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整體突圍的重任從住宅轉入商業地產,樓市調控為商業地產留下活口、地方政府政策傾斜、開發商開發轉型、以及商業地產開發的不成熟所造就的市場神話,都使得地產在商業領域畸形突圍。
史上最嚴厲的調控從2009年12月起,利用限貸、限購、限價三大利器,終使樓市在2011年四季度陷入恐慌。當此之時,全國標桿城市出現項目來訪量劇減、轉化率奇低,成交量月度剃光頭的歷史性業績。遭遇內外因素影響的中國經濟體,2012年的GDP也告別高增長,預期8個點的增速,創歷年新低。
中央調控看大局,講平衡,需前置,保穩定,求和諧的諸多內因,使得2012年始,針對樓市的調控政策局部放松,隱形操作手段增多。尤其是銀行降雙準的舉措,加上開發商價格配合,集中刺激了壓抑幾年的剛性需求爭先入市。
7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與6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9個,持平的城市有11個,上漲的城市有50個。雖然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7%,但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數量大幅增加,比6月同期的數據翻了一番。另據2012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從20個標桿城市來看,上半年成交量與2011年和2010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7%和12%,其中6月成交量與2010年調控以來最高點持平,與2009年最高點近相差15%。價格方面,自2011年9月開始下跌勢態持續9個月后,百城價格指數于今年6月首次止跌,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逐漸增加。
說到底,調控的殺手锏和試金石就是信貸!調控能否成功,最直接的環節就是銀行。據《2012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報告》人民幣貸款增加6.72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全年新增8萬億幾無懸念。這種信貸規模在史上最嚴厲的調控之下,算是對消費最大可能的支持。加上1萬億的新刺激,社會流動性同比改善才是此輪樓市回暖的基礎因素。
但根本上,中國樓市處在嚴調的緊箍咒之下,只允許回暖和適度復蘇,決不允許激進式的躍進。畢竟,2012年的調控總基調是保持激進穩定增長,避免大起大落。所以在上個月之前筆者就提醒同仁們注意尺度,免得再次遭受狙擊。但追求項目價值最大化使得價格波動上調沖動頻頻。
9月六城市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環比繼續上漲。自今年3月以來,此連續上漲趨勢已持續了6個月。截至9月,一線城市指數累計漲幅較高,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指數累計漲幅分別為10.7%、9.4%和9.9%;深圳累計漲幅為7.9%;天津和成都的累計漲幅相對較低,均為3.4%。二手房業主分散,最能體現市場整體市場信心,但在總體嚴調背景下,價格上浮必然影響成交量。繼8月各地二手房成交量小幅回落后,9月二手房成交量進一步回落。根據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統計,9月六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積合計約427萬平米,環比8月回落6.5%,較今年成交量最高的7月回落14.4%。分城市來看,除成都小幅反彈外,其他五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環比跌幅在1成以內。
另外,在新房市場,由于信貸再次收緊、政策再次重申加碼的輿論影響,使得觀望情緒再次出現在市場、針對剛需的按揭貸款難度再次加大,使得樓市并未整體出現期待的“金九銀十”,而是表現平平。可以預見今年的第4季度,住宅市場再次進入膠著期,而暖流和寒流均取決于銀行按揭的收緊程度,從最近一周的金融信號來講,筆者對四季度的住宅市場并不看好。
就在住宅市場艱難爬行的幾年中,商業地產正悄無聲息或大張旗鼓的全國各地掀起新一輪泡沫。樓市整體突圍的重任從住宅轉入商業地產,樓市調控為商業地產留下活口、地方政府政策傾斜、開發商開發轉型、以及商業地產開發的不成熟所造就的市場神話,都使得地產在商業領域畸形突圍。
現如今,商業地產泡沫驟起,全民參與,泥沙俱下。言開發必談商業地產,言轉型必向商業地產,言調控必看好商業地產。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今朝住宅領域受刑;他日商業地產成瘋,政策調控可能更嚴、更狠、更徹底,因為商業地產與住宅相比,少了直接掣肘因素:民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更何況企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