,是一氣呵成的,不是在每個店里填寫的(比如我們每個月讓業代打對勾統計鋪貨率,業代在每個店里打的對勾和他后來造假一口氣打出來的對鉤不一樣。一口氣打出來的對勾會連筆,對勾尾巴會朝下)——“壞人”。
報表外觀:業務代表每天出去,胳膊底下夾著海報,手上拿著客戶銷售記錄卡,到店里還要拿抹布擦貨架,還要搬貨,還要倒庫存,可能下雨時還得用脖子夾一把傘,一個月下來線路手冊報表早就又卷又皺又臟了。所以有時候看看他的報表用了幾個月了,邊還是白的——“壞人”。
終端拜訪時間平均:線路手冊內“客戶進貨登記檔案表”上面要求業代填寫每個終端的拜訪時間。業代造假不熟練會出現第一個店9點10分、第二個店9點20分、第三個店9點30分……這個業代不但是“壞人”,而且是很笨的“壞人”。
終端拜訪時間涂改的:剛開始造假的時候業代沒經驗,自己捏造時間:第一個店9點10分、第二個店9點27分、第三個店9點41分……一邊造一邊提醒自己“不能每10分鐘一個店,上次就露餡了”。結果造到最后一個店發現,才下午兩點半!哎呀!拉掉全部重新改過,凡是拜訪時間連著幾個店涂改的——“壞人”。
終端拜訪時間怪異的:比如:上午拜訪5個店、下午拜訪30個店——怎么下午跑這么快?可能是“壞人”;最后一家店拜訪時間是6點半——你那么勤快?你6點40分就回來了,6點半還在最后一家店?你飛回來的?可能是“壞人”;中午吃飯時間10分鐘——你不是吃下去的,你是倒下去的?可能是“壞人”;昨天早上8點半開完早會,到中午12點你拜訪了10家店。今天早上10點才開完早會讓大家出發,到中午你也拜訪了10家店——你還“自動調焦”啊,可能是“壞人”。
從業績狀態找壞人
拜訪率:每天“應拜訪家數”和“實際拜訪家數”都一樣的,可能是“壞人”——一般線路上總有一兩家店今天有事關門、老板不在無法拜訪的。同樣,每天“實際拜訪家數”總比“應拜訪家數”少很多——可能也是“壞人”。
弱勢業代:鋪貨率最低、成交越來越差的業代可能是“壞人”。因為成交越差,業代越沒激情越容易偷懶,容易變成“壞人”。
業績差:總是賣老品不賣新品、品項丟失或客戶丟失比較多、近期公司專案(比如簽署陳列協議店)達成進度差的業代——不是“笨人”就是“壞人”。主管在辦事處坐班時業代每天成交幾十家,主管離開辦事處回公司開月會,這個業代當天成交就低于5家——估計該業代那一天當了“壞人”。
數字矛盾:線路手冊上反映你今天成交5家終端,與之配套的訂單、墻報、考勤數字都要一致。數字前后矛盾的——“壞人”。
數字蹊蹺:平時都賣不動的奶茶突然有了銷量?C類小店進高檔產品?奇怪——可能是“壞人”。
從檢核記錄找“壞人”
前幾次檢核鎖定的“壞人”列為“嫌疑壞人”,重點檢核,直到他確實變成“好人”。
前半個月沒有檢核過一次的業代,不管是不是“嫌疑壞人”,都該檢核了,否則月底給他發獎金、面談他這個月工作表現的時候沒有素材依據。
話題四:檢核哪些網點
從成交記錄尋找目標檢核網點
異常網點
管理什么就檢核什么,昨天新鋪貨的網點、昨天新簽訂銷量協議的網點、最近經銷商送貨不到位的網點……
昨天丟失品項的網點、競品增加品項的網點。主管要去看本品丟品項是什么原因,競品增加品項是搞了什么動作。
業代反映有客訴需要解決的網點。
重點網點:本品的模范店、樣板街、協議店(比如酒水的專場)等,集中區域業務標準要求高,容易出問題。
弱勢線路:本品鋪貨率最低的線路,競品最強勢,我們的客情最差,業代成交最難,最容易出問題。
從檢核記錄尋找目標檢核網點
