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上一期《投資客》出來之后,不少人感覺各種受不了,尤其是一些地產營銷人。一個博名@成都周超 的讀者有些義憤地發了一條微博。大致意思是,像《投資客》雜志一樣自賣自夸的雜志實在罕見。認為投資客的“成都首本全國性兼具可讀性的高端投資雜志”定位有問題。
理論上講,任何一種觀點,對于一本成熟的雜志而言,都是可以包容的。尤其是在類似讀者對《投資客》雜志了解尚淺的前提下。如果這位讀者知道《投資客》雜志不僅僅成為成都首本在機場時代光華全面銷售,而且在讀覽天下訂閱繼續領跑,甚至在京東和天貓上銷售等信息后,相信他會重新審視這本定位高收入人群,內容獨創性地主打藝術品、金融、房產三大主流投資領域的高端雜志。確實與成都市面上毫無可讀性的一元叫賣雜志有著本質區別。
雜志編輯人員告訴我,周超是成都雅居樂花園的相關營銷負責人。他的觀點應該代表著成都不少地產營銷人的看法,所以我認為有必要聊聊關于成都地產營銷人的弊病。
最近,雅居樂地產和星河灣集團這兩大全國地產巨頭首度聯手,在成都打造了頂級電梯豪宅——鉑雅苑。從本人為數不多的閱歷客觀地評價,這個產品本身在成都絕對具有劃時代意義,其產品的工藝、園林、用材等不亞于星河灣在北京、上海、廣州的任何一個產品,也不亞于雅居樂在全國的任何一個地產項目。但出乎星河灣與雅居樂的預期,產品出來后,行業影響力并沒有像這兩大巨頭在一線城市的高端住宅一樣轟動。
有媒體和業界人士在項目亮相后,競相發表各種自以為是的批評意見。各種古怪的觀點在網絡和坊間蔓延,有指出鉑雅苑工藝不錯但樹木不夠名貴的,有認為660平方米戶型不夠創新的,有認為金碧輝煌的裝修不符合成都人喜好的,也有認為區域位置不支撐如此高端產品的……
在本人看來,這種批評和指責有些無厘頭。一個既定的事實是,星河灣豪宅,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歷來暢銷,雅居樂的清水灣一年可以銷售100億元,是中國旅游地產的范本式作品。品相更高的鉑雅苑在成都卻遭遇如此尷尬!
顯然,問題出在成都的業界人士和高端購房者缺乏足夠的開放心態,去接受新鮮事物。也有可能,這些地產同行完全不夠專業,更有可能,這些所謂業界人士,本質是認可鉑雅苑的,只是不敢承認差距,當然,也不排除這些所謂“磚家”們只是在胡說八道想借機出名而已……
這些心態,與俗語“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內涵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人說,中國高速增長的地產行業,伴隨著大量泡沫,其中包括夸張的人才泡沫。在市場遭遇宏觀調控時,有幾個地產營銷人可以提出像樣的想法和措施?有幾個地產營銷人不是在混吃等死,成天想著如何潛規則發家致富?
這種心態,與@成都周超 評價《投資客》的觀點不謀而合。雅居樂和星河灣對這些謬論完全可以不予理睬,當然《投資客》雜志也大可不必過多在意。做行業第一,總是要背負很多罵名的。
他們都應該坦然面對成都地產營銷人的“酸葡萄心態”。這種心態本質是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