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才2個月大,這幾天滿身長疹子,還總鬧肚子,檢查后才知道寶寶屬于母乳過敏體質。也許寶寶出現不適的時候媽媽很少會想到是母乳過敏造成的,下面就讓小編給新媽媽們普及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母乳過敏關鍵詞
新媽媽也許只懂得對著寶寶噓寒問暖,卻沒打好當媽媽的基本功。其實,發現了寶寶的小病痛后,媽媽就應該考慮到:寶寶很可能是母乳過敏了!
若是能早一點了解母乳過敏的癥狀,寶寶該少遭多少罪啊!那么,哪些癥狀提示了寶寶可能是母乳過敏呢?
關鍵詞1:濕疹
寶寶得了濕疹,是捂得太熱了?或是得了皮膚病?
新媽媽莫慌得頭腦發熱就給寶寶減衣服,抹藥膏。若是1個月內寶寶出現的濕疹,媽媽可以判斷,這很可能是寶寶過敏的癥狀。
關鍵詞2:腹瀉
寶寶一直腹瀉,一天拉肚子8~10次了,媽媽都懷疑寶寶腿軟得坐都坐不住了。更糟糕的是,寶寶的便便里有時還有血,這也可能是過敏了。
關鍵詞3:便秘
再吃一口吧,寶寶今天吃的太少了。可無論媽媽怎么引誘,寶寶就是懶得張嘴。看來好久沒排便了,寶寶胃口不佳呀。難道是過敏了?
關鍵詞4:哭鬧
白天哭,夜里哭,家里出了個“哭寶寶”,寶寶為什么就睡不安穩呢?寶寶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地大哭大鬧,應該排查是否由母乳過敏引起。
關鍵詞4:打嗝、放屁、吐奶
寶寶不斷地打嗝、放屁,莫要覺得“小人兒”會打嗝了很好玩。寶寶不正常的生理表現背后必有隱因。若是寶寶還伴有吐奶,那也很有可能是過敏了。
3招逃離母乳過敏
新媽媽尤其看不得“小人兒”受罪,即便只是聽說了母乳過敏的癥狀,都不免心有余悸。那些眼看著寶寶備受折磨的媽媽們,更是心焦難耐了。到底母乳過敏能不能預防?寶寶如果對
母乳過敏了該怎么辦?
第1招:新媽媽換食譜
如果寶寶只是不太適應媽媽的“口味”,方法很簡單,媽媽換一換食譜就好!一點點排查,將那些含牛奶蛋白的食品都剔除出去,往往就能夠將盤子中的過敏原給“揪”出來!
第2招:混合喂養+用藥
如果寶寶過敏的癥狀不是特別嚴重,倒也不必將母乳完全否定。其實,可以試試“母乳+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畢竟,母乳還是對寶寶最有益的食品。不過,奶粉選擇大有講究,一定要選擇低敏奶粉!等到寶寶長大一些,腸道功能逐步完善后,可以試著逐漸過渡到普通奶粉。
第3招:“戒敏”喂養
如果寶寶過敏癥狀嚴重,尤其是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的,就要“戒敏”了。簡單點說,可以選擇無敏奶粉,即游離氨基酸奶粉。先給寶寶食用4—8周,如果過敏有好轉,可以試著過渡到含益生元組合的深度水解蛋白奶粉;4~12周后,逐漸再過渡到含有益生元組合的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不過,具體方案一定要遵照醫囑去做。
母乳過敏門門清
母乳過敏還可以繼續喂母乳嗎?
當寶寶過敏現象并不嚴重時,如僅有濕疹的表現,媽媽一般留意排查一下飲食中的過敏原便可以,如適當減少某些蛋白質的攝入。但如果寶寶有明顯的睡眠不安穩、頻繁打噴嚏、腹瀉等癥狀時,需要改用無敏奶粉,再漸漸換到低敏奶粉。不過,等寶寶的癥狀穩定,并形成蛋白過敏耐受性后,還是可以慢慢嘗試再用母乳繼續喂養,畢竟,母乳是最不容易讓寶寶過敏的乳品。
母乳過敏常見嗎?
據全球統計,5%~20%的寶寶在早期都有過敏的現象。1歲以內的寶寶,過敏的發生率約為6%。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兒童的過敏發生率增加了30%~50%。
母乳過敏可怕嗎?
很多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增加對母乳的耐受性,便不再發生過敏了。有些寶寶的過敏癥狀并不嚴重,僅僅表現為輕微的濕疹、打嗝、腹瀉等,并不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但也有少數寶寶過敏癥狀非常嚴重,甚至需要進行干預性的治療。
小竅門:寶寶如果母乳過敏,可以嘗試讓寶寶多吃前奶,少吃后奶(喂奶10分鐘以后的奶,脂肪量較高),即吃一側乳房10分鐘,再吃另一側乳房10分鐘。如果寶寶身體情況好轉,可以再漸漸過渡到吃全奶。
什么是易過敏食品?
幾乎任何食物都可誘發過敏癥狀,包括大米、小麥、牛奶、雞蛋和土豆等。常見的過敏食物主要包括奶及奶制品、禽蛋類、海產品及水產品、黃豆及豆制品、花生、芝麻、萊豆等。此外,堅果以及具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如大蔥、大蒜、辣椒等也屬于易過敏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