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ad商標不見調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喬丹體育碰上“飛人”維權。
品牌能夠為企業帶來最大的經濟利益,市場上區分商品的標簽就是品牌,與眾不同,更能吸引消費者,當今企業必須注重各自品牌的打造和宣傳。中國經濟日漸發達,國內企業已認識到過去代工形式很難再維持企業的生存,擁有自己獨享品牌才是長遠之計。而在品牌孵化路上坎坷頗多,冒出不少糾紛。此次,邁克爾·喬丹起訴喬丹體育侵犯姓名權,蘋果公司和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標問題。因雙方在各自領域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得案件空前受關注,但又因為中外法律的差異也讓本案最終的勝負變得撲朔迷離。
喬丹起訴“喬丹體育”事件
有著“籃球之神”之稱的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邁克爾·喬丹于2012年2月23日通過美通社宣布,已經向中國法院起訴中國喬丹體育涉嫌侵犯其姓名權,要求喬丹體育應立即停止濫用其姓名的行為,并讓中國消費者了解他跟喬丹體育沒有任何關系。此聲明公開后便激起千層浪,各大媒體爭相深挖此事。
喬丹體育總部位于中國鞋服之都——福建晉江市,在中國的5715家零售店銷售喬丹牌籃球鞋和球衣,日前正準備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籌集資金人民幣11億元。去年上半年,喬丹體育的收入為人民幣17億元,利潤達3.42億元,現已躋身中國民族運動品牌的一線行列。國內民族運動品牌風生水起,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和低價完完全全俘獲了中國消費者,借助NBA對中國的重視,數數中國市場的運動品牌都各自重點發力籃球市場,國內品牌進軍NBA市場,從美國市場叩開全球市場的大門視乎順手拈來,其他各類品牌已先喬丹體育一步叩開了NBA市場,迫于生存壓力和對發展的渴望,喬丹體育也開始了向海外的擴張,2011年6月23日年簽約NBA火箭隊球員查克·海耶斯,事業發展蒸蒸日上。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起訴,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作出回應,稱對中文“喬丹”享有商標專用權,品牌商標從2000年6月注冊經營至今已十二年,并沒有侵害邁克爾·喬丹先生之姓名權。據新華社報道,喬丹體育并非第一次因“喬丹”品牌引來風波。在喬丹個人起訴之前,擁有“AirJordan”高端子品牌的耐克公司也曾控告喬丹體育商標侵權,但并未成功,如果說僅僅用了喬丹這兩個字就構成侵權,稍稍有些牽強,”而同時接受新華社采訪的數位國內專家也表示,“飛人”喬丹舉證中國喬丹侵權有難度,勝算機會不大。網名質疑此次邁克爾·喬丹的起訴是否是耐克公司鼓動呢,喬丹體育回復記者:起訴書上有邁克爾先生的簽名,對于其他方面,不方便評論。截至3月8號,新浪網調查統計數據顯示:認為侵權的占74.7%,不侵權占20.0%,中立態度占5.3%;認為邁克爾·喬丹是否會勝訴,其中認為會的占43.7%,不會的占33.8%,中立態度占22.5%(共97094人參與)。
據媒體此前報道,北京海淀法院曾拒絕受理此案,理由是喬丹在中國沒有唯一指定性。上海二中院3月6日晚間發布消息稱,該院已正式受理邁克爾·喬丹訴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百仞貿易有限公司姓名權糾紛案。這是國內法院首次公開承認,正式受理此案,開庭時間待定。針對法院受理此案,我們給喬丹發出采訪問答,喬丹體育表示在3月5日收到了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應訴通知,尊重法律,對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法院會依法作出公正的判決,會全力應訴。目前已全權委托律師處理。接下來將是漫長的應訴過程。
蘋果受阻,頭一回
吃穿住用行,“穿”和“行”出現糾紛,咱用的東西也難逃官司,一部iPhone的價格可以低價一臺中端筆記本電腦,因為它簡單的操作和獨有的系統而受到大眾的追捧,iPhone大熱,讓蘋果公司看到了市場,緊接著推出了介于上網本和MP4的手持設備iPad,因為大哥iPhone帶來的市場影響力,二弟iPad搭享洪福,也成了大眾追捧的對象。樹大招風撼,名高名喪人,蘋果公司以其獨特的營銷手段影響了消費者的觀念,幾乎使蘋果的產品等同于身份的象征。可前進的路不是那么順利, iPad商標歸屬問題讓這位科技巨人也左右為難。改名?放棄中國市場?顯然蘋果公司都不愿意,蘋果的字典里沒有“被動接受”。
在全球大熱的蘋果這次在中國市場碰了釘子,旗下主打產品iPad商標因并未在中國境內注冊,iPad中國大陸商標持有人是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12月5日,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就原告(美國)蘋果公司、(英國)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訴被告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iPad商標權權屬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原告蘋果公司一方敗訴。至此,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銷售iPad系列產品均屬于違法侵權行為,唯冠公司進一步采取行動,通過對海關及全國工商局發出申請禁止進口iPad系列產品和停售所有在售的iPad產品,受此影響,中國部分城市工商局已要求經銷商停售蘋果iPad。近日下架潮已經蔓延到電商,在亞馬遜(中國)搜索iPad產品,顯示的產品都是一些iPad周邊產品。產品無法出售,銷售路徑斷了,一向沉穩的蘋果可站不住腳了,發表各項聲明證明在年前已經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個不同國家的iPad商標權,以此來挽回聲譽和損失。一旦解決中國iPad商標問題,日后iPad系列產品在大陸銷售即為合法。據了解,iPad產品第三代the new iPad已于在3月7全球發布,“China”沒有出現在首批和次批的發售國家名單之列,而此時iPad商標糾紛依舊看不到任何解決跡象,第三代iPad何時在中國上市,打上了一個重重的問號,國內的蘋果控需要多等些時日了。有預測稱,不排除新一代iPad將會在“iPad商標糾紛案”結束之后再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深圳唯冠方面代理律師馬東曉就此表示:“唯冠已經向海關提交相關資料,投訴蘋果侵權,申請海關備案扣壓,制止蘋果進口和出口iPad產品,包括即將上市的第三代iPad”,蘋果公司暫未對此回應。
后記
商標作為企業的形象,消費者對企業所推商品的認知度往往是從品牌和商標開始的,保護好企業商標,做好企業宣傳,才是市場開拓,企業發展揚帆遠行的基礎。企業應有充分的超前意識和憂患意識,在創立品牌之初應全面考慮,注冊各種保護性的商標,防止他人打擦邊球,不然像“蘋果”、“喬丹”這樣的糾紛,只會給企業帶來名譽和利益上的損失。智者千慮,國內企業在塑造品牌時應更多依據本身特點,拿出誠意和創意,慢慢地養護。品牌不是幾年時間形成的,企業所需要的不是泡沫,而是一份長久的保值單。多年后被大家記住的是品牌,公司則僅僅只是一只殼,就算殼壞了,照舊可以破殼重生,保護品牌就是保護企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