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像一只瓷器,透著古舊的青色,伴隨微風細雨,把古典的氣息灑落人間。每到清明,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會像熟透的青梅,從唐代的那根枝梢上跳出來,被咀嚼在口并打動幾欲鈍感的神經。
而今,人們對清明的吟誦又有新的唱詞,“窗透初曉,日照西橋,云自搖,想你當年荷風微擺的衣角。木雕流金,歲月漣漪,七年前封筆,因為我今生揮毫只為你?!倍嗝腊?,這是一首追憶戀人的歌曲,歌手許嵩借雨滴搭建了一座天堂與人間的橋梁,在悼亡中回憶生者當年的美好。都說天若有情天亦老,那紛飛的細雨,多像天空的淚水,多像長眠的逝者撒播對人間的思情??傄詾楝F在的年輕人,自小被嬌寵慣了,多有自私,任性妄為,不指望他們有什么擔當。但是我錯了,身邊無數個實例和溫情的故事告訴我,被愛浸潤的這一代,對愛具有別樣的詮釋和信奉。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我的爺爺在那一年的清明節去世,他一輩子沒離開過土地,鄉野傾灑了他的血汗,他的精氣。每每回到故鄉,嗅一口山風,抓一把黃土,我仍能感覺到他的氣息。記憶里,爺爺干瘦,一下地干活就像頭不知疲倦的牛。兒時,我常陪在他身邊去農田耕作,一鋤泥,一把草,一天下來,爺爺佝僂的腰身不復挺拔,換來滿野齊整清爽的莊稼。清明時雨水少,而蔬菜處在生長初期,正需要灌溉,所以爺爺逢雨尤喜。雨點密集的時候,爺爺給我披上一塊塑料皮,自己不管不顧地在雨里忙活,現在想起他被雨淋濕的背影,不覺黯然神傷。
“遠方有琴,愀然空靈,聲聲催天雨,涓涓心事說給自己聽?!笔前?,每個人的心里都藏著一段塵封的記憶,什么叫“東瓶西鏡放,恨不能遺忘。”什么是“雨打濕了眼眶,年年倚井盼歸堂”。我認為這一句最應寫給親人,穿越古老的歲月,親人慈愛的音容,樸實的話語猶在眼前,一如當年。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讓相愛的人永世不忘。
最是春色惹人醉,這時候的田野是金燦燦的詩篇,油菜花盡情鋪展著迎賓的地毯,那一眼望不盡的花海,是否從地頭一直延伸到了天際?層層山嶺氤氳在煙雨中,還沒完全蘇醒過來的樣子,草色半綠半禿,掙扎在泥土里,像新舊交替的兩代人正在輕聲細語。老樹干上凌亂地夾雜著幾星綠意,葉片初生,不很朗潤,它們是不是在等一場雨?
那地頭的一座座土丘,是親人住在我們心上的小屋。清明的雨,帶我走向你的住處,它猶如仙子翩然而至,平復了我在塵世里雜亂的腳步。清明的雨,是一場天上人間的相逢,它帶著宿命的味道,打濕了情愫,打濕了肺腑。這雨,從我臉上不經意滑落,靜靜墜入你的愛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