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出游歸來,小張發現自己的大拇趾甲外側有一個小傷口,當時沒在意。第二天,他發現趾甲邊緣皮膚有些紅腫,隱隱作痛。第三天,情況越來越糟,小張疼得幾乎沒辦法正常走路,于是趕緊到醫院整形科就診,醫生診斷為甲溝炎。
甲溝炎很傷腳
甲溝炎是指(趾)甲兩旁皮膚軟組織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癥,有疼痛、腫脹、化膿等癥狀。有啃手指習慣的人易得甲溝炎。足趾有甲溝炎常因嵌甲繼發感染引起,且多發生在拇趾。嵌甲也是一種病,是由于指(趾)甲刺入軟組織中,反復擠壓而形成的具有足趾疼痛、腫脹、化膿、肉芽增生等癥狀的一種疾病。甲溝炎和嵌甲兩種病相輔相成,可互相轉變。
一旦招惹上甲溝炎,就會伴隨腳趾痛,表現形態有時不同,有的指(趾)甲長得很厚卻凹凸不平,有的長成螺旋形向上翻,有的指(趾)甲則往肉里長。反復出現甲溝炎,會引起指(趾)甲變形,既影響美觀,又影響活動。
指(趾)甲太短炎癥來
引起甲溝炎主要原因有三個:其一,指(趾)甲剪得太短,導致旁邊的軟組織因沒有保護蓋而向上長,結果等指(趾)甲長出來后,對旁邊的軟組織形成了一種力量。說得簡單點,就是指(趾)甲鑲嵌到肉里了;其二,穿不合適的鞋子。如尖頭皮鞋,前面太窄,會把足趾的軟組織向外側擠壓,時間一長,也會被動地形成嵌甲;其三,足趾曾經受過外傷。由于踢足球、碰撞、砸傷等,使足趾產生破損。此外,感染真菌、身體過胖等都可能成為誘因。
反對暴力拔甲
目前絕大多數外科醫生還是采用拔甲治療甲溝炎,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短期內甲溝炎是好了,但是容易復發,因為指(趾)甲重新生長出來后,依然沒有解決指(趾)甲和軟組織之間的力學關系。
拔甲后會影響指(趾)甲的外觀,影響美觀。拔趾甲后至少需要包扎一周,行動不便,影響工作,還需要使用抗生素,打吊針。過多使用抗生素會引起耐藥性,增加了經濟成本。
足病專科醫生一直反對這樣簡單粗暴的治療,建議通過進行軟組織的手術來達到治療效果。
穿鞋修甲有講究
甲溝炎的隱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不過只要我們在平時稍加注意一些小細節,就能有效預防甲溝炎。
1、選擇鞋頭寬松、尺碼合適的鞋子,鞋頭最好堅實。
2、不要總穿一雙鞋子,多雙鞋交替穿,保持鞋內干燥。
3、勤剪腳趾甲,最好剪成弧形,不要過短。甲溝兩側不留趾甲尖,不隨便剪甲溝。若發現腳趾相互擠壓,可適量用消毒棉、軟物放人趾縫將其隔開,使腳趾正常發育,防止壓迫趾甲扎入甲溝。
4、不要隨意拔除倒刺。一旦出現倒刺要用剪刀剪,忌硬性拔除。
5、及時治療足癬(腳氣)和甲癬(灰指甲)。
6、雨天出門回家后應立即洗腳,并保持皮膚和鞋子干爽。如果足部出現紅腫疼痛,及時到醫院找專科醫生就診。
晨起不宜洗頭 連孝華
洗頭不宜選在早晨,尤其是冬天的早晨,因為容易遭受風寒的侵襲。
早上起床后,身體各個組織器官尚處于蘇醒階段,血液循環比較緩慢。此時洗頭,由于時間匆忙,頭部和頭發得不到應有的護理,加之頭部血管和淋巴組織豐富,血流量較大。頭皮中還有大量的皮脂腺、汗腺、頭發,頭部也大都外露著,向外散發的熱量多,如當外界氣溫在15qC時,頭部散熱量占身體總散熱量的30%;在4~C時,其總散熱量高達60%。散熱多,則易感風寒。
早上洗頭后,如果頭發沒有完全擦干,會導致頭部毛孔開放,讓濕氣滯留于頭皮,從而引起感冒;殘留于頭發間的水分濕氣,遇冷空氣易凝固,以致造成頭皮肌肉緊張,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長此以往,可引起氣滯血瘀,頭部出現麻木感、隱痛發脹,頸背痛等,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患的危險。
洗頭最好在午后進行,這個時段頭發容易干透。在洗頭時,水溫宜保持在35℃左右。如果在早晨洗了頭,一定要將頭發擦干或用電吹風吹干后再出門,切忌在頭發未干透的情況下,匆忙迎風出門。
(摘自《健康》2012年第2期)