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同癥狀的家庭護理
一、咳嗽:咳嗽是一種生理性保護機制。通常我們不主張給予小寶寶藥物鎮咳。輕微的咳嗽,家長可以多給寶寶拍背,有助于排痰。小寶寶通常還不會把痰咳出來,吞咽下去的痰可經消化道通過大便排出。夜間睡覺時因鼻涕流到咽喉后部,可刺激引發咳嗽加重。有研究表明,睡前一勺蜂蜜可有效減輕咳嗽癥狀且有助睡眠,但蜂蜜可能誘發過敏,1周歲以內的寶寶慎用。父母可嘗試將寶寶頭部方向的床墊抬高成一個傾斜(同樣適用于溢奶嚴重的寶寶)。
二、鼻塞:鼻內分泌物阻塞或者鼻內黏膜腫脹所致。通常不建議使用滴鼻液,可選用不含麻黃素的滴鼻液/藥。使鼻子通氣的藥物中多數含有麻黃素,滴藥時由于鼻咽相通,藥物會被寶寶咽下。麻黃素被寶寶身體吸收后,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因鼻涕阻塞影響呼吸,可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來,或用棉簽蘸少量的清水(生理鹽水)將它輕輕除去;如因鼻內黏膜腫脹影響呼吸,可用溫毛巾敷于鼻根部緩解鼻塞癥狀。
三、流涕:寶寶皮膚很嬌嫩,擦拭多次會令寶寶不舒服,可在擦拭后用濕毛巾輕捂一下,再涂一點兒潤膚乳,防止皮膚皴裂引發疼痛。用橄欖油等油脂薄薄地涂抹在清潔后的鼻腔內黏膜,可以減少分泌物分泌。
四、咽痛:當寶寶咽喉疼痛時,不能指望他有和平時一樣好的胃口,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止痛和流食。如果任由寶寶哭泣,那么咽喉腫痛會更加嚴重,所以必須盡量讓寶寶安靜下來、停止不必要的哭泣和號叫。不要給寶寶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包括過咸、過酸、過甜的食物以及冷飲,嘗試喂食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減量多次喂。
五、發熱:1.學會正確測量體溫。
寶寶發熱時,監測體溫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有的媽媽用自己的額頭、嘴唇去貼寶寶的額頭,感覺有些熱,就判斷寶寶是發熱了。實際上“感覺熱”是一種非常不靠譜的檢測方法,還是需要靠體溫計來測量。
2.發熱3個期的護理。
寒戰期:全身發抖、手腳冰涼、面色蒼白,體溫介于正常和高熱之間,于幾分鐘至幾十分鐘內迅速升高,通常寒戰期的表現越明顯,發熱期體溫越高。采取適當的保暖措施,尤其是加強四肢末梢的保曖。這期間不適宜物理降溫,但可以在必要時適當服用退熱藥物。補充溫熱的水分和食物。
高熱期:全身皮膚發燙、面色紅潤、呼吸心跳加快、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無力,體溫居高。根據舒適度為寶寶減少衣著和蓋被;讓寶寶補充水分和食物,預防脫水;必要時用物理和藥物降溫;高熱時物理降溫最好在使用退熱藥物的30分鐘后再進行。
退熱期:大量流汗,體溫開始下降,呼吸心跳恢復正常,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無力持續存在;勤擦汗,勤換干爽衣物;根據需要適度保暖;補充水分和食物,預防脫水。
3.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
天氣寒冷時,用37攝氏度左右的溫濕毛巾擦澡,擦拭部位為全身包括寶寶的額頭和面部。退熱原理是讓皮膚血管擴張,讓體溫散發出去,而且溫濕毛巾擦拭后留在身上的水蒸發也會帶走一部分體熱。嬰幼兒體表面積大,溫水擦浴的退熱效果較成人和大童要好。一些研究表明,溫水擦浴與退熱藥物合用降溫的療效,比單獨藥物降溫更為有效。
天氣暖和時,可選擇給寶寶直接洗溫水浴,重點是控制好水溫,水溫最好保持在38~40攝氏度。
小貼士:小嬰兒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禁止使用冰枕。
4.藥物降溫的注意事項。
使用退熱藥屬于對癥治療,只能短暫降低體溫,使機體舒適感增加,原則上建議在腋溫38.5攝氏度以上使用,次數不宜多,間隔不宜密,避免過度使用,以免造成體溫過低和肝腎功能損害。兒童常用劑型為口服劑和栓劑,其中口服劑為最常用方式,一般在服用半小時左右開始生效;栓劑通過直腸黏膜直接吸收,適合不能口服或高熱驚厥需要立即降溫者,腹瀉患兒不適用。
小貼士:腋溫38.5攝氏度以上使用退熱藥并非絕對,還要參考寶寶的一般表現。如果孩子精神好,能吃能玩,大可不必使用;如果是在寒戰期測得的數值,那就意味著體溫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升高,這就需要根據寶寶當時的情況和家長以往的護理經驗,考慮是否使用退熱藥。
5.如何給發熱的寶寶補充水分和食物。
由于體溫升高,高代謝率、高耗氧量和胃腸道吸收減低,機體對能量的需求增加,高呼吸率和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所以水、電解質和能量的補充在發熱的任何一期都顯得尤為重要。
發熱中的寶寶,每天對水和食物的需要量應該較平日多,但通常因為身體不適,補充是件不容易的事。給煩躁或者睡眠中的寶寶口服補水,最簡單易行的辦法是用滴劑的膠頭滴管擠水給他喝,一滴管1—2毫升,一滴管一滴管地喂,不會嗆到寶寶。發熱中的寶寶需要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進食過量,以免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一般單次食物量約為平時的2/3,總量最好比平時多一兩成。
小貼士:吃水果和飲新鮮果汁可以補充部分水分和維持機體電解質平衡,但不要讓寶寶飲用罐裝的果汁和糖分過高的飲料等。
寶寶發熱遇以下等情況,需盡快就醫:
1.3個月以內的寶寶。
2.發熱40攝氏度以上持續24小時,少尿或者無尿的寶寶。
3.低熱持續4天以上的寶寶。
4.發熱引起抽搐的寶寶。
5.劇烈嘔吐或者吞咽困難的寶寶。
6.呼吸急促、口唇發紫的寶寶。
7.精神差活動低,甚至昏睡的寶寶。
8.熱退24小時后又復升高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