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主流的互聯網企業中,我比較偏愛在線旅行的上市公司攜程網。為什么呢?因為攜程就好像這冬日剛過春意未深的一朵桃花,早早的開了,但是隨時可能被風吹雨打。這不是危言聳聽,在藝龍、去哪兒等競爭對手的眼里,攜程是在線旅行業的“全民公敵”,比所謂互聯網三巨頭可恨多了。
但是,請注意,攜程網可是抵抗巨頭入侵的排頭兵。藝龍早早地投入到騰訊的懷抱,去哪兒也已成百度的先鋒,淘寶機票背靠大樹有流量,更不消說各大航空公司們都有各自的平臺和渠道;作為獨立上市公司,攜程網的對手們可謂“遍地開花”。但是攜程又沒有騰訊們那么有錢,可以揮灑金元大棒“遠交近攻”組成同盟,所以只能成為“公敵”。
當然,偏愛攜程不代表完全看好攜程的前景,先看看攜程網公布的第四季度和2011全年財報:第四季度凈營收人民幣9.26億元(約合1.47億美元),同比增長18%;凈利潤為人民幣2.53億元(約合4000萬美元),同比下滑16%。2011年營收為35億元人民幣(5億5600萬美元),相比2010年增長21%;凈利潤為11億元人民幣(1億7100萬美元),較2010年增長3%。
攜程財報發布后股價回落,原因有可能來自于利潤率的下滑,但是如果和傳統行業相比,攜程網的利潤率仍然很高。在攜程高管的財報解讀中,勞動力和市場營銷支出使得攜程的利潤率降低;這一方面說明市場競爭的加劇,也說明在線旅行市場逐漸回落到常規的軌跡。
拋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先來說市場營銷費用的增加。首先,來自于競爭對手的攻擊性戰略,攜程網的營銷費用會持續增加;其次,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攜程網要增加研發費用,以面對新市場、新環境下的挑戰。
在攜程網的Q4財報中,可以看到攜程網的主要業務范圍為以下三個領域:機票預訂營業收入為3億7800萬元人民幣(6000萬美元);旅游度假業務營業收入為1億3000萬元人民幣(2100萬美元);商旅管理業務營業收入為4700萬元人民幣(800萬美元)。
從收入而言,機票仍然是攜程的主要營收來源,旅行度假其次,最后是商旅管理;但是從增長情況來看,商旅管理高于30%的增長,旅游度假也有29%,機票僅僅只有18%。
這和整個在線旅行業市場的整體情況是相符的,機票預定是競爭對手們挑戰攜程最容易的途徑,因為機票預定相對而言不太考驗服務質量,只要和航空公司或者大小票務公司達成合作就可以殺入這一領域。
但是,商旅和休閑旅行是需要通過服務體現競爭水準的,這兩個領域也是攜程能夠發揮呼叫中心優勢的——呼叫中心是被部分業內人士指責為out的,但是個人以為,這是攜程網的優勢所在,機器和軟件取代不了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尤其是當你需要訂一個朝南并且準備好熱水的房間。希望攜程網在“內憂外患”中能夠繼續堅守獨立發展之路,別被巨頭們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