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孕前沒有及時治療牙病,懷孕6個月的許女士因為牙疼難忍引起宮縮,不得不住院保胎。許多女性在計劃懷孕前,都會有意識地到醫院的內科、婦產科做相關的身體檢查和化驗,在懷孕后也定期進行孕撿。可她們往往忽視了口腔的健康。
孕期三種常見牙病
齲齒:孕期飲食增多,且又多是高糖、高熱量的飲食,如果不注意口腔的清潔衛生,齲齒很容易找上門來,牽動孕婦疼痛的神經。而齲病如未及時治療,很快就會發展成牙髓炎,引起劇烈疼痛(以夜間痛為主)。準媽媽患有齲病,這種由變形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將使出生后的孩子口腔也有變形鏈球菌,可能致孩子齲齒。
妊娠性齦炎:孕期由于女性體內激素水平、內分泌的改變,容易導致牙周炎發生,也叫妊娠性牙齦炎。如果控制不當,會進一步發展成牙齦瘤,嚴重地影響了進食,連喝水都會引起大量出血,長期下去會導致孕婦出現嚴重的貧血和營養不良。妊娠性齦炎不僅讓孕婦身體健康受到影響,還會使眾多的牙周致病菌、內毒素及炎性因子進入血液循環,通過血流進入胎盤,造成胎兒腦及多臟器組織損害,嚴重者會引起早產和新生兒體重不足。
智齒處腫痛:孕婦口腔內長出的智齒及萌出不全的智齒在整個孕期(特別是頭3個月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能發生感染,造成局部(智齒部位)牙齦腫痛,進食吞咽時疼痛加重。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還會導致咬肌間隙感染,出現張口受限,并伴隨發熱等全身癥狀,讓孕婦苦不堪言,直接影響孕婦的睡眠和飲食,從而導致胎兒營養攝入不足。
孕前給牙齒做個體檢
如何在孕期遠離牙病的騷擾?準媽媽們應該在懷孕前做好準備。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牙科的樊琳醫生提醒女性朋友,在計劃懷孕前,要將身體包括口腔調試到最佳狀態。
懷孕前期,要進行相關的口腔檢查,主要包括對牙齦、牙周、牙齒、粘膜等情況的檢查。孕前對全口牙齒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祛除牙結石、牙菌斑等有害物質,減少對牙周的不良刺激,從而有效預防妊娠期牙齦炎發作。還可對有隱患的智齒及無法保留的殘冠、殘根進行拔除,以減少孕期冠周炎的發生機率。對有病變的牙齒及時治療,以保證整個孕期無牙痛騷擾。因此希望大家在準備懷孕前3-6個月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
孕期多用溫水漱口
如果沒有進行孕前口腔檢查,那么孕期的保健工作一定要重視,這也能降低口腔疾病發生的概率。孕期用溫水刷牙,牙刷最好是買毛質較軟的牙刷,在刷牙時不要過于用力,以防傷及牙齒及牙齦。
在進食后半小時用溫水漱口,如果牙齒有輕微炎癥,可以用淡鹽水含漱。漱口水的性質不好區分,孕婦最好慎用漱口水。懷孕中期比較適宜潔牙,清除牙結石、牙菌斑,以緩解牙齦出血及牙周炎癥狀。
含氟牙膏有防齲齒的作用,孕婦可以使用,但每次最好不要超過1厘米,而且應慎用含氟量高或標示不明的含氟牙膏。而一些藥物牙膏,因為孕婦并不清楚其中的某些藥物成分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所以在使用藥物牙膏前最好詢問醫生是否能用。此外,孕婦應慎用牙簽,可用牙線代替。
孕期不同療法不同
孕前孕中期的種種保健雖然能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生概率,但不能完全杜絕疾病的發生。一旦在孕期出現牙病問題,則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口腔科進行治療。不能因為害怕對胎兒造成影響而忍痛不治。要知道,忍痛不治或許會使病情加重,造成嚴重后果。懷孕的每個時期有不同的治療原則。
懷孕1-3個月:這是胎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一般不建議做口腔治療,更不能拔牙、不能照X光片,尤其是做了保胎和習慣性流產的人更不能受精神和身體的刺激,以免發生流產。如果此時孕婦發現口腔有齲齒、牙齦出血等不適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根據醫生的建議做一些保守治療。
懷孕4-6個月:此時寶寶發育基本完善,準媽媽也度過了懷孕早期的種種不適:這一時期會相對舒適一些。這時如果發現有妊娠期牙齦炎、牙齦瘤,以及未處理的口腔疾病如齲齒、牙周炎等,應抓緊在這個時期進行治療。在孕婦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簡單地做補牙、洗牙等項目,對實在需要拔除的牙齒,也可以進行拔除。
懷孕7-10個月:這一時期為了避免發生早產,對口腔疾病一般是采取保守治療如暫時性治療為主,不--適宜進行拔牙等創傷性治療。但是對于怠性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炎這些疼痛異常的牙病來說,可以依據情況做些簡單處理,避免牙齒疼痛影響懷孕生產。
健康大課堂預告:3月25日上午9:30——11:00,本文受訪專家將在武漢市婦幼保健院(香港路100號)行政6樓第一會議室做相關的專題講座,歡迎大家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