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先生
年齡:42歲,環保類實業私營企業主
楊太太
年齡:40歲,一家中型國企會計
兒 子
年齡:10歲,小學4年級
年收入:50萬元。資產:楊先生家現有人民幣存款100萬元(定期存款90萬,活期10萬),美元存款5萬,股票投資20萬元,開放式基金10萬元,國債10萬,金銀紀念幣5萬。目前有私家車一輛,主要是楊先生用。自住房一套三居室。
家庭基本狀況:
楊先生沒有保險,楊太太單位給上了社會保險,同時也為兒子購買了學生險,年保費支出1000多元。夫妻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基本沒有什么病癥.但為了公司發展,楊先生不得不經常加班,楊太太工作則比較輕松,生活規律基本正常。
現在,夫妻倆希望兒子高中畢業后去國外留學,希望退休后依然過著舒適的生活;楊太太今年想為自己購置一部轎車;由于現在的家庭收入較高,在不影響整體家庭長期生活目標的條件下,能夠盡可能的享受高品位的時尚生活。
考慮到日漸增加的支出和目前經濟環境帶來的巨大競爭壓力,楊先生一家決定尋求理財規劃師的幫助,根據自己的家庭現狀和未來的目標定制一份理財計劃,以保障這些目標得以實現。
家庭現狀分析和理財規劃建議
1 根據上述資料,我們對這個家庭財富積累狀況作出了初步分析:楊先生的家庭處于家庭財富高速增長的中年期。
楊先生從安排兒子將來留學需要的教育經費、夫妻以后的退休生活、楊太太的購車計劃、享受舒適生活等,這些不同的目標都需要一份詳盡的理財計劃才可完成。及早理財規劃,不但可以使儲蓄和其它金融投資有足夠的增值,而無需擔心孩子的教育費和未來的退休生活保障。同時,由于教育費用已經得到適當安排,楊先生和楊太太的其他計劃(例如購車,退休,生活消費等)就不會因為其它支出而受到影響。
2 為實現這個家庭的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所需要的財富積累,對楊先生家庭目標按照重要性進行了排序:
第一,兒子將來的留學準備教育經費
第二,長期的退休養老計劃
第三,楊太太購買轎車
第四,在目前經濟狀況下享受生活,比如合家定期旅游,夫婦的身體和肌膚定期保養等健康消費。
3 財富分布與資產比例分配建議
根據楊先生家的金融資產分布比例,人生周期,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力的分析,目前這個家庭的資產結構不太合理,而且過于保守。100萬元的銀行存款比例過高,建議減少定期存款的比例,追加投資基金產品,國債和股票的投資比例。此外,也可以考慮投資第二套房產用于出租,獲得租金收入,在房價高的市場環境中還可出售獲利。
4 理財規劃建議
(1)兒子教育規劃
當兒子18歲左右到海外留學的教育費(包括大學預科和本科)和生活費大約為每年30萬,利用現有的金融市場(股票,基金和國債)上40萬元的投資籌措教育經費顯得吃力,對于較高收入的家庭來說,可以采用美元和黃金的對沖規律實現資本保值和抵消通貨膨脹的影響。具體操作建議:5萬元美元存款可以購買一些保本的美元理財產品以獲取高于存款利息和美元升息帶來的收益;5萬元的金銀紀念幣可繼續持有。
此外,對于現有的金融市場投資組合,可以適當調整投資策略以達到設定的收益。由于目前其投資主要集中于股票,正好迎合了在投資初期選擇進取型策略,將大部分資金放在股票等較高風險的投資產品上,小部分則放在債券及貨幣市場證券等低風險的投資產品,尋求更高回報以積累財富的準則。而日后應該根據不同的投資期進行策略性資產調配,投資組合應逐漸由較進取轉為較審慎的組合。到了投資后期,大部分的資金應放在低風險且易于變現的投資產品上,而將高風險投資的比例降至最低,從而減低風險及令資金保值。如果設定目標期限為8年,年投資回報收益率為7%,8年后楊先生的該筆投資就可以變現,可以應付孩子的海外留學和生活部分費用。
(2)夫妻退休養老計劃
退休計劃方面,目前只有楊太太有社會保險,而且社保不足以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要想退休后仍然保持現在的生活水平,還需要通過長線投資,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等手段積累。可考慮采用定額供款的形式投資,由于年限較長再加上“復利回報”的威力,到退休的時候其收益必然相當可觀。比如,每月抽取一定數額的資金以“定期供款”的形式投資,假設其投資組合每年的平均回報率為7%,在60歲退休時便取回資金作為退休之用。這樣做的好處是:足夠時間讓投資增長;增長隨時間復式膨脹;計劃所需金額只占家庭收入的小部分,易于應付;退休計劃安排妥當,部署其他計劃的所需資金可更準確周詳。
(3)至于楊太太的購車計劃,我們不反對年內購買轎車,因家庭年收入約50萬,但是需要充分考慮企業運轉所需的現金流的時間分布。
(4)家庭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在目前家庭收入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很容易實現。
財富保護:風險保障建議
楊先生是家庭收入主要來源,其收入狀況直接影響到全家是否可以實現家庭規劃的目標。楊先生沒有任何保險,而他的個人人身意外風險,健康風險和收入風險并存。楊先生超負荷的工作,作為私營業主也會面臨諸多經營壓力,這些因素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由于開車,可能還會乘坐飛機出差,所以產生交通事故的風險也會存在。長年累月,如果健康狀況出現危險,或者遭遇意外事故,整個家庭目標和事業責任有可能部分或者全部中止。
基于上述分析,楊先生需要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和定期人壽保險,將風險保障做足;楊太太最大的風險來自于個人身體狀況。由于楊太太正處于女性病的高發年齡段,如果遇到重大疾病,社會保險還不足夠滿足,建議楊太太購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以補充社會保險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