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耳法則“60-60”
生活中有些行為會對耳朵造成損害。如用耳機聽音樂或長時間打電話、K歌都可能使你陷入無聲危機。
噪音性耳聾是由于長期遭受聲音刺激而引起的一種緩慢進行性聽覺障礙。噪音性耳聾一旦形成,治療是很困難的,一般人只要暴露在90分貝的噪音中,就會覺得刺耳(一般談話聲約60分貝)。MP3隨身聽的音量可到120分貝,聽1小時15分鐘足以傷害聽力。
經常戴MP3聽音樂的人應掌握“60-60”原則,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
此外,耳機最好選頭戴式的,它對聽力的損傷比耳塞式耳機要小。盡量不要在嘈雜環境下用耳機聽音樂,因為在地鐵、公交車里,會不由自主地調高音量。最好不要用兩只耳朵一起聽,可左右輪換,且耳塞不要塞得太緊。在室內聽音樂,可采用功放音響,減少耳機的使用。
噪音環境中戴耳塞
酒吧、KTV、迪廳中的噪聲強度高達120分貝,如果人們接觸強度為110分貝的噪聲超過1分30秒或瞬間接觸140分貝噪聲,都會發生聽力損害。噪聲造成的聽力損傷一旦受損就難以治愈。長期生活、工作在高噪聲環境下若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將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傷。
因此,常在高噪音環境下的人,最好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比如戴防護式耳塞。如果臨時找不到耳塞,可用棉花球、紙球塞進耳朵。
耳朵不用掏
大家在洗澡或者游泳時,水很容易進入耳內讓人感到不適,有人就用不干凈的夾子、火柴棒、小鑰匙等掏耳,這樣雖可使水流出,但也易損傷外耳道甚至鼓膜,導致耳部疾病。
平時也不要自行掏耳朵。耳朵是會自潔的,我們所說的耳屎就有一個自動向外清理的過程,如果用棉簽等東西去掏耳屎,實際上是一個把它往里推的錯誤行為,反而容易導致堆積。如果要掏耳朵,最好還是找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清理。
耳朵也中風
壓力大、疲勞過度、情緒激動等都會引起“耳中風”,“耳中風”其實就是突發性耳聾。這個過程有時只持續很短的時間,一些人幾分鐘前還好好的,但—下子就什么都聽不見了。也有些人的聽力下降會逐漸加重,但這個過程一般不會超過3天。可惜的是,當聽覺出現異常時,很多人總會誤當作感冒后的鼻塞和暫時性耳鳴延誤病情。
當你發現耳朵發悶、耳鳴、聽力下降等癥狀時,要盡早去醫院找耳鼻喉科醫生做個聽力檢測,最遲不要晚過一周。耳中風就像腦中風一樣,必須積極治療,越早治療,恢復聽力的希望就越大。
耳軟骨不宜打洞
有的人喜歡在耳朵軟骨上扎耳洞,這種方式危害很大。耳朵軟骨一旦被刺破,會使人體的血液循環出現問題,進而影響人體免疫系統,使細菌很容易進入人體,造成感染,甚至出現潰爛等情況。扎耳洞的位置應在耳垂處,建議到正規醫院由專業的醫生來做。
聽清報警信號
耳朵的傷害不是悄無聲息的,平時多留意自己的聽力情況。當出現耳鳴、耳發悶、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時,可能是聽力受損的早期信號。特別是出現耳鳴現象時,應引起警惕,這是人體內血液循環差的第一報警信號,說明人體內最細的末梢神經出現問題,應該多休息,保證睡眠以緩解壓力。
在飲食上,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能保護聽覺細胞,可多進食這類食物,如粗糧、瘦肉、蛋類、新鮮蔬菜、水果等。
鏈接:
周圍環境聲音的分貝數
130分貝噴射機起飛聲音
110分貝螺旋槳飛機起飛聲音
105分貝永久損聽覺
100分貝氣壓鉆機聲音
90分貝嘈雜的酒吧
80分貝嘈雜的辦公室
75分貝人體耳朵舒適度上限
70分貝街道環境聲音
50分貝正常交談聲音
20分貝竊竊私語
按普通人的聽覺——
0-20分貝很靜,幾乎感覺不到
20-40分貝安靜,猶如輕聲絮語
40 60分貝普通室內談話
60-70分貝吵鬧,有損神經
70-90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90-100分貝吵鬧加劇,聽力受損
100-120分貝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