問題線路:連續“犧牲”業代(因業績差終端表現差處罰業代)的終端線路,可能線路本身有問題——比如線路太長跑不完,或者線路太短半天就能跑完所以業代造假報表,或者這條線路要賒銷經銷商不愿意送貨,或者這條線路有很多遺留問題沒有解決。
經理要復查主管檢核過的網點:經理下來檢核市場,專門挑主管檢核過的網點進行復查。一來看主管檢核過的網點問題有沒有改善,二來可以同時檢核主管的檢核質量,讓主管對檢核工作不敢掉以輕心走過場。
鎖定被檢核人員之后,再鎖定這個人的被檢核網點
如果最近訂單比較多,業代的工作和管理重點就是訂單而不是生動化,那就著重檢核業代昨天的線路:
后幾家店:最好檢查最后幾家店(這幾家店的拜訪時間最容易造假)。
不成交店:一直不成交的店,可能有客訴,或者是競品出了較大促銷政策的店,也可能是業代不愿意去拜訪。
偶爾徹查:偶爾對典型“壞人”抽一條線路從頭查到尾,第二天宣布“我昨天查了某某整條線路40家網點……”形成威懾力。
如果最近訂單比較少,業代有時間整理店內生動化,那么最好檢查業代當天跑的網點:
電話查崗:中途打電話給業代“在哪家店呢?用那家店的座機給我打過來……”如果業代當時脫崗,肯定恨不得插個翅膀飛過去。
熟人查崗:主管拜托線路上客情比較好的客戶,暗中記錄業代到店時間和離店時間,回來和業代的線路手冊記錄核對。
“守株待兔”:根據線路手冊的記錄,估計這個時間段業代在哪幾家店附近,提前埋伏,然后打電話給業代“在哪兒呢,太好了,我就在附近,5分鐘之內出現在我面前”;或者提前打聽好業代脫崗后的據點(比如麥當勞、環城公園),主管埋伏在附近“守株待兔”,一抓一窩“兔子”。
現場查報表:路上截住業代,第一句話是“把線路手冊拿來”,第二句話問:“你上午在哪個店呆的時間最長?呆了多長時間?幾點去的?”連查帶詐唬,一般都能抓住業代線路手冊沒有填寫(打算找個地方填寫假報表);或者中午兩點截住業代,發現他的線路手冊拜訪記錄已經寫到下午6點了;或者業代說的重點店拜訪時間和線路手冊上記錄的完全對不上號。
現場回訪:路上截住業代,告訴他:“走,咱們把你剛跑的幾個店回訪一遍。”剛跑過的店,如果生動化做得不好、海報沒貼、客訴不記錄,業代就沒話可說。
回馬槍:上午截住業代檢查他幾個店,以教育培訓輔導為主,不處罰。業代想不到主管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又殺回來找他,又跟他“復查剛跑的5個店”。上午剛給你輔導完,下午“趁熱”又檢查一次,這次再做不好,“殺你”你都別怨我。
小結
“抓壞人”、“找目標檢核網點”這兩個話題培訓時總是很受學員歡迎。我想強調一下,大家別斷章取義走火入魔,有的主管學到這里就“瘋了”,恨不得馬上回去找個“壞人”練練。如果你檢核就是為了抓“壞人”,修理“壞人”,那你的檢核就變態了。檢核要“整人”(管理被檢核對象),但檢核絕不僅僅是為了“整人”,檢核的最終目的是要推進市場業績!(待續)
(作者即將出版新書《終端銷售葵花寶典——終端銷售一線人員技能模型》)
(編輯:陳展 cz201011@sohu.com)
檢核一定是圍繞你眼下的管理重點,公司最近抓什么,員工就被考核什么,而員工被考核什么,領導就檢核什么,檢核完的獎罰培訓就應圍繞什么。
如果檢核就是為了抓“壞人”,修理“壞人”,那你的檢核就變態了,檢核的最終目的是要推進市場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