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這次生病,應該是我這個“專業媽媽”的錯。從最初僅僅早晨咳嗽幾聲時,我就用“專業知識”給他食補——開始是蒸冰糖梨水,后來翻了醫書,發現這種癥狀不應該吃梨,又改熬蘿卜紅糖水,還是無效。眼看著病情日漸加重,最后我終于放棄抵抗,求救真正的醫生。
還好,當時只是上呼吸道感染,醫生只開了些常規的感冒藥和止咳藥。這些藥經過我的仔細甄別之后,大部分都束之高閣,只給他吃我認為安全的藥——既然不很嚴重,順便培養培養孩子的免疫力吧。
這招似乎不靈,孩子的免疫力不僅沒有培養起來,大有被病菌攻克的趨勢,我再次手忙腳亂地帶兒子去醫院,醫生的診斷是:“支氣管炎很嚴重哦!”我說:“不會吧,上周看過,只是上呼吸道感染,而且他的精神這么好。”老醫生說:“最好打針,好得快些。”我立即條件反射地說:“還是吃藥吧,打針不方便。”醫生搖搖頭:“吃藥也可以,三天后復查。”
回到家,我馬上把所有的藥都塞進兒子的嘴巴里,并且威脅他:“如果不吃藥,就得打針!”
之后的幾天,我一直掙扎在“要不要帶孩子去醫院打針”的念頭里。還好,3天后復查,醫生說“大火撲滅了,還有點小火。”
風波過后,照例是要總結經驗教訓l的。
第一 孩子生病了,我該相信誰?
由于一直做母嬰雜志的緣故,關于寶寶護養、疾病方面的內容看多了,自認為也專業了,所以通常兒子的“風吹草動”,都由我這個“家庭醫生”來解決。即使去醫院,醫生的處方藥也被我刪刪減減,尤其對抗生素,不到萬不得已堅決不吃!
這次的教訓是:孩子生病了,一定要相信醫生,因為除此之外沒有比醫生更專業的了。如果這個醫生你覺得不“可信”,就另外找一個醫生,直到你的問題有了信賴的答案。
第二 孩子生病會有多嚴重?
這可說不準,記得有一次,也是第一次看病之后,大部分藥我都沒有給孩子吃,第2周不得不再去看時,醫生說,“孩子的病程發展很快,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很快就會從感冒到氣管、支氣管、肺炎……一路發展下去,后果很嚴重!”
這次的教訓是:如果覺得孩子身體有問題,就一定得去看醫生小毛病,好治,大問題難治。
第三 醫生開的藥全都要吃嗎?
不知什么時候,我有了這樣的觀念——醫生開的藥大部分是多余的。所以,在給兒子用藥時我都要仔細檢查:不對癥的不吃;抗生素不到萬不得已不吃:兩種同樣藥效的藥一般只吃一種……有時這個辦法還見效,大部分時候都不得不第二次就醫,然后開什么吃什么,但求病好。
這次的教訓是:看病吃藥人之常情,我們當然有權利知道我們吃進去的是什么。但是,最具有分辨力的人是醫生,如果你有懷疑,那就一定要問個明白,千萬不要自己決定吃什么不吃什么。
其實,與我有同樣心態的大有人在,現在有很多孕媽咪對于懷孕分娩的知識幾乎可以成為半個專家了。知識儲備是必要的,可是如果有疑問,請一定去醫生那兒確定,因為只有醫生才是值得你和寶寶信賴